威士忌小记04:连续蒸馏器的诞生

格兰威特(Glenlivet)是唯一获得法律批准有权以"The Glenlivet"称谓进行命名的苏格兰威士忌品牌。

格兰威特(Glenlivet)的创始人乔治史密斯( George Smith),原本也是一位私酿者,不过产量极低,每星期只能生产250升左右的烈酒。

当时大部分的酒厂主对于政府的《货物税法》表示怀疑,并被走私者暴力威胁着。但1824年的时候乔治史密斯年轻气盛,所以决定把握这个机会同政府合作。冒着被同行摧毁蒸馏厂的危险,从雅伯( Aberlour)的领主那里得到了两把手枪自卫,这两把枪在10年内从未离开过我的腰带——乔治史密斯后来回忆说。

如今这两把手枪展示在格兰威特的旅客中心。

接下来大家熟知的高地蒸馏厂纷纷向政府投诚:皇家蓝勋( Lochnagar)、麦卡伦( Macallan)、卡杜( Cardhu)、慕赫( Mortlach)、雅伯(Aberlour)等等,波特艾伦( Port Ellen)也在同年成立,并且引进刚发明、用以管控蒸馏酒量的烈酒保险箱( spirit safe),至于投诚的低地蒸馏厂更多,超过50间。

根据统计,1823年的合法蒸馏厂共计203间,来年便增加到337间,其中79间属于大型(蒸馏器大于500加仑),其余则是小型(蒸馏器小于250加仑),而新成立的134间蒸馏厂中,29间属于大型。

1828年时,由于合法威士忌的酒厂大量生产,产量已经高达1000万加仑,远超过苏格兰的需求,此时连续式蒸馏器的发明让供需关系更加扩大。

早期的威士忌蒸馏都使用壶式蒸馏器,以批次的方式进行,一个批次做完后必须清洗设备,而后再进行下一个批次,工序多而流程慢,虽然低地蒸馏业者使用投机加速方法,产制的威士忌质量却不被认同。

这种情况在罗伯特・斯坦恩( Robert Stein)一位在低地Kilbagie蒸馏厂工作的蒸馏者,于1826年发明连续式蒸馏器之后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只要持续输入酒汁,便能不间断地蒸馏。

可惜罗伯特・斯坦恩生不逢时,苏格兰威士忌的供需比例开始反转,但耗费一番心力后,这套划时代的设备仍于1828年获准试做,1829年5月取得专利并装置在至今仍在运作中的卡梅隆桥( Cameron bridge)蒸馏厂,到了1829年底总共生产15万加仑的麦芽威士忌。

这个产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大型蒸馏厂(麦卡伦5000加仑的年产量)。

就在相近的时间点,爱尔兰都柏林一位税务官埃尼斯・科菲( Aeneas Coffey)也设计了类似的装置,同样是高耸的柱状,但包含2座蒸馏器,而内部则采用铜制多孔蒸馏板,与罗伯特・斯坦恩使用的毛织布(haircloth)比较,不仅较为坚固,而且因为铜质的化学交换作用,可产制出更纯净的新酒。

这套设备于1830年取得专利,而后装置于都柏林新建的Dock蒸馏厂,同时也在伦敦成立蒸馏器制造厂。苏格兰第一座科菲蒸馏器则是在1834年装设于早已消失的Grange蒸馏厂,虽然投资并未成功,但蒸馏方式终于大跃进,且相同的设计原理一直沿用至今,一般称之为“科菲蒸馏器”、专利蒸馏器、柱式或连续式蒸馏器。

一甲酒厂为了纪念埃尼斯・科菲为威士忌做出的贡献,还特别推出了NIKKA COFFEY 威士忌

“科菲蒸馏器”装置大、价格昂贵,但易于操作及维护保养,除了每小时可制作出惊人的3000加产量之外,高酒精度(94%~96%)的新酒也更为纯净,有利于采用价格较低的其他谷物制作谷物威士忌。

