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福报,在于内心的安定

世人都想获得福报,其中必然要染指这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而在这之中,稍有不慎便陷入深深的执着,对于福报亦是如此。

福报是什么?世间法中,福报是满足了的欲望,财富、居所,家眷,事业,健康,或是想永恒的顺遂,我们只想要想要的,拒绝痛苦、折磨,考验,离别,殊不知未经沉淀的一切都无法持久,浮华于表面不过水中捞月空了一场。

真正的福报,在于修德

古语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所获得的物质,与德是相匹配的,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先德后得,宇宙的规律亘古不变,而德也终究是一个人心性的展现。

西晋有位名士叫王戎,据传他的家中有几棵李子树,品种优良,结出的李子个儿大味道甜,卖得十分好。
 
王戎有意将之拿去出售,可是他又担心别人买了李子,会拿李子的核也栽种出这么好的李树,于是他就在出售前,用细钉在果实上打孔,贯通核,破坏核的生长活力。
 
后来朝廷下诏广纳贤士,有人举荐了王戎,但就在王戎一只脚即将迈进朝堂时,有人却将他钻孔的事透露了出去,最后竟上达天听。
 
皇帝得知后想:“一个如此狭隘的人,如果让他当官,简直是国家的悲哀,民众的不幸!”
 
于是,平步青云的道路就这样被他自己给断送了。

能接受刺痛你的人

有一句良言叫,敢于批评你的人,是你的贵人。在佛理中,能接受给予你批评、刺痛,点醒你的人叫法布施,只有上等根器的人才会遇见,相反,对待上士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士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士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脆弱、心眼小,只可用世俗的礼节。

西游记中有一幕,孙悟空往须菩提老祖处求道,一日,与众弟子参禅学道,悟空躁动,祖师闻言,下了高台,手持戒尺,怒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微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竟,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受得了何种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于此,再对照生活中的行为种种,真正关心我们的人,往往容易最刺痛我们的心,然而心可转境,当我们懂得这之中的智慧,淤泥可生莲,亦可生智慧。
 
当你因为言语、行为而恼怒时,是否正是内心确认了对方说的话,如果你没有那你大可不必,使你成长,促成智慧的,往往都是那些人生中不如意的八九事。真正有福报的人,是在这之中成熟的。

真正的福报,在于内心的安定

佛教中对于三摩地禅定是这样解释的,所谓三昧,又称三摩地,意译为等持、正定等。也就是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
 
而真正的福报,是内心的清凉、自在、安适,没有杂念,或是躁动不安,身心空落不执著于任何状态。这需要巨大的福报修持,无论是内在、外在的环境。

然而,由于对福报的执着,愚痴阻碍了我们进入定境,原本清晰的视野被认同和人格所蒙蔽。所有的不和谐、冲突和痛苦都根源于此。当你将所有这些界线清除之后,就进入了三摩地的境界。

文革时,木心被关押在昏暗湿冷又满是污泥浊水的地洞里,出狱那天,他头发一丝不苟,面带微笑,腰板挺得笔直,依旧优雅至极。

陈丹青见过他的照片说,让人难以置信,炯炯有神的眼睛,与那些衣衫褴褛、神情颓废的人太不一样了。

直至暮年,木心拄起了拐杖,人们依旧喊他“优雅的老头”。这就是气质,你经历过的苦难、你包容过的世事、你走过的岁月,都会历练成睿智、优雅、大气、温柔,成为你一生的模样。

当你身处独立无人的状态,与自己相处时,观察自己的那颗心,在做任何事是否妥帖,或是不安,或无法停止攀援。

当内心能够安定,才有能力、智慧去分辨,取舍,而当你可以镇定自若的,安排好生活的细节处,福报自然就会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