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字鉴赏根结家具:皱、透、丑、漏、油、旧、瘦
在唐代,利用藤类、树根的天然形状制成的家具,叫做“曲录”、“曲禄”或者“曲彔”。唐末五代诗人欧阳迥诗曰:倚松根,傍岩缝,曲彔腰长身欲动”。现在这类家具被叫做“根结”家具,这一名称始见于1986年台湾学者崔咏雪《中国家具史-坐具篇》140页。
根结家具,又称“天然木根家具”,是以用天然木根拼接攒成全器,依据树根天然盘根错节、变化无穷的特点,依其造型审时度势,在丝毫不露斧凿痕迹,看不出接缝和铁钉的状态下,将其天衣无缝的巧妙拼合攒装而成,堪称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清 天然木椅 故宫博物院藏这类不仅在功能上具备家具的各种功能,还要在形态上符合结构比例,如腿面、椅背、扶手以及各部比例、角度等,坐上去要有舒适感,且坚固耐用。使得其在外观上要富有自然生趣,既可观赏,又有实用价值,与一般家具相比,具有纯朴自然、清新悦目的效果。至今,在我国故宫、颐和园和苏州园林内都藏有以天然木制作的家具。
清 天然木椅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天然木宝座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天然木圆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天然木长几 故宫博物院藏这些器物形制奇巧,随形生动,或老干盘曲、或虬曲蜿蜒、或奇孔空透,或褶皱崎岖,结构丰实疏密得体,包浆醇厚,浑然古貌,蕴含天趣。如果以当下的视觉来看,天然木椅抽象的意味多于具象,时代又赋予它新的价值。针对根结家具,有专门的鉴赏方法,蒋念慈先生归纳为“七字鉴赏法”,即“皱、透、丑、漏、油、旧、瘦”。“皱”要求家具皱折而生动,越皱越美观;
清 天然木大禅椅此椅以天然木随形制成,古树根虬枝,缠绕纠结,饱满有力,似有山岩之峭拔,岩石之嶙岣,洞天之变幻,颇具自然雅趣。
整器形制阔大,造型古朴典雅,姿态优雅隽永,随体曲折,天然成趣。匠师审形度势,将盘根错节、苍拙遒劲的奇木根妙手衔接,展现出自然天成境界,可谓根结家具奇品。不事雕琢的天然形态,极度符合古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为“以器载道”之典型。
“透”指家具前后横斜通透,产生空灵的视觉;
<粤匠神工——广作家具特展>之根结家具一组“丑”指家具沉淀内秀,越看越美;
清中期 天然木椅成对几百年来岁月的陈化,使这对椅子积淀了厚重自然的皮壳,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此对椅可与天然木桌一起摆设,北京故宫可见此种组合搭配,造型奇特,古朴高雅。
“漏”指有上下纵向或弯曲的贯通,有引人入胜的感觉;
清 天然木圆桌“油”指包浆,皮壳油润,似有邀人抚摸之感,人喜欢与其亲近;
清 怀米山房旧藏天然树根茶台“旧”指家具经过岁月的沉淀,火气全退却,个性沉稳,外柔内坚;
清 天然木方桌“瘦”指家具精干而凝神,必须是有神的瘦。有神则越瘦越可多变,无神则死。
清中期 黄杨木随形几
清早期 天然木凭几
清早期 天然木禅椅关于天然木家具的例子,在不少文人画家均有专门的著录,并把此类家具绘入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身影。
(传)周文炬《琉璃堂人物图卷》
宋《三星图》根结罗汉床
宋 《果老仙蹤》 根结香几这类天然树木或树根制作器物,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依然十分流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中,有根结香几、根结榻、根结书架。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根结香几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根结榻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根结书架中国古代文人倡导一种不经修饰和雕琢的自然文化,这和儒家思想中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谋而合。根结家具恰恰是文人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历代都是很受文人欢迎的一种家具,不随波逐流,自成风骨,其风采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在《明式家具研究》记载中,王世襄先生指出,“模仿树皮作为装饰,是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出现的”,“这种风尚”指的是文人追求自然的风尚。随着这种审美情趣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出现使用珍贵木材制作全身雕刻树皮纹或树瘿纹的家具。究其缘由,此类家具苍劲、空灵的自然形态风格,非常符合文人的审美情趣。
清 黄花梨无束腰直枨树皮纹六足榻比如这件黄花梨雕树皮纹的六足榻,用材考究,尺寸硕大。从榻面底部和足底来看,此榻久经风霜,历史痕迹自然。榻面藤编软屉,坐卧舒适。无束腰,边抹立面和腿足均雕刻了树皮纹,雕工精湛,细腻入微。
纹饰变化多样,除寿桃、如意纹、花朵图案等,还可见雕刻的葫芦纹、太极纹等宗教图案。这些小巧精致的纹饰,富有流水般的画面感,可谓别具一格。
再比如这件紫檀仿天然木的长方榻:
清 紫檀雕仙槎瘤根纹直足长方榻其以仿天然瘤木为框,榻面攒芯装板,桌面边抹、腿足、横枨皆用大料镂挖雕刻成树木根瘤形状,疏密有致,酣畅淋漓,浑然天成。天然而不造作,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形,浑然一体,非常难得。
完美结合了两大美学精华,即汇聚了巧匠之作与抽象之境:在同一件作品上,抽象的意境通过随形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了匠作的直觉、视觉和抽象的美学成就。
明清时代,有大批文化修养很高的文人参与了木雕的设计。他们把对书画艺术的理解和审美感受,融合到家俱陈设的设计、装饰中,促进了木雕艺术的繁荣。这种雕刻风格尽脱匠气,品味高雅的作品被称为文人木雕。在简练淡泊的审美情趣下,强调师法自然,以韵取胜。
明 天然木根流云槎 故宫博物院藏此槎堪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是由一块天然生成的榆树根稍加修整而成为一坐具。右侧有阴刻填绿篆书“流云”二字,下署赵宦光款,并一“凡夫”白文印。槎面及边缘刻有明代董其昌、陈继儒,清代阮元、半亩园主人以及现代衡永题记五则。
天然木根流云槎原为明代正德时扬州新城康对山故物,曾陈于康山草堂。至清代乾隆初年,江鹤亭买其地,并以千金购得此流云槎。道光二十年(1840年),此槎偶然为阮元发现,时已尘封虫蚀,间有破损。经阮元购回修整,转赠其好友河道总督麟庆(即半亩园主人),运回北京,添配楠木云纹木座,陈放在自己的半亩园中,并收入麟庆本人编著的《鸿雪姻缘图记》。1958年,由麟庆后人王衡永修整复原,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天然木根结家具构成了文人及高士生活意趣的一部分,并以此贯穿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宇宙观。虽由人作,却全然天成之美,是区别于华丽器物的一类极具文人情调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