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怀念逝去的亲人,老祖宗留下的“四不做”,不妨看一看

宋代文人高翥曾作《清明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这首诗歌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了清明祭扫时的悲凉之情,这一意境和“路上行人欲断魂”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明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实践,也是古人对“孝道”的弘扬。
这个寄托哀思、祭扫祖先的节日,有很多值得流传的文化习俗和禁忌。清明节纪念远去的亲人,老祖宗留下的“四不做”,还有人知道吗?
第一、禁止嬉笑打闹
清明节祭扫习俗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同时,也有一些不容碰触的禁忌。
无论是国丧还是家祭,都是非常庄严、肃穆的场合,因为中国人讲究人死为大,如果表现得过于随意,甚至在祭扫的时候嬉笑打骂,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忌讳。
清明节祭扫祖先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此时的情景大多是严肃、哀伤、哭泣,这种做法不仅表达出后对祖先的尊重之情,而且也能体现出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
另外,大多数坟地都是墓碑林立,如果此时出现了笑声不仅不合时宜,而且也是对祖先和其他逝者的大不敬。
很多前来祭祀自家祖先的人,此时的心情都会非常沉痛,最听不得的就是嬉笑打闹的声音,所以保持安静不仅是对祖先的敬畏,而且也是一种礼貌体现。
反之一直都在聒噪,不仅会破坏祭扫的气氛,而且也会打扰其他祭祀祖先的人。一个对祖先有敬畏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情。
反之那些大逆不道的不孝者,才会在这种庄严的场合嬉笑打闹,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来祭祀来得好一些。
当然,如果孩子太小偶然犯错,希望家长也不要过于苛责,或者说尽量不要带着小孩子去坟地。
第二、禁止食用贡品
清明祭祀祖先的时候,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准备贡品,本着“事死者如生者”的原则,很多人都会准备故去亲人生前喜欢吃的食物。
比如,瓜果梨桃等时令水果;各式各样的小点心、蛋糕;或者是两瓶好酒、几盘家乡菜等等,都可以作为贡品供奉在祖先的坟前。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个约定俗称的祭祀风俗,那就是绝对不会吃祭祀祖先的贡品。既然是贡品,就一定是为祖先们准备的。
如果祭祀之后在坟地大快朵颐,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做法。不仅是对祖先的大不敬,而且也会让人看笑话。
退一万步来讲,给祖先准备的贡品,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他们享用,如果此时祭祀的后人和祖先“抢”着吃,就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最关键的是一个体面的人,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情呢?就算是过去各家各户都很穷的时候,都没有人去做这种丢份的事情,更何况是现在呢。
第三、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这个禁忌其实也非常好理解,在汉族人的眼中祭祀祖先,本应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所以只能穿颜色比较单一的白或黑两种颜色的衣服,因为这样才符合祭祀习俗的要求。
而在一些比较喜庆和重要的节日时,人们才能穿得五颜六色,以表达内心中的喜悦之情。
很显然去为祖先祭扫的时候,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非常不合适,因为怎么看都有一种不严肃或十分轻佻之感。
既然清明节是怀念故去亲人的节日,所以气氛一定会很压抑,并且色调多色黑色或灰色,故此穿着过于鲜艳的衣服,肯定和这样的场合格格不入。
第四、摆放贡品,忌双不忌单
在清明祭扫的习俗中,贡品永远是主旋律,很多地方的人在祭祀祖先时,携带的贡品数量简直令人咂舌。
除了各式各样的水果、菜肴、糕点、酒水之外,条件好的家庭还会准备猪头、羊头甚至牛头,但无论准备多少贡品,在祭祀祖先的人都要记住忌双不忌单。
说白了就是摆放贡品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三、五、九的单数规律,因为单数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尊重,就比如皇帝自称为九五之尊,从这一点就能了解其中的端倪。
结 语
古人曾创造过很多极具特色的民俗节日,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很多节日和习俗都已经消失了。
清明节之所以能流传2000多年而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符合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如今清明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禁忌,以免做出对祖先不敬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