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同田镇坊夏家:构得书楼倚绿荫

镇坊又叫“郑坊”。据谱载,钞塘人夏时明辞官归田后,游览郑氏故址,见此地“前有虎岭足为屏风,后有石井堪作保障,左有浠湖之活泼,右有松林之畅茂”,于是卜筑于此。后因夏氏宗族发达,往来频密,恰如集镇,因改谐音名“镇坊”。镇坊于清代嘉庆年间曾形成集市,是同田地区历史上三大集市(镇坊、中肖、钞塘)之一。
夏时明,字子哲,本乡钞塘夏家人,洪武初年由举人出身,初授安庆府枞阳县司虞(分管手工业的小吏员),后改任至溧水之三湖,最后才当上了六合县瓜埠的巡检(大概类似于派出所长或乡镇武装部长)。历仕三十余年,一直是底层官吏。退休归家之后,“因见钞塘族蕃地隘,不足以宏室宇,乃将先人所授基业并续置田地悉付幼弟子仪,遂得同乡郑氏之故址、钞塘之北去先庐一里许”。而且,“其地自元季壬辰(1352)兵燹之后,荒芜已五十余年矣,瓦砾山积,荆棘丛生。”这才披荆斩棘,清理瓦砾,开基筑室,于永乐甲申(1401)建成并徙居于此。夏时明也是镇坊夏姓开基之祖。
夏时明在镇坊所做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于他主持兴建了著名的桂林书院。桂林书院开始叫桂林书楼,位于村后的山坡之上,“前峙虎岭,后倚象山,左有苏堤,右涵锦水。而宅旁盛树芳桂,秀苍翠于四时,飘香风于秋日,垂金粟、散清影”,因此名曰“桂林”。夏时明把家中所收藏的图史六籍、诸子百家等藏书,全部陈列于书楼之上,为此,夏时明还写了一首“桂阁秋香”的七言律诗,后被列入“镇坊八景”。诗曰:

根分蟾窟历年深,构得书楼倚绿荫。

云叶笼窗张翠幄,仙花绕槛簇黄金。

风前奇馥飘龙脑,月下清芬散水沉。

勉尔后人须力学,早期攀折赴琼林。

夏时明之子夏公任(字若瓛),也是举人出身,当过陕西渭南县令,与后来的状元邢宽是好朋友。邢宽,字用大,安徽无为芝山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廷对第一,点为状元。受夏公任之托,邢宽写下《镇坊桂林书楼记》一文,详细介绍了书院的来龙去脉,并指出了夏时明兴建书院的真正意义:“世以儒素相承恒,延师儒讲学。行者坐之楼上,博考群言,含英咀化,讲求六籍之奥旨,以淑后进之人,俾不失儒素家恒业。”高朋满座,为的是让书香之门风传承下去。自此,书院和夏时明人文相衬,一直流传至今,而镇坊也因为有了桂林书院,有了更多的书卷味。
镇坊村古朴厚重,至今仍保留着数十幢民国以前的传统古建筑,气势恢宏的“复轩公祠”更是引人注目。“复轩”是夏时明的别号,由于夏时明重视教育,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又是镇坊的开基之祖,万历甲辰(1604),经合族商议,在夏时明的旧居动工兴建最初的“复轩公祠”。十余年后,家族愈发的兴旺,大家觉得局促的祠堂无法承载后人的怀念之情,于是在万历丁巳(1617),再次动工,在旧祠的东侧重建了“复轩公祠”。经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祠堂栋宇峥嵘,垣墉拱峙,浑厚庄重,雕刻精美,是镇坊夏姓的精神殿堂和人文胜地。
很多人都有在老屋里捉迷藏、在小巷里摇扇纳凉、在树荫底下听老人讲故事的记忆。穿行于镇坊古朴的建筑中,走在幽深的麻条石巷道上,似乎穿越时光回到从前,顿然安静了许多。镇坊夏家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以及多条青麻石条铺就的巷道,的确让人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当然,这种厚重感不仅是极目所见,还有众多先贤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
清代乾隆年间,镇坊人夏士瞻是一个为人极为忠厚的人。夏士瞻兄弟四人,每天都是之乎者也以读书为乐,念兹在兹的就是读书科举,彼此之间从来没有红过脸。特别是夏士瞻,一方面沉迷于科举,一方面在寻常百姓面前还要说一些大白话,生怕别人说他咬文嚼字卖弄本事,被人称为德厚长者。而夏士瞻也以厚德自居,口不言人过失,言谈必称先贤。他曾经在自己的书房上面题款“种德”,把道义当作种子,人心作为土壤,诗书作为肥料,吟诵作为耕耘,毕生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夏士瞻“身范端,家道肃,守己廉,待物恕,履洁怀清”,成为一时高士,受到人们尊重。后人题《种德堂》诗云:

