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故乡】塆里有个月儿姐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窗外却亮如白昼。一轮明月在空,闪烁着灯光的一架飞机从天际掠过,刚好那么清晰地看见……

这样的月明之夜,我会联想到儿时鄂东的乡村之夜。偶尔,几声警觉的狗吠,一阵婴儿的哭啼,随之就会在两山的怀抱中回荡。这样安静的夜晚,就连新婚的小夫妻都老老实实的,屏住呼吸,生怕有什么响动,可别让左邻右舍的笑话。

月亮上住着嫦娥吗?传说有无数的版本,人类从来不缺乏想象。看月亮的柔美,恰如世间娇媚的女子。看月光的晶莹,恰如顾盼多情的明眸。

乡村本来是简简单单的。依着血缘关系聚居的家族群体,搬几块石头围起一座小院,印一堆泥砖码起几间瓦房。人们每天迎着日出,浴着月光,贴着大地生存。生命如草木荣枯,一代代人经历着生老病死,赓续的家谱是乡村最厚实的《史记》。

其实,冷冰冰的文字记录不了火热的现实生活。人类的喜怒哀乐,更鲜活地存在彼此交接过的熟人社会,存在于我们有超强存贮功能的脑海里,这才是最原始的档案呀。

说起月儿姐,是我生活过的乡村的美女,是我遥远记忆中的一个亮点。月儿姐,我们塆的大人都叫她“月儿”。因为年长我几岁,我就亲热地喊她“月儿姐”。

月儿姐的父亲,高高大大,一表人才,据说是人民公社的干部。小时候,唯独她家饲养着成群的白鹅,鹅们每天扑楞楞地扇动着大翅膀,嘎嘎嘎地门前欢叫,然后被人吆喝着赶进门口的水塘里畅游。

月儿姐天生模样可爱,小时候父母宠着,乡亲们也跟着宠,像个骄傲的公主,不像土里土气的农村伢。小学课堂上,她是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也是男生们的聚焦点。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很快围拢来成群的小伙伴。孩子游戏中,她似乎总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最后的裁判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月儿姐12岁那年,她的父亲出事了,死了。据说是文革对立的两派武斗得厉害,还动了枪,一次死伤多人,月儿姐的父亲就在混乱之中没了。

谁也不敢想象,那个多次走出村口高大威风的公家男人,再回来却是被人捧在黑匣子里。下葬那天,月儿姐的姑姑哭得昏天黑地,激动得抓起一把骨灰,对月儿她婆(奶奶)凄厉地哭道:这就是您当官的儿呀……

老人们常说:人的命,天注定。正要上初中的月儿姐辍学了,怯生生地尾随着农家妇女一起下地劳动,挣工分,换口粮。月儿娘差点疯了,她娘家兄弟怕再有什么三长两短,托人帮她“再走了一脚”(改嫁),走得“五远八远”(极言其远)的,求个小命,活下去就阿弥陀佛了。

岁月是一台冷漠的粉碎机,什么大喜大悲的事情,经不住时间逐步瓦解,这正如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他们不断地在分解在吞噬,吞噬着存在的一切……

一年一年地,月儿姐长大了,出落成了远近闻名的美女。她的个头高挑,这分明遗传了她婆和她父亲的高度。她那一双乌黑的大辫子,从后脑壳笔直地垂到屁股头上,这让多少男人看着她走过的背影发呆流口水。听说走村串户“收头发收辫子”的货郎担,好多回托人劝她剪下来卖掉,还出了惊人的价钱,可她坚决不肯。

她的脸庞,是那种白里透红的婴儿肥,与人说话之间还会露出浅浅的酒窝儿。她的一双大眼睛很明亮,长长的睫毛掩映之下,仿佛是那会说话、会流淌的两股清泉,可以迅速滋润四目相对的任何异性的心田。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月儿姐有个调皮的弟弟叫三毛,小时候总是鼻涕流得老长,人家笑话说免费观看“牵油面”的,大伢们不爱带他玩。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围着三毛的男伢多了起来,他们可情愿跑去家里找他玩。有人还托他给月儿姐送点小礼物。塆有个上高中的小伙,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干脆就住到三毛家,两人像亲哥俩共睡一个小房间里,形影不离。用旁人的话说,那真叫“割头换颈”的朋友。

听塆里教民办小学的先生说,这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来,月儿姐并不好打交道,她可不疯,不大愿与男伢走近。主动找三毛的,明明全都是冲着他姐去的,他还洋洋自得。

那年9月,赖着与三毛同床共枕的小伙,接到了黄冈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家里热热闹闹为他办了“升学宴”,摇身一变为令人羡慕的“吃商品粮”的公家人。再后来,隐隐约约听说,大人们不同意小伙和月儿姐“自由恋爱”。

