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大家都熟悉,是曹丕当上魏王后,想要处死与自己争夺储位的弟弟曹植,逼迫他做的七步诗。很多人常常拿这首诗来讽刺那些兄弟反目、骨肉相残的人,一边倒地同情曹植,反感曹丕。有的人甚至说:曹植这样的人如果当了皇帝,就天下太平了。说这话的人你赢了,我绝不会告诉你这话的笑点在哪里。其实,曹操最早选择的接班人,是长子曹昂,但曹昂不幸英年早逝;然后是神童曹冲,对,就是那个秤大象的曹冲,可惜曹冲早夭。曹操很是伤心,以至于晚年一直纠结于将位置传给谁,毕竟两个儿子各有所长:曹丕文韬武略、老成持重,曹植才华横溢、天资聪颖。曹植与曹丕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都是曹操最爱的卞夫人所生。最初,曹操是很器重曹植的,征孙权前,命他留守邺城——毕竟千百年约定俗定,父王出征太子守王城。
曹操既然要选接班人,再看曹丕和曹植,就不是父亲看儿子那么简单了。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曹植擅自命人打开了宫里的司马门,乘坐着王室的车马扬长而去,一直跑到金门。这可是条禁道,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曹操知道后,震怒,处死了掌握王室车马的官员,对曹植更是十分失望,不久便下令立曹丕为世子。还好,曹丕成熟稳重、事必躬亲,凡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让曹操心安。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爱子,曹操在立曹丕为世子后,还是给过曹植机会。
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曹操命曹植去樊城解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临行前,召他过来,准备吩咐点事情,但曹植当时竟醉得路都不能走。曹操见状,不是“震怒”,而是“悔”,撤销了他的军职,再也不给他安排事情了。直到这个时候,曹操才彻底对曹植失望……不,是绝望。
也不知曹植生前是否想明白:让父亲对自己由希望而绝望,眼睁睁葬送掉大好前程的原因,其实就只有三个字——
不自律!
一个人,如果连自律都做不到,谁敢委以重任?
果然,
自律者出众,不自律者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