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俞振华
“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定下基调,也为储能迎来跨越式发展催生机遇。
根据伍德麦肯兹预测,未来1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将创新记录:到2030年,储能装机达153 GWh。
国网能源研究院同样认为,中国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快速增长,并到2060年装机规模将达4.2亿千瓦(420GW)左右。
除了装机规模外,万亿储能市场亦冉冉升起。根据光大证券测算,2020-2030年我国储能需求空间累计3.9TWh,2020-2060年我国储能市场空间累计为94TWh;2030年储能投资市场空间1.3万亿元,2060年5万亿元。
不过,与储能快速增长的装机量和亿万市场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储能产业仍存在诸多痛点掣肘产业发展。
那么,储能行业目前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新的趋势和痛点?“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浪潮推动下,又有哪些机遇?
近日,第六届(2021)国际储能技术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围绕“双碳目标下的储能发展”为主题,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出席会议并作题为《碳中和场景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俞振华:感谢主办方邀请,我的演讲主题是“碳中和场景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因为碳中和主题已经有非常多的讨论,在此不再赘述。只是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谈谈对储能产业的一些想法。首先,交代一下大的背景:第一,美国重返巴黎协定,这是拜登上台之后的一个重要举措。第二,超过120个国家宣布和正在考虑碳中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中国的碳排放已经超过美欧总和很多年了。所以结合中国的外部压力、碳中和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这是中关村储能联盟秘书处研究团队用的一个路线图,是碳中和的路径。基本集中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任何领域,包括未来氢能电能替代、电动汽车、氢燃料等,所有跟碳中和相关的领域都跟储能有关联。碳中和缘起于风光的平价并网,一方面并网带动储能需求。另一方面,风光平价并网和进一步风光电价降低,带来电能替代的重要趋势。风光之后就是交通的电能替代、建筑的电能替代、工业电能替代,电能替代也是一个脱碳的路径,交通脱碳,用户侧脱碳,最后是工业脱碳,而脱碳靠的是储能、氢能。从整个电力系统来说,现在电网对电力系统正在重新定义,包括能源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内容。以后人们会慢慢形成的共识,储能未来将彻底改变能源的生产方式,助力人类社会进行能源改革,摆脱化石能源的依赖。可以说储能的前景很光明,但过去十几年的发展道路也非常曲折,包括风光也走过非常曲折的道路。过去十几年,整个行业一直在提几个核心痛点,时至今日依然是掣肘产业发展的瓶颈。第一,是安全问题,要进入大规模能源系统,安全问题必须解决。第二,是收益问题,安全问题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如果通过收益是能平易的,收益也不能体现储能真正价值。第三,是技术进步,通过技术的迭代升级迈向平价。对于储能产业的现状,首先,先来看全球和中国的储能市场规模。全球累计投运191.1GW,新增6.4GW,同比增长3.4%,中国已投运累计35.6GW,新增3.2GW,同比增长9.8%。这里呈现三个趋势,第一,从技术路线来说,抽水蓄能是首次接近90%,中国市场是低于90%,新型储能技术成为增量主体,中国之外的储能市场已经不太发展抽水蓄能了。第二,在新型储能里,锂电池已慢慢处于主导,近90%的项目都是锂电。第三,我们观察到去年出现一个新情况,因为碳中和情况下,高比可再生能源会带来电力的不平衡需求,包括极端天气等,都会产生长时间储能需求。所以美国、欧盟、英国,这几个主力国家,将尝试储能列为长期战略支持,这与中国市场相比,区别较大。去年,我国电化学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去年也是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已投运的装机项目占全球33%,世界第一。同时,去年中国的电化学储能也首次突破1GW,达到1.2GW。为什么去年行业加速如此明显?因为全球都在把储能列为未来战略的新产业方向,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总结来看,支持政策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研发支持基金。第二,全球有共性的可以复制的政策,用户侧的储能补贴,国内有些地方城市有类似的政策。第三类,发展规划,针对储能部署一些计划。其他政策也包括跟储能安全挂钩,像韩国的碳足迹追踪等。去年疫情爆发后,经济复苏方面,很多欧美国家把储能作为一个支撑点,给予更多扶持。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下美国和欧洲,因为未来中美欧是三个主要经济体。因为储能目前90%的锂电产能都来自中、日、韩,所以美国和欧洲都提了“本地制造”,即未来十年要实现本地化。