那些年,月儿姐像本地的明星一样,上门提亲的络绎不绝,那真叫踏破了门槛。而月儿婆就是一句原话:我老了,伢儿的事我管不了呀。月儿姐躲着众人,总是只说一句话:我还没得工夫考虑……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从我上高中之后,三年住读,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老家的很多事情就渐行渐远了,我也好像是个局外人。

几年以后,听说隔壁大队当了十多年海军军官的小伙子领走了月儿姐。他们结婚了,很快有了儿子,一家人至今安居在广东的海军基地。可能因为相隔太远了,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可以传来传去。

——故乡的人和事,如同一本没有来得及看完的厚书,在我转身离开上学之后,就被迫搁下来了。这些年来,我在湖北、广西、北京等多个城市之间为了生活而奔走,自顾不暇,连“书”中看过的章节也会模糊起来,有时候不免会张冠李戴,引得熟人笑话……

    (作者附言:这是一篇虚构的乡村故事,早上地铁上开了头,下班后再续写,决不可当真。如果有意思,那说明我能当个三流的小说作者。同乐。)

(0)

相关推荐

  • 黄土情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黄土情 作者 云开日出    朗诵  微风细雨 一把黄土 泪水总能打湿眼眶 几十年过去了 儿时的顽皮    青春的萌动 依旧在脑海里滚动 常常情不自禁的一遍遍翻阅 思绪如涓涓溪 ...

  • 彭鹤鸣:月圆故乡/写在父亲八十冥诞之际

    月圆故乡 /写在父亲八十冥诞之际 彭鹤鸣 挤开鳞次栉比 剥开雾 今夜月光  穿过红尘往事与流水 穿过心堂与目光 月华如水  罩在桐江 和桐江畔的老屋上 娘在屋里默念 先父的老算盘  啪啪作响 我问千年 ...

  • 【笑话】李十针与扎死得了

    手脚麻利的护士都去湖北抗疫前线了.有个小伙去门诊扎针,新来的小护士连扎9针,都没扎准,小伙急了,说:"美女,你是不是叫李十针啊?"小护士笑了笑,镇定下来,调侃道:"我是藏 ...

  • 月是故乡明!中秋&国庆长假来袭,您回乡了吗?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是一家齐聚共赏圆月的佳节. 今天也是阳历十月一国庆节, 是举国同庆民族复兴的日子. 当家国情怀汇聚在这同一天, 小编和您一样难免心生感慨. 2020是建国以来 中华民族经受 ...

  • “梦里花落是故乡” 2021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小沙日

    当诗与歌相遇在三毛故乡-定海小沙.5月24-25日,以"梦里花落是故乡"为主题的2021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小沙日在庙桥村和东风村合体正式和游客见面. 中国好声音歌手刘彩星在三毛祖居 ...

  • 记录乡村过年|渐行渐远的故乡

    "从小县城去到大城市,从候车室回到出生地,故乡,这个记录出生.成长.迁移.死亡的地方,牢固地寄存着每个离乡人共同的记忆 ."有一年的春节去了连南瑶寨,记录了瑶族人民过年的情景,沿山 ...

  • 情感:你可记得那个回不去的老家?(下)

    本文编辑:老烟 作者:徐珍 散文:老家 茧庐文苑 微信号:jianlu2188 小编:zjx5172119 一伙蚕一样的人,编织蚕丝一样的字 喜欢本文,您可以分享.点赞.打赏 作者简介 徐珍,笔名馨儿 ...

  • 朗诵||人在归途

    人在归途 回家的决定 赶上了月圆的速度 仍在犹豫 该带些什么礼物 回家的脚步 赶不上风速 就让这凉爽的风 先一步去告知家中的父母 父亲啊 若此时你正靠着大槐树 抽着旱烟望着远方 我就是你身旁缭绕的烟雾 ...

  • 【灿川的桃花岛】灿川: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的故乡在远方 文/灿川 父亲母亲在的那年,我走出家门,手里拎着拉杆箱,那年我四十一岁,从此,游在他乡.从此,有了乡愁.从此,多了些盼归乡. 而今,二十年过去了,当外孙嘴里念着"慈母手中线, ...

  • 于吉叶:月是故乡明 | 原乡诗刊

    月是故乡明 诗人:于吉叶 美丽的夏夜 溶溶月色 淡淡荷风 乡村的夏夜 轻柔而细腻 宛如一曲飘渺的轻音乐. 这唯美的记忆 是专属于故乡和童年的 晚饭后,每个宅门前 铺一两方草席 人们或坐或躺于草席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