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 | 有人多年悄悄收集“湖北濒危级老菜谱”,开了家馆子「484集」
这馆子像个书斋,藏在车水马龙的京汉大道旁,曲径通幽一共八间房。
从大门到内堂十来米的距离,我走了20分钟,看了又看。
等菜上桌的闲暇,我先带你逛逛这间“文玩杂货铺”。
(他想在屋里造一只“乌篷船”)
【宝贝仓】
收藏成痴的人开餐馆,角角缝缝必定塞满他心爱的宝贝,玉石、茶壶、砚台、古籍、拓片……屋内书香与锅气齐飞。
自古懂吃会做又有笔墨才情的大有人在,比如苏东坡,比如汪曾祺。
进门三个字龙飞凤舞地提醒你“莫着急”。
“王浩是个书法天才,6岁学书,21岁进了中国书协,把准备结婚的钱拿去拜了两个湖北的师傅……”
男主熊飞,80后儒雅男,笑眯眯一身中式马褂,吸答一双和尚鞋,手里把玩一只鸡蛋大的带皮独籽儿和田玉。
一口肉坨客气的汉口话,慢条斯理,不论你如何打趣,他不急不恼只咧嘴笑,弥勒相。
他的文玩杂项收藏有多少呢?差点去市里申请成立“私人博物馆”。
“申请标准简单说叫345,你得有300件藏品(要省文化厅认定是藏品才算),400平米以上的展览面积,还有每年50万的投入。”最终没成。
“你看这石版画的釉色几好,我这个朋友也是个奇人,他在西安呆了十几年研究壁画和佛像……”
“再看这个怪才,他也是是个传奇,自杀三次,不修边幅像个疯子,人蛮自傲,觉得他篆刻的功底超过了董其昌,却明珠蒙尘……幸好后来被贾平凹赏识。”
在这家叫老八门的馆子里,你俯仰所见,熊飞都能用讲评书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宝贝的来历和作者野史。
建议你先把菜点好,再慢慢看,莫搞忘了您家是来吃饭的。
厅堂像秀才的书房,武汉哪家餐馆摆这大的台子供人写毛笔字啊?不是摆摆样子,羊毛毡纸镇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待会XXX要来写字。”名字挺耳熟,往来无白丁。
“我从小在翰墨林长大(武胜路新华书店旗下),书店里就有个大台子。”
“我8、9岁的时候,武汉市的书画名家们,每周四下午在店里办一个雅集笔会,写完一高兴,盖个章子随手送给你,散会每人发听健力宝、一袋糖走……现在别个一幅字20多万。”
熊飞爸爸写得一手好字,他自己也写,闷笑说像小伢样的四处胡写瞎画。字和他本人不太像,汲墨饱极,笔画纵情烈灼,方寸之间有深情。
天字一号包房里挂了一幅字,“茶座,四个字写么事咧?就'玉露凝辉’吧。”
“你应该写'东方树叶’。”
正堂包房里挂了一幅老纸发黄的对联,细心用两层框装裱,细看落款,啊,是林则徐的字。“林则徐的曾外孙女在华师教书,是中文老师,现在80多岁了。”
书架上摆了一排憨头憨脑的砚台,随便看一个淡紫色的,标签写明“捌万肆仟元,梅花坑,二零零二年藏”。
“肇庆的砚,跟武夷山的茶一样,分为梅花坑、白线坑,有十几个坑……经历侵蚀、沉底、冲刷,吸取日月精华才修成正果。”
【老菜谱】
店里最吸引我的,是一本本濒临失传的武汉老餐饮资料,市面上难得一见。他几乎把与楚菜有关的,都搜集齐了。
进门第一个玻璃柜开始,你要猫着腰细看,1978年《关于恢复大中华等十九家餐馆牌名的报告》,1979年《调整豆皮等七个品种配方分量的通知》、1984年四季美汤包馆、老大兴园餐馆的文件……
“这本记有武汉传统小吃的七种原始配方,上回有个人开价七千,我没卖。”破不溜丢一本盖了红章的小薄册子,锁在玻璃柜里。
父亲在新华书店工作,熊飞从小就喜欢书,华师读完法律系又跑去武大读图书情报学,从事“图书编目”的工作。
“什么神秘职业?”
“全武汉市也就三十来个人。简单说,每天给新书检测DNA,快速阅读后,根据图书分类法提取关键词,分类标识……全球共享资源,大家都能查到它。”
“你几天能做完一本书?”