过去由于地形、地质、土壤及气候等关系交互影响,高地区的主要作物为燕麦及大麦,而低地区则遍产大麦、裸麦及小麦,导致长久以来高地区单纯使用麦芽生产威士忌,而低地区则采用不同的谷物配方。

因此《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在书中提道:“所谓的麦芽威士忌只有1/3的麦芽,其他使用的谷物要不是未发芽的大麦,便是1/3的大麦和1/3的小麦。”由此可知当时的麦芽威士忌很可能混用不同谷物,并不像今天这般界定清楚。

只不过“科菲蒸馏器”虽然在爱尔兰取得专利,但该地的蒸馏业者并不买账,反倒在苏格兰更受欢迎,这种情况持续数十年未改。

都柏林的蒸馏业者在1878年出版的一本《威士忌真理》(Truths About Whisky)小册子中便提到:“专利蒸馏器业者剥除了烈酒该有的一切。对人来说,虽然剥掉衣物还是人,但不符礼法,所以这种“沉默的烈酒( silent spirit)依旧是威士忌,却已经失去烈酒该有的饮用价值了。”

另一方面,英国于1815年开始实行的《谷物法》( Corn Laws)有了变化。这项法令原本是以征收超高额的进口谷物关税来保护国内农民,但就在1845~1852年间,爱尔兰因马铃薯枯萎症导致大饥荒,史称Great Famine,超过100万人死亡,100万人移居他地,总人口数减少20%~25%。

当时的首相Robert Peel于是在1846年在国会倡议下废除谷物法,大量进口廉价的美国玉米以消减饥荒。

于是这种廉价谷物在苏格兰有了新的用途,科菲蒸馏器业者进口玉米取代昂贵的麦芽来制作烈酒,成本及售价大幅滑落,为接下来调和式威士忌的登场打下了基础。

从原料的角度来看,不同谷物所含的淀粉、蛋白质比例不同,产制的威士忌风味自然也不同。

非大麦谷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经发酵后产生的化合物也较复杂。采用早期壶式蒸馏器制作麦芽威士忌,即使经2次或3次蒸馏仍无法将所有杂质滤除,导致新酒较“脏”。

此外,由于麦芽是大麦发芽后,以泥煤烘烤熏干制成,无法避免饱含大量泥煤味,风味当然独特,除了苏格兰高地区及少数爱好者外,其实并不受欢迎。而不像今日,烟熏泥煤味单一麦芽威士忌已经成为酒吧中的奢侈品。

而连续式蒸馏器如同进行10次、20次的蒸馏,绝大部分分子较大、较重或沸点较高的化合物都会被滤除,因此得到的新酒较为纯净,如果以价格较低的玉米为主要原料,毫无泥煤味的新酒酒质更是干净,就算口味较为平淡,却可满足廉价烈酒的消费需求,因此越来越受欢迎。

这段时期只能称是威士忌产业的摇篮期,等到调和式威士忌登场并合法化,连续式蒸馏器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在1825年以前,无论是产自英格兰、苏格兰或爱尔兰的威士忌,极少有人拿来纯饮绝大部分的烈酒商都会加工精制以去除粗犷、刺激的风味,让威士忌更能入口。

加工的方法不外乎添加草药或杜松子、莓果或松节油,酒厂以科菲蒸馏器产制的谷物烈酒,无论是来自爱尔兰或苏格兰,送到英格兰之后将重新再制成琴酒,小部分不加工而以“英国烈酒”(British spirit)的名称便宜出售,其余则调入少许麦芽威士忌在苏格兰地区销售。

到了19世纪中期更输往英国殖民的澳洲、南非、加拿大及独立后的美国。

不过在1840年前后,由于气候不稳、农民收成差加上银行破产,苏格兰威士忌的需求量从1836年的660万加下滑到1843年的560万加仑,即使英格兰对谷物威忌的需求量依旧维持稳定,但大部分来自爱尔兰,以致苏格兰忌的整体产量减少1/4,蒸馏厂数量从230间减少到169间。

不过这段时间格兰花格( Glenfarclas)、格兰欧德(Ord)、达摩( Dalmore)、格兰杰( Glenmorangie)这几座我们耳熟能详的酒厂却也在这段时间内诞生。

(0)

相关推荐

  • 五花八门的日本威士忌,真是让人脑洞大开

    熟悉日本威士忌的酒友都知道,日本威士忌虽然已经发展了近100年,但却没有一套严谨的法律法规,导致日本国内既有像山崎.白州.余市.秩父等严格意义上的蒸馏所,也有像仓吉.户河内等没有蒸馏设备的蒸馏所.蒸馏 ...

