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层
钓鱼泳层指对象鱼在水中常居活动的水层,因在江河湖库等自然水域中,不同水层的温度,溶氧量和食物种类不同,所以不同的对象鱼所需求的适温范围、耗氧量、摄食种类不同,这都造成了对象鱼泳层的改变。因此钓鱼时泳层并不是千篇一律,会随着作钓环境时时改变。
不同种类的鱼、不同体积的鱼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嬉戏地和觅食地,诸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欢贴底觅食,小型鲫鱼有上浮觅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自身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鱼儿有趋氧和趋温特性,由于气压、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让鱼儿改变泳层,致使鱼儿上浮、下潜,它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体环境。
垂钓中,由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现鱼儿乱层,诱使鱼儿密度过大,因抢食而上浮,从而出现截口,最终导致泳层发生改变。
当底钓无实口时,注意观察浮漂的信号是否出现不正常现象。诸如出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间无故延长、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出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显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此时说明鱼儿很有可能已经上浮。
在钩饵未到底前,多次出现截口,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钓点水面出现鱼儿游动的波纹或时隐时现的鱼儿身影,说明鱼儿也已上浮。
天气突然骤变,气压低、气温高、闷热无风,或早、中、晚温差过大等因素出现,鱼儿都会改变泳层。
办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渐剪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信号出现,有了实口,鱼儿所在的泳层也就找到了。
不同鱼种在水中游动的泳层, 在通常情况下, 于底栖鱼类,常在下层游动,鲫、鲤偶尔到中层活动;草、鳊、鲂、黑属于中层鱼类;鳊、鲂中层偏下;黑鱼上中下层都去;鲢、鳙属上层鱼类;鳙鱼上层偏下。罗非鱼、翘嘴白和一些小型鱼类, 上、中、下层都有其踪迹,它们到处游 窜,找食吃,是水中的"自由战士"。
天气变化是促使鱼类改变泳层的重要原因。寒冷的冬天, 当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时,多数鱼类都蛰伏水底,甚至钻进洞穴,或在泥草中冬眠。但耐低温的鲫、鲤仍有一定的活动与进食能力。
早春、晚秋以至初冬,当平均气温在10——15摄氏度时,多数鱼类的泳层都在水底;晴天中午前后,可能有少数鱼趋温游到中上层。
仲春、仲秋前后,当平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时,各种鱼活跃起未, 胃口大开,按它们常居的泳层投饵下钩,必有可观收获。
但是,到了炎热的夏天, 除了好天气的早晚和夜间外,当白天气温高于30摄氏度时,多数鱼类都潜入深水区"避暑",只有喜高温的鲢、鳙仍然进食, 此时,在浮钓宽阔的水面,收获顿佳。早晚凉爽时, 饵钩距水面70——100 厘米,中午烈日下距水面150——200 厘米,最贴近鱼的泳层。
气温、水温较高的仲春至仲秋期间;小雨霏霏时或小到中雨后,水体增加了新的成分,热度有所缓解,底层鱼往往趋温趋氧上浮,若及时调整饵钩的泳层落点,不在无鱼区死守,也许能败中取胜。
水中溶氧多少, 是鱼类摄食与否及改变泳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溶解氧虽然是无色无味,看不 见,摸不着的物质,但通过天气、物候,、鱼讯和人的感知,也能大体上判断水中含氧量。在气压低、闷热、空气湿度大、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于2 毫克/升的情况下,鱼儿已无力游动与摄食,只好把呼吸放在第一位,它们蛰伏水底,即使下底钩也很难奏效。在氧浓度偏低,鱼仍有一定进食能力时,如果饵钩接近鱼的泳层, 上钩率也不高。
一般来说,水中溶解氧是分层的,上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鲢、鳙耗氧大,故常在上层;鲫、鲤耗氧少,故常在下层。在下层严重缺氧时,底栖鱼类也会上浮,若饵钩跟着鱼走,一般不会当"空军"。
风,是促使鱼儿摄食吞钩和改变泳层的另一个因素。由于风浪扩展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加速了水体垂直对流和横向混合, 在气温较高时可降低水温,还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有2—3 级风时鱼儿很活跃,纷纷在正常或偏上的泳层游弋,、觅食,上钩率较高;风力过大时,胆小怕事、机警的鲫、鲤等鱼类往往藏在水底不进食,中上层鱼 也会因躲避狂风大浪而下沉,泳层紊乱。
气温、水温较低时,水中一般不会缺氧,小南风或东风对钓鱼有利,鱼的泳层多在下层,钓绩不菲;气温、水温较高时,水中溶解氧往往不足,有北风或偏北风时,多数鱼仍在常居的泳层,少数散兵游勇可能改变泳层。假如对新钓场鱼的泳层不了解,或老钓场鱼的泳层发生改变,可用不同深度试钓,了解泳层后再对症下药,效果更明显。
鱼的泳层同水环境密切相关,同一种鱼在深邃辽阔的水体中,泳层也深些;在浅水和小水面水体中,泳层相对浅一些。
鱼儿为了隐身避敌,也会改变泳层,所以,有"阴沉阳浮,清沉浑浮"之说。越是有水草、树丛、砖石或其他障碍物以及地形地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越能藏鱼,留住鱼。所以,我们找鱼的泳层要灵活一些。
各种鱼都有自己的食谱,既有共同点,也有其独特性。如鲤鱼底栖、食性杂,有拱泥觅食的习性;青鱼必须在底层;鲢、鳙爱滤食浮游生物,在中上层浮钓效果好。
春钓滩,是因为浅水水温稍高、动植物多;冬钓深,是因为深水水温稳定,鱼有可食之物,钓鱼人用的诱饵和钓饵,除少量被中途截走外,最终都沉落水底。
底钓时,若因人为因素致使鱼儿上浮,可主动控制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觅食,具体可以这样做:
☆调整饵料状态,增加黏性,控制雾化时间。
☆换大漂,增加浮漂吃铅量,快速到底。
☆调低钓高,主钓钝。
☆放弃拉饵钓,改钓搓饵。
☆搓大饵,重饵压底。
什么是泳层
垂钓中经常会出现乱口、无口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鱼的泳层出现变化产生,特别在底钓的时候,鱼窝里本身有鱼,但是会出现乱口、无口的现象,没经验的钓友会一头雾水,而有经验的钓鱼人会知道这是因为没有找到鱼的泳层导致的。那么什么是泳层呢?该如何找到鱼的泳层呢?跟着本文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泳层
所谓泳层就是不同于所处于的不同水层,在江河湖库等这些自然水域中,不同的水层的温度及溶氧量、食物的种类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不同鱼种的适温范围、耗氧量、摄取食物的种类也有不同,这些不同点的要求也就决定了鱼在水中所居住的泳层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鱼在水中的泳层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一旦生存条件产生变化时,鱼也会适当的调整泳层,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这时候如果钓鱼人能很好的了解把握鱼活动的泳层,然后将钓饵送到鱼的嘴边或者附近的水域,这样就能大大的增加上钩率。
如何找鱼的泳层
其实找泳层并不困难,在底钓钓组不变或者先找底的情况下,可以逐渐的减少浮漂的吃铅量,并且按照每次5-10mm的距离将浮漂下撸,从下向上,直到出现浮漂的顿口语言即可,这样有了实口鱼也能很好的找到鱼活动的泳层。
上述就是本文总结的泳层的含义,并且对如何找泳层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如果是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鱼上浮,可以采用调整饵料状态、更换浮漂、钓钝等方法将其诱引到水底层觅食,有效的控制鱼的泳层,便于施钩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