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原因原来是这样!

导语

休闲农业作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业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乱相,比如一谈起休闲农业,社会各界几乎一致看好,各种投融资机构也纷至沓来,而在休闲农业业内,却是哀鸿一片,大家又感觉异常艰难。如此大的反差,究竟原因何在?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休闲农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方兴未艾,顺应了当今人们对自然、生态、安全、健康、休闲、养生等根本需求。具体说来,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数量上“供过于求”,质量上“供不应求”。

在休闲农业供给侧方面,一方面各种低层次、服务质量差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呈现一种数量上“供过于求”的状态;另一方面,一批特色鲜明、定位精准、创新意识强、服务质量高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脱颖而出,呈现一种质量上“供不应求”的状态。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反思。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认为当前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规划设计错位

我们认为休闲农庄除了生产与生态示范处,还有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功能。

但一些休闲农庄规划设计错位,没有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农庄丰富的资源内涵,造成园区功能混乱、休闲娱乐项目设计组织不合理、服务产品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够。很难满足城市游客需求。加之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二、主题定位错误

休闲农业经营需要产业支撑,围绕产业主题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但现在一些休闲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

很多休闲农庄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休闲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农庄形象不美,品牌不高,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偏离休闲农业主题,失去休闲农庄的特色和优势。

三、生态示范错题

休闲农业的核心基础是生态农业,休闲农庄的农业要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一些农庄经营以休闲农业为幌子,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

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区经济,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四、科普教育错失

休闲农业,不仅仅是一种观光休闲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体验活动和教育活动。休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新业态。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休闲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也就理所当然成了休闲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

多数休闲农庄没有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学生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青少年儿童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很多农庄没有导游或导游素质低,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欣赏醉美乡村,唯美景色,了解生你、养你的故土,还有关注乡村的经济发展、生态农业,乡村的生态环境。

五、投入产出错乱

目前很多休闲农业项目,却既没有进行深入市场调查和预测,也没有搞清楚市场的竞争程度;有的休闲农业项目花了很多钱,但是却没有研究农庄的经营模式,它的赢利点在哪里,利润怎样获取。这样的项目不光是赔钱,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许多休闲农业项目在规划时算出了多少多少产值与利润,可是具体经营中却很少能实现计划的农产品产出。“休闲农业”变成了“豪华农业”,一些农庄依赖设备和设施的简单堆积,赔钱赚吆喝。

因此,休闲农业应该是一个“优化”的农业,应该考虑从生产经营模式到农业生产设施装备,以及休闲娱乐体验、农业从业者素质、信息化需求和综合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个综合优化的结果。

我们给你帮助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