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副总裁谈远程协作:效率之外,我们如何获得成就感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57篇文章,高效能人士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问·题·缘·起

昨天在粉丝群跟大家分享了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在红杉资本的一场分享,这场分享的主题是远程协作与效率文化。

这场分享讲了两个核心问题:第一,如何提高协同办公的整体效率?第二,如何做好远程办公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如何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凝聚力?
关于第一个问题,谢欣分享了字节跳动五万人在线办公的秘诀。从环境、制度、工具三个维度入手,以确保员工的精力在启动、操作和沟通等细节处取得最大效益。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个一个细节构成的,从环境入手打造仪式感,从制度入手形成规律化运行,从工具入手控制好每一个细节。
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二个问题,这不仅仅是老板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一位职场人士都需要思考。因为员工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凝聚力,都和你的工作成就感挂钩。
我们回想一下一个没有工作成就感的人会怎么样?要么在工作岗位上行尸走肉,每天的工作都完成了,但是不开心、不快乐、没有意思、丧气满满;要么在这个岗位上待不下去了,跳槽或是辞职,不断地在变动。
无论是上述哪种选择,缺乏工作成就感的人,他们的情绪精力太低了。
一个人,如果情绪精力处于冰点,工作绝不可能达到沸点。
这是我今天想跟每一个对职场有自我追求的人探讨的话题:远程办公过程中如何提高我们自己的工作成就感?
两·个·前·提
话题的探讨,基于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个人成就感的获得不仅仅源自外部,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心力量。这一点,让每个个体掌控工作成就感成为可能。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所公立学校,每年会举办一场称之为“人性的审判”的活动,同学们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审判当天会去到当地一座真正的法院,在本校老师和毕业生组成的陪审团面前,进行一场真正的“审判”。
这场活动是这所学校的特色活动,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这个“人性的审判”是两个老师发起的,难以想象他们曾经考虑过离职转行。这样的两位老师是如何奇思妙想来办出经典活动的呢?
刚开始,他们对每天读一本小说,聊聊感想,接着考试答题的教师职业生活极为失望,甚至考虑过转行,后来没转,于是开始思考如何去激发出自己教学生涯的工作激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精力。
后来,他们发现学生虽然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他们最难忘的体验却不是发生在教室里。于是这两个老师开始思考如何为学生打造一场难忘的学习体验?
结果是,这两位老师成功了。可见,工作成就感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
第二个前提,远程办公给员工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凝聚力造成了挑战,这是我们寻求解决之道的第二个前提。
有人说,网络技术拉近了人的距离,怎么员工的参与感、认同感等等情感的力量反倒减弱了?

演员秦沛在一个节目里面说的观点很有意思,他一天给自己的孩子打十几个电话,大家都问你怎么不微信,这个时代还要打这么多电话?

他说:“一天到晚微信,听不见声音。距离是拉近了,感情却没有了”。
网络技术可以直接拉近了物理距离,却难以跨越心理距离。
一·个·建·议
远程办公过程中如何提高我们个人的工作成就感?这个问题的解法很多,但都离不开一个词:行为设计
前面无论是“人性的审判”,还是秦沛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固定的十几个电话,这都是经过慎重思考而有意识地行为设计的结果。
行为设计是一门艺术,无处不在。比如高三学生签名日的活动,一些500强企业有意识对入职第一天进行入职体验设计,这些设计大大提高了你的情绪精力,让你精力满满地投入工作。
不仅公司可以做行为设计,每一个人都可以,其实我们在学生时代就会了。我们参与设计了很多晚会,参与了教室的布置……
前两天我收拾家里的书柜,翻出了一本高中的小组记录本。我们班主任真的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把同学们分了组,大家一起进步。我是组长,给我们组弄了一个记录本,每天记录小组成员的到教室的时间,每天的作业安排,大家的表现和感悟。这本册子,后来我的组员宝宝还找我复印了一份。
我花20分钟又看了一遍,感慨那个时候就有“记录”和“设计”的理念了,当时大家都挺happy的。
记录和行为设计的习惯我一直保留到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小窍门,把自己的目标分阶段化,完成一小步给自己设计一个小奖励。
比如我们代表中国队参赛的时候,破一个记录就请大家喝一袋酸奶。我在创业的时候也是如此,工作量和成果累积到一个阶段,就会奖励自己出去看一场电影。我最近几个月办公都有开启番茄钟,上面各个数据统计,看到自己专注了几万分钟,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来了。
行为设计,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获得情绪精力,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行为设计让我们行动更快,离我们的目标也迈进了无数步。
由此,你可以获得两份成就感。一份成就感,是由内而生,自己给自己的;还有一份成就感,是由外到里,外界真实成就给自己的。
所以,
如果你正在迷茫
如果你每天都不得不疲于应付这个世界
如果你想去干翻这个世界但是一步也迈不出去
如果你十分努力却收效甚微
如果你经常焦虑失眠
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
如果你找不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