“几天?一天就要看几本书!”他没想到,这份工作非常非常枯燥,他只坚持了一年多。
熊飞痴迷逛旧书摊,长大后连去东京和台北旅行,常常一个人“脱队”去淘书。家里有七个大书柜。
收藏老地图也令他着迷,下重金收藏了一套《武汉历史地图集》,但恰恰是它给了他启发,开了这家叫“老八门”的餐馆。
为什么叫老八门?
“90后们估计都不晓得,150年前的老汉口是有城墙和护城河的——还有八个老城门,自西向东依次叫玉带门、东便门、居仁门、由义门、循礼门、大智门、通济门、西便门。”
我在网上翻出了一张汉口老城墙的照片。
六个名字都挺文雅诌诌,怎么冒出两个“便门”?“那六个门平时不开,老百姓进出东西各有一个方便之门。”熊飞在店里给这俩门改了个叫法,“东吉门”和“西吉门。
(8间包房,以城门为名)
北京有九门提督,比咱们多一个门。
店里装裱了一张巨幅《武汉城镇合图》,清晰地标识了老八门的八个位置,“这是复印件,原件在大英博物馆。”
(各位去吃饭,可以仔细看看,尤其给孩子们看看,武汉中小学不该漏掉的本土历史内容)
“我们馆子这个位置,就是大智门火车站原来的行李房。”
可惜不像荆州的古城墙——历经370多年依然坚固,汉口城墙只存在了40多年。
“哎,你也有这本大红书。”我眼尖,看见柜子上的《中国楚菜大典》。
“我的书跟别个的不一样,是注解版的。”
“噢,哪个注解的?”
“我。”
熊飞在餐饮上有天赋,口味挑剔讲究,能像写博士论文一样耐心钻研老菜谱,深入浅出写注解给厨师看。书架上还有荆楚菜谱、莲藕菜谱等。
“我们武汉人请客,不能只端出粤菜跟海鲜待客……楚菜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菜系,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荆州就有贵族宴席,可以说是中国菜的始祖鸟……怎么现在外地人一说起武汉菜,总是鸭脖子和小龙虾呢?”
他不服周,决定在从小生长的汉口闹市,开一家精品楚菜馆。
熊飞联系了卢永良、孙昌弼等几位楚菜大师,获得他们的技术支持,加上自己对湖北菜老菜谱资料的研究……在“老八门”的门口,挂上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酥骨武昌鱼呈现馆》等牌匾。
(这门牌,京汉大道1234号)
【三、开席】
大红书里有个好比喻,说湖北像一只“灵光闪耀的金蟾”。江缠河绕,湖如繁星,淡水湖鲜为楚菜之魂。
东有“萝卜豆腐数黄州,樊口鳊鱼鄂城酒,咸宁桂花蒲圻茶,罗田板栗巴河藕”
西有“野鸭莲菱出洪湖,武当猴头神农菇,房县木耳恩施笋,宜昌柑橘香溪鱼”
我琢磨该写一部《楚菜经》,把湖北县镇级的好食材统统写上,押韵上口,再谱个曲,如果小姑娘们跳皮筋都唱,楚菜该就比小龙虾还红了。
馆子名叫“老八门”,里面真有八个门。间间不同,有的像竹棚渔船,
有的像茶室书斋,
还有的像古董陈列室。
我的包房是“居仁门”,一株腼腆的松树守门,听说周末有姑娘在门前抚琴,应了“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总厨是卢大师的后辈传人,天门人,专心做湖北菜22年。
上菜。
姑娘端上一口小火山状的“泥巴”罐子,糊得像个地雷,烤得焦黄。什么东西?叫花鸡?
