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故事集•张良进谏,“毒药苦口利于病”220

17.张良进谏,“毒药苦口利于病”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俗语的意思简单,大家都能理解,可是简单并不代表能做到。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听不进忠言,吃不下苦药,所以也就有了众叛亲离,恶病缠身的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俗语最早出现在秦朝末年,至今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此语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

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刘邦,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之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驻扎,不许扰民。这大概就是这句名言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出处了。原句中的“毒药”,不是指有毒的药,“毒”是“毒口”的意思,也就是味道很不好。

随着人们语言使用方式的改变,“毒药苦口利于病”逐渐地变成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像这么长的一句民谚,居然在几千年的流传当中句式、用字都没发生大的变化,充分保持了秦朝时期的原貌,并且直到今天还活跃在现代汉语当中,被人们频繁使用,实在是难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