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丨春季养“志”,影响孩子一生的精神状态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
逆之则伤肝
奉长者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没有元帅,三军就是乌合之众,这是为了强调后一句,宁可三军没有元帅,也不能让一个普通人没有志气。
一个人没有“志”,比军队没有统帅还麻烦。没有志气,人就废掉了。
因为一个人对任何东西的兴趣,对任何事物的寄托,都是以“志”为根本的。有志,才能奋发向上,才不会抑郁。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描述他和弟弟儿时的一件往事。他弟弟当时喜欢放风筝,可是因为年纪太小,而显得笨手笨脚,鲁迅就觉得弟弟没出息。
有一天弟弟在阁楼糊风筝,竹条很粗,纸也很厚。鲁迅觉得这怎么可能飞起来,于是一怒之下抢过风筝撕烂了,结果弟弟傻眼了。从此他弟弟再也没有放过风筝。
这件事让鲁迅特别后悔,因为一个孩子的小小愿望被他扼杀了。
假如他教弟弟把竹子削薄一点,选用一些薄薄的纸,然后再教弟弟放风筝,那结局该是多么美好,也不会遗留这一生的遗憾。
我就见过这样的孩子,与正常孩子相比,别的孩子在追求美好,他却在逃避惩罚。他一门心思在文过饰非,做事情给别人看,最后成了表演型的人格。
表面上去讨好迎合大人,结果大人一转身,他又在后面该怎么玩还怎么玩。而且看你情绪稳定,他就放心大胆的,想干什么干什么。看你情绪不稳定,马上就很害怕,表现的很规矩。
一门心思都用在这种“斗争”中,即便玩耍的时候,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这就无法让气机很好的生发,不利于后续的成长。
我在临床中见过不少多动症孩子,每一个多动症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焦虑症的妈妈,都有一个时时刻刻要左右孩子的妈妈。
在看病的时候,时刻关心孩子哪里做错了,哪怕是姿势不好也要规范一下。
久而久之,孩子就变的没有自我,做任何事情都先看别人的脸色,看别人会不会来责备他,会不会来纠正他。这样的孩子非常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