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里暗藏的四个抓手
你有没有读过一本书,读的次数越多,越觉得它的重要。我想,《朗读手册》之于儿童阅读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它的重要并不体现在作者的诸多答疑解惑。反而在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作者的解答会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即:在看的时候觉得解决了自己的好多疑惑,关上书却啥也记不起来。不知道你在读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
在反复读过此书之后,我慢慢体会到暗藏在作者解答阅读问题背后的四个抓手,也才真正更懂得了它的好。我认为它重要也就在于书中给了我们的这些抓手,一旦掌握了它们,家长关于孩子阅读的绝大多数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
01
兴趣第一
这本书开篇就告诉我们:这本书不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而这也是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和使命所在。如何才做到渴望呢?回到书里,作者在第34页提出了阅读的两个定律。
定律一:人类是追求快乐的。在这本书的第16页也写到:我们教孩子去热爱和渴望的,远比我们要求孩子去学会的有价值的多。
我个人非常赞同作者要让孩子渴望阅读的观点,因为渴望的背后是内在的驱动力。认知科学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在心里确认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喜不喜欢这件事,也就是这件事我认为有意思吗?而渴望的前提就我喜不喜欢这件事。
翻回书里,作者在第30页写到一位顶级预科学校的老师说:学生们对阅读没有兴趣,通过投机取巧来蒙混过关,看看我们自己和周围,这样的“投机取巧”好像无处不在呢。书的第98页,研究人员发现: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书会让他们学到更多,尤其是那些”新奇、幽默、富含冲突和悬疑色彩的图书。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孩子就喜欢那些没营养的书,比如娱乐性读物、系列故事和漫画,也要让孩子读吗?作者在书里给出了答案,第156页:经研究,娱乐性的读物,系列故事书或漫画书,在培养优秀的终身阅读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第154页作者引用了一句话,这句话实在太酷了, “你只有在阅读了一大堆没营养的书后,才能真正欣赏伟大的书。”
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上阅读就一定记住这一根抓手——“兴趣第一”。
02
持续的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积累渐进"这四个字可谓是意味深长。我理解积累说的是阅读是长期的过程,渐进是说积累得有方法,循序渐进。可能你会说这四个字也太简单了吧,能有什么用?然而,正因为它的简单和常见,才让我们对其视而不见。“
"积累渐进"这四个字我把它拆成了两根抓手,先来看第二根抓手——持续的读。
人和人之间的智商区别很小,孩子们当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做成一件事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他们是否有持续做的动力和能力。有一本书叫《坚毅》,我并不赞同这本书里的所有观点,但其中一点我一直在践行,就是如果你和孩子决定学习一样东西,那么至少持续做两年。
大家转头看看我们的周围或看看我们自己的孩子,除了学科的学习,有多少是把参加的兴趣班都坚持了两年以上的。并不多,对吧?
而我们每学一样东西都会有瓶颈,绝大多数人都是对某件事坚持了一段时间、深入地投入之后,热情和兴趣才会越来越强烈。而随着刻意练习的增加,一种神奇的“心流体验”才会不断地造访。
关于持续地读也就是作者说的积累,这一点我们在书里也能找到不少例证,比如第4页威连丝夫妇给孩子们每天晚上朗读30分钟,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孩子们觉得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自然而然他们就学了自已阅读。
阅读肯定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所以,我们给孩子朗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每天的功课,我们对一件事感兴趣是相对容易的,难在持久地去做,可是我想孩子们值得我们这样去做。
03
小步走路
其实,任何学习需要渐进,都需要小步走路。想想看,孩子学习体育项目、音乐、绘画是不是都是这样。当然,积累也是需要方法的,“渐进”二字就是在解决方法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曾连续做过三期的幼小衔接课程,我观察到家长们焦虑的根源就是不知道这根金手指。为什么这么说呢?才上小学的家长常常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是小学生了,应该自己读书了,妈妈从今天起不给读了;你马上就是小学生了,你要自己睡觉了;你看你都学了多久拼音了,怎么还学不会?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要上小学就突然一下子什么都会了。作为家长,我们得给孩子搭脚手架啊。
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第101页写到:如果孩子没有听过大人朗读故事,作者会从文字重复的故事,描写深刻的、不可思议的、悬念丛生的的故事开始,再到不那么有趣的故事;再到一个主题,比如小红帽周……这个就叫小步走路,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这样的做法不但让孩子喜欢上故事达到一定深度,而且不断地在增长孩子的注意力。
“小步走路”这根抓手操作起来并不难,就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孩子能踮起脚尖完成的一个个的小目标,它真正的难点在于人性中想要“速成”的心理。
04
以身示范
下面,来看最后一根抓手。作者之所以提出的“大声朗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朗读是引导孩子想要阅读的催化剂。”这句话出现在书上的第37页,而在第33页,作者说“读书给孩子听就像跟孩子讲话,他也是安慰孩子,他是陪伴,是在拉近彼此的距离。”那么应该由谁来大声朗读给孩子听呢?答案不是老师,更重要的是身边的家长,当阅读与愉悦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可不就是催化剂吗?
作者吉姆·崔利斯本人也在用他的故事证明着这一点,很有意思的是,他既不是阅读教师、不是教授、也不是图书管理员,而仅仅是一位父亲。小时候的崔利斯调皮捣蛋,让人很难把他和阅读大师的形象联系起来,那为什么后来他写了这套书呢?
原因也特别简单,就是因为在作者小的时候,他的爸爸给他读书,所以他还是一个年轻的父亲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孩子读书。就这么简单,给孩子读书就这样自然而简单地传承着。
家长要读书给孩子听这件事一直贯穿本书的始终,作者还专门用整整一章来写了父亲参与阅读的重要性。你看,无论是作者自己的故事,还是书中研究证据和案例,都在表明孩子的阅读之路无法缺少家长的陪伴和示范。
以上就是由本书总结出的四个抓手,即:兴趣第一、持续地读、小步走路、以身示范。
那么经由这四个抓手,孩子的哪些阅读问题可能得到解决呢?比如:漫画书可以读吗?孩子上小学还能看绘本吗?要不要跟孩子讨论?如何让孩子实现自主阅读?要继续读孩子不喜欢的书吗?如何养成阅读习惯?我们对照着思考一下,现在不用翻书也能找到答案了吧。
最后,我想以作者在第9页说到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家长不要认为朗读是学校的事情,而忘记了在家的7800小时。书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当父母把它种在孩子的心田,再用耐心去浇灌,小小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内心丰盈的大树。
文|编 河马妈妈
-End-
书语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