等火熄,姑娘掏出两根清朝的老银条敲击几下,“小地雷”噗簌簌裂成碎片往下掉,是海盐。露出锡罐口儿的那一刹那,一股热气升腾,满室飘香。
“玉带焖罐牛肉”(玉带门),整罐在灶上文火封炖几个小时,内里翻滚的高温蒸汽把鲜味锁得死死的。我挑肉筋多的那种大块,又酥又烂,勾起了我童年吃一种进口罐头的回忆。
焖罐结合了“蒸+炖+煨”三种湖北师傅最常用的技法对付牛肉,原罐原汁,一气呵成。
还冒出一丝丝清甜?捞出粘稠汤汁里的软块,居然是梨子,挺有想象力。
“烧鮰鱼”听说是孙昌弼大师亲自指点过的,它有门道,很多师傅烧不好。
“一般烧鱼要给两遍醋,第一遍去腥,第二遍增香。鮰鱼不行,你抢着把醋一给,那鱼肉就像棉花一样软趴了……只能在起锅时,给一点点锅边醋。”
“鮰鱼烧之前要用盐水,把粘液洗掉……它鱼油肥厚,我们用芹菜香菜青椒熬蔬菜汤去烧它,加一些瘦肉圆子吸油,吃口清香肥糯。”
一团和气的“八门合蒸”,来自天沔地区的竹笼蒸菜,一大笼尝到“清蒸、粉蒸、泡蒸、豆豉蒸、剁椒蒸”等多种烹法。
滑爽的鳝鱼、肥糯的土猪肉、油咸的腊鱼干、清香的茼蒿……每一小笼需单独码味。
“鲍鱼红烧肉”上桌,颤巍巍上筷抖动的“五花小方”们,红褐诱人,油光水滑。连吃两块,脂肪被长时间的高温逼到了欲融又止的临界点,美妙赛过锅里的鲍鱼。
师傅告诉我一个关键技巧,烧肉不能用小火,小火温吞逼不出油来,客人一咬油一飙,腻人。需用中火。
身为卢大师的嫡系部队,“葱烧武昌鱼”必须出色。
(披红戴朵上桌,挺喜庆)
“小于2斤2两的武昌鱼,不能上我们的桌子。为么事?武昌鱼跟别的鱼不同,它越大越贵越抢手,懂行的客人只吃肚档,肉质鲜嫩得不得了。”
店里有一道58元的“位上菜”,“清蒸武昌鱼肚”,一条鱼只能做给两位客人。
在“烧淡水鱼”这个单项上,湖北师傅底气十足,几十种鱼怎么对付,怎么去土腥气,怎么保持活鱼口感……湖北人均的淡水鱼年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主食上桌,在初夏能吃到高分的“藕汤煮豆丝”,让人欢乐开怀。
“粉条馅饼”压轴,“酥薄脆”的外皮是意外之喜,煎成金黄虎皮色,裹着弹牙调皮的卤味粉丝。听说有客人特意要求单独打包一份,带回北京给老妈尝尝。
楚菜摆盘不花哨,分量足,我们人少,有好几道惹人惦记的菜没上,下次吧。
上世纪30年代的复古菜“循礼门汉味滑鱼”,这是一道调料至简的鱼肴——难在只有三样,盐,胡椒,醋,“那时候连料酒都冇得,哪个舍得用酒去做菜呢?”。
熊飞翻查史料、遍询名师,终于满意出品。他选用某优质大湖有机鱼,“8、9斤一条,进价都一百多。”,不吊汤,只用泉水和米粉去烹,必须40分钟之内完成。
“滑入温吞的矿泉水,胡椒要给得争分夺秒,起锅点醋要恰到好处,四散开来的鲜香,汤浓鱼美。”
店里有一道“白玉萝卜”,用料奢靡。
“每根萝卜削到只留下1/3的水嫩萝卜芯,用三年的黄油老母鸡炖出的汤去煨它,煨到一抿即融。”湖北人擅煨汤,也擅用汤加持一切。
等今年秋风起时,我要来尝尝“由义湖三宝”(由义门),师傅说是“湖北版的佛跳墙”。请莲子米、菱角米、芡实三位湖塘仙子联袂出演,男主是整只大闸蟹拆蟹粉,加汤一起慢炖,想想就鲜甜无边。
还有熊飞亲自筛选出的湖北地方名菜,精化升级版。
石锅黄冈土苕粉
宜城香辣盘鳝
双吉鱼丸狮子头
八宝菌滑肉
……
饭饱席散,出门重返喧闹繁杂的市井街头。我琢磨吃湖北菜有点像欣赏楚国编钟的演奏,声慢悠扬,圆润淳朴,端庄淑仪。
招待外地朋友吃湖北菜,又多一个有故事的好去处。它像小小的武汉历史陈列馆,看看尘封已久的老菜谱,对着地图讲讲汉口沧桑一瞬的老城墙。
(摄影:LUNA)
【怎么去】
馆子:老八门
人均:230元
地址:武汉京汉大道中城国际一楼(搜导航“老八门”)
停车:超大停车场
老板熊飞爱广交朋友,特意留下微信,包房有限,可以直接找他预订
祝你迷上一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