这意味着将来这一区域的锂电增长非常快,未来两年产能会增加2.5-4倍。美国是第一次提出“储能大挑战”,即2030年美国所有需求都由本地电力企业去满足,摆脱对中、日、韩的依赖。欧洲是搞了一个电池联盟,通过一些供应技术的部署攻关,包括投资、一些相应的产业政策等,他们瞄准的是未来2030年要建立每年2500亿欧元市场的本土化。从去年市场来看,还有有一个新趋势,即大规模储能项目时代或将来临。在去年年底我们统计到的数据是全球百兆瓦以上的储能项目只有9个,但是全球去年在建的项目超过60个。因为储能跟新能源直接相关,新能源加速发展,会对电力系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特别是转动惯量的不足,转动惯量不足之后,短时间会造成频率的快速波动。所以很多国家现在在电力市场设计方面,特别是辅助服务的设计,开发一些新的辅助服务品种。比如意大利跟英国,他们是提出了一秒钟快速调频,只有电池能够满足快速辅助服务的交易,这是对储能新的需求,也是结合可再生能源而产生的。英国和法国也提出容量市场,这也是中国未来电力市场改革的发展方向,从容量电价到容量市场,我们现在还是容量电价阶段。另外,新市场包括以色列、加拿大、立陶宛、南非,这些国家也开始部署一些光储和风储项目。融资方面也是从去年开始在加速,总体来看,资本市场现在开始聚焦两件事,一件是对未来的模式相关的创新,像虚拟电厂、聚合共享平台、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另外一件,针对光储平价,类似像光伏产业一样,带动技术进步,带动光储平价,这是资本市场真正关心的两个领域。回到中国市场,如果从行业过去的政策梳理,过去五年最重要政策要从2017年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储能发展指导意见》为源头,2019年四部委的实施计划,也都是在这基础上进行的,2020年的“两个一体化”,对储能行业影响也是巨大的,很多项目的落地,在缺乏商业模式的情况下是依赖于风、光,依赖于电网,解决行业问题的。这是去年出台的示范项目,有别于过去的行业示范。因为示范项目的确存在行业痛点,所以在筛选时非常审慎,定了很多前提条件。其第一核心问题还是总结经验和教训,行业痛点在政策层面备受关注,标准和规范、商业模式、最后是推动政策出台。再看4月份发的指导意见,这是在北京发生恶性安全事故之后印发。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和理解:第一,肯定和明确了储能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即3000万千瓦。基本意味着每年50%-70%的复合增长是能保障的,而且发改委定的目标一般一定会实现。第二,明确支持各应用领域的储能布局,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都要进行支持,所以它一些深层次问题会去解决。第三,电价的疏导机制首次被提出,对标抽水蓄能、容量电价,把抽水蓄能的容量定价的传导机制纳入输变电价,这是第一次开了绿灯,是明确了新型储能独立的市场地位。第四,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提出了研究制定要求,这是顶层设计,为以后在区域商业模式遇到问题时做了背书。对于新能源配储能,对行业来说,既是核心发展机会,也是痛点。因为现在市场上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引起多种问题。不过,新能源配置储能,从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区、系统调度安排、保证一定小时数、电力辅助服务的补偿,多个省份都给了背书。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新能源配储能还会加速。接下来看一下对储能产业的未来预测,我们每年会基于行业项目数据库跟厂商的反馈会做更新。保守的话50%的复合增长率,2025年会到35Gwh,乐观一些的话按照70%复合增长率可到55Gwh。对于今年业界关注的安全问题,它是行业痛点,但不是新事物。今年4月的储能安全事故,反而在准入、安全、标准规范、执行等方面会倒逼行业解决安全问题实质性落地,长远来说对储能行业不是利空,而是利好。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说,科技部也把短时的高频,中短时长时间,分了几类。基本来说,每一个技术里边都有锂电,锂电这个方向基本代表行业的一个下限,锂子电池15000个循环20年的寿命,90%能源效益,采购成本低于一块钱,度电成本、使用成本低于2毛,这是一个行业下限技术的,所有这些技术实际都会突破这个下限来存在,所以技术发展还是在加速,不存在疑问。最后,介绍一下我们中关村储能联盟,我们是最早专注于储能行业的非营利组织,有储能委员会,还有行业专家委员会,以及理事会。每年我们会都有行业寄语,今年的寄语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今年能有更多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合作,谢谢。
详情请咨询冯先生:
010-65667066 转 807
jinlei.feng@cnesa.org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对2020年中国、美国、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主流市场,以及南非、东欧、西亚等新兴市场的储能规模、政策、项目、厂商、标准的动态进行了梳理与更新,并对国内外储能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摘要版)下载地址:
http://www.esresearch.com.cn/#/resReport/Rdetail
上下滚动查看全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