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不建议多游泳,看国家队游泳队员们的“通病”你就懂了
在微博上,有网友提问:
为什么总感觉,我们国家游泳队队员们,好像听力都不太好?
特别是在媒体采访的时候,发现大家听问题听不太清楚。
他们的耳朵怎么了呢?是和经常在水下呆着有关吗?
对此,有医生网友作答:
长期潮湿的外耳道,确实容易引起耳道湿疹、外耳道炎、中耳疾病等。
很多人一直认为游泳是一项“完美”运动,万万没想到,它竟然还有健康风险?除了对耳道不友好,长期游泳还有其他弊端吗?
这几类人,不适合游泳
游泳是一项有氧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确实可以促进人体健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采用这一方式。尤其是以下这几类人群,不适合游泳:
骨质疏松者
游泳对身体的冲击力比较小,长期不让骨关节承受压力,会让它变得更脆弱。
对于健康人来说,如果只用散步、骑行或者游泳锻炼的话,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的效果比较差。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游泳并不能起到维护骨骼健康的效果。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不适合游泳,游泳可能引起血管突然收缩,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脑中风。
癫痫患者
癫痫一旦发作,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极易使患者溺水,因此,癫痫患者不适合游泳。
患有过敏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
患有过敏性鼻炎者,不适合游泳,原因在于泳池水中含有消毒剂成分,可能会刺激鼻黏膜,会诱发鼻炎的发作。
另外,游泳时水的压力作用于胸腔和腹腔,会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因此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同样不适合游泳。
传染病患者
患有肝炎、痢疾、结膜炎、皮肤病、结核等疾病,或体表有创伤感染的人不宜游泳,以免病情加重和传染他人。
中耳炎患者
耳道有炎症的人下水游泳时,不干净的水将细菌带入耳道,有可能引起中耳炎复发或加重。
经常游泳,当心三类运动损伤
除了上述不适合游泳的人群以外,作为一项运动,游泳本身也有一定的门槛,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遭受运动损伤。
与游泳相关的运动损伤主要有以下三种: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就是我们常说的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制收缩。游泳时,特别是冬泳时,身体各部肌肉都有可能发生抽筋。最易发生肌肉痉挛的部位有大腿、小腿,其次是手指、上骨、颈部,有时胃部和腹部也可能发生肌肉痉挛现象。人在水中如果发生了肌肉痉挛,极易发生呛水和溺水事故。
预防措施:
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消除紧张心理;增加体内热量,出汗过多时应补充适当的盐分;控制在水中活动时间。
官能损伤
一项关于游泳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87%的游泳爱好者,在游泳过程中,耳、鼻、喉、眼等器官曾经出现过不适或病理性症状。
原因在于,剧烈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除肌肉骨骼血管外,其它脏器血管收缩,耳、鼻、喉部位血管反射性痉挛,血供减少,造成缺血、缺氧。
此外,水的压力、外耳道积水处理不当,易致鼓膜穿孔,对中耳及内耳耳蜗、迷路等前庭器官造成损伤。
预防措施:
避免在水入耳后挖耳或游泳后用力擤鼻,以避免不洁水入耳与鼻窦造成黏膜损伤。如感觉游泳后有耳、鼻、喉、眼等器官的强烈不适,需及时就医。
肩关节劳损
游泳前准备活动不足,特别是忽视肩关节的准备活动,可能在游泳中由于动作僵硬、不协调,导致肩关节损伤。如果游泳技术动作不规范、游泳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用力过猛,也容易导致肩关节损伤。
此外,忽略游泳后松弛肌肉,造成肌肉疲劳积累,肌肉僵硬,长此以往造成肩关节损伤。
预防措施:
尽量采用标准泳姿游泳,发力正确,入水前充分热身,避免游泳时间过长,在结束后充分放松,可避免肩关节损伤。
除了运动损伤之外,长期游泳还可能影响发质,皮肤,游泳爱好者们也要做好预防。
夏季游泳“四不要”
饭前饭后不要游泳。饥饿时游泳可能会因低血糖发生意外情况;饭后立即游泳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症状。
酒后不要游泳。酒后游泳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另外,酒精会影响判断能力,酒后游泳容易发生意外。
不游野泳。野泳暗藏危险,河流、湖泊、水库等由于受水深、流速、水草、泥沙等影响,容易发生意外。
不到卫生不佳的泳池游泳。即使在室内游泳,也要选择卫生环境相对较好的游泳馆。游泳后也需注意卫生,应立即用软质干巾擦去身上水珠,滴上氯霉素或硼酸眼药水,清理鼻腔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