  • 苏格兰威士忌:一部始于17世纪的逃税史

    何不笑October 06, 2020 The history of Scotch whisky is a history of tax evasion 喜欢威士忌的朋友都知道,苏格兰威士忌主要分为麦 ...

  • 有哪些必喝且喝得起的谷物威士忌?

    谷物威士忌,是指用谷物(主要指玉米.小麦.黑麦.燕麦,有时会掺入一些大麦)为原料酿造出来的威士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的波本威士忌和黑麦威士忌也属于谷物威士忌. 在苏格兰,即使原料是100%大麦麦芽 ...

  • 威士忌小记09: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诞生

    1920~1933,长达13年的禁酒令结束后,美国因生产.存酒不足,一跃成为威士忌的最大需求国,苏格兰威士忌产业也终于获得舒缓. 不过由于1929年华尔街著名的黑色星期二大崩盘,以及接下来的的经济大萧 ...

  • 威士忌小记05:调和型威士忌的诞生

    连续式蒸馏器诞生之后,苏格兰威士忌的最麻烦的问题便是质量不稳定,即使是同一家蒸馏厂,每个批次或每年的产品可能都不同,酒厂的为此的解决之道便是调和. 早在<富比士ー麦肯锡法案>( Forbe ...

  • 威士忌小记014:苏格拉威士忌谷物使用历史

    水果和农作物经过发酵后便可酿制成酒已成为常识,苏格兰蒸馏烈酒的原料除了大麦以外,还有自家农场生产的多余作物. 不过这些谷物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栽种培育之后,农人发现无论是小麦.燕麦或裸麦,除非将其彻底 ...

  • 威士忌小记013:威士忌五大产国规范

    一.爱尔兰 目前所施行的规范是由农业部于2014年所颁发,有趣的是,众所皆知爱尔兰将威士忌拼成" Whisk'e'y",但是官方规范里将Irish Whiskey.Uisce Be ...

  • 威士忌小记012:苏格兰威士忌的第三次启航

    苏格兰威士忌自1975年开始的产业寒冬,持续到1990年代才缓慢回温,部分被休停的酒厂再启炉火或转手后持续经营. 随着景气提升,酒厂也开始增添设备.扩大产能,新酒厂纷纷兴建,从1994-2000年,仅 ...

  • 威士忌小记011:苏格兰威士忌的第二次大萧条与单一麦芽的崛起

    苏格兰的威士忌的第二次大爆发一直延续到1970年,由于出口量暴涨3倍,共计12间酒厂扩张或增量,如格兰菲迪一口气增加16座. 较小的酒厂也都有所行动,卡尔里拉(Caol lla).阿德莫尔(Ardmo ...

  • 威士忌小记010:苏格兰威士忌的第二次爆发

    "二战"结束后,苏格兰的烈酒库存达到史上新低,保税仓库内3/4的释出量都供应外销,至于产量,也因粮食优先政策而难以提升,战后前六年的总产量约相当于战争前一年,加上税率持续提高,威士 ...

  • 威士忌小记08:一战对苏格兰威士忌的重创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28日爆发,1918年11月11日结束.对于苏格兰威士忌产业而言,此时的战争可说是屋漏偏连夜雨,因为一旦战事发生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

  • 威士忌小记07:威士忌的争议

    早在1880年初,当调和式威士忌愈来愈热的时候,市场上出现各式各样强调纯.老.优质以及以苏格兰为名的品牌名称,如" Finest Selected Old"." O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