世道江河下,此翁独不然。

诗书为利器,礼义作良田。

宁嗜古而癖,不与俗取妍。

剪烛西窗下,相忘不计年。

镇坊人夏恭,也是享誉一时的闻人雅士。夏恭(字学谦,号卑牧)十三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十六岁时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回家打理家务。后来家庭条件渐好,仍然心心念念想着读书科举的事,因为自己家庭条件被耽搁,对村里其他的孩子很关注,希望他们能够有所出息,光宗耀祖。夏恭除了花大力气把复轩公祠修缮一新,还花费三百两银子在家乡建了座“西昌书院”,让普通家庭的子弟能够有公平读书的机会。又捐资倡修新建县学、南昌府学,还花费六百两银子在南昌“省垣中街之东复古巷内”修建致和书室,让家乡的学子进省城应试的时候有个落脚之处。至于在家乡所做的善事,比如修桥补路、矜孤恤寡、排难解忧更是不胜枚举。夏恭的事迹传遍县省,当时的南昌知府贺耦耕(1785-1848,名长龄,湖南善化人,嘉庆十三年进士,道光元年任南昌知府)亲自题写“端方众著”的匾额相赠,新建知县雷湘邻将其事迹收录于新建县志。
民国时期,镇坊村还出过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夏日晖。夏日晖(1909-1930),谱名邦儒,7岁时入桂林书院读书,16岁考入新建启新中学。受新文化思潮影响,参加学生运动,后转入江西私立黎明中学。在赵醒农、方志敏等人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参加邵式平主办的江西省农民运动干部培训班,同时入党。从黎明中学毕业后分配到新建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工作,受命回家乡秘密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初,夏日晖当选中央江西省委特派员,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同年8月在南昌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2月经组织营救出狱,继续在新建永修安义等边境地区组织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9月,夏日晖在家乡被捕入狱,关押在南昌卫戌司令部监狱。1930年4月,夏日晖惨遭秘密杀害,年仅21岁。1951年新建县人民政府追认夏日晖为革命烈士。
白驹过隙,岁月不居。千百年的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不一定是显赫的门第,而是站在文明高点的道德人物。“天命有常,唯有德者居之”,这才是亘古不变的准则!

资料来源:《夏氏族谱》

(0)

相关推荐

  • 百科知识

    ​长城长:  21196.18公里 长江长:  6397公里 黄河长:  5464公里 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m 吐鲁番盆地低:  -154m 京杭大运河长:  1710公里 故宫面积:   ...

  • 云山书院与唐仁谢师

    云山书院与唐仁谢师  佑塘佳地是兰溪市风景秀丽的白露山南麓,人称佑塘山,在黄店镇黄店村上方.明代,黄店村人黄时高在此兴资建立了云山书院,延章枫山.童吕等讲学.在他们的辛勤培育下,造就了像黄傅.方寒溪. ...

  • 瘦石 || 同田肖家村:历久弥醇肖家酒

    在同田,流传着一句谚语:"同田米古肖家酒."说的是同田村做的米古(馉)很好吃,而肖家村酿的糯米酒很有名.原来,肖家村的糯米酒是选用优质糯米酿制而成,酒质醇香可口,回味悠长.特别是陈 ...

  • 瘦石 || 石滩洙溪李家:名宦世家风自清

    洙溪李家又名书尚垅李家,位于石滩集镇北偏东行约六华里,自古以来是洪水泛滥的泽国洼地,俗有"镰刀壁上挂,家里冇饭吃"的俚语,形容旱涝难料,生存环境恶劣.迫于生计,人们不得不利用农闲时 ...

  • 瘦石 || 石滩赤郭饶家:千古功名有谁知

    从石滩集镇红绿灯路口左转,进入石滩至筱塘乡村公路,约行十余里,便是丰城旧县治之一的故县(荐楼杨家).继续前行,来到港塘村,然后往东,没多久便看到半路上一座牌楼矗立眼前:赤郭饶家.牌楼两旁镶着一副竖幅对 ...

  • 瘦石 || 同田熊家冈:崇文尚武存仁心

    烟波浩渺的药湖钟灵毓秀,不仅造就了沃里千里的土地,也孕育了众多名垂史册的古今名贤.药湖的东侧,是一片广袤的丘陵,有山不高却鹤腾仙隐,有水不深却蛟潜龙藏.千百年来,无数人慕名而来,在这里安家落户,把这一 ...

  • 瘦石 || 同田青山熊家:天下闻名应宿第

    在同田乡青山熊家村前,有一座古老的石牌坊:"应宿第".牌坊中镶"应宿第"三个正楷大字,四周各围以雕刻图案.虽经岁月沧桑,尤其是"破四旧"时期 ...

  • 瘦石 || 荷湖塘边徐家:门塘清清映留屯

    荷湖乡车草村位于丰南地区重要的黄金水道--丰水河之东岸.千百年来,人们通过丰水河南下北上,打通通往九州四海的通道,开阔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视野.丰水周边也因此成为丰南地区最为富足.最具人文底蕴的地区之 ...

  • 瘦石 || 梅林杭桥朱家:杭川春晓吟风雅

    明洪武十五年(1382)春,赋闲在家的朱自省,因为下人惹上一场官司受到牵连,被判充军.在押往北方的途中,67岁的朱自省受不了路途劳顿,走到彭城(徐州)时,突患疾病死于途中,被押解的衙役就地掩埋,一代文 ...

  • 瘦石 || 曲江吴家坊:三让至德好家风

    据说,吴姓的来历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在西周还没建立的时候,有一位叫古公亶父的部落领袖,在西岐一带很活跃.亶父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泰(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按传统习惯,亶父应该传位于长子泰 ...

  • 瘦石 || 上塘曹家村:春坊司谏曹曼龄

    上塘村是上塘镇机关所在地,也是原丰城矿务局机关所在地.曹家村便位于上塘集镇的南侧,隶属于上塘村民委员会. 曹姓据说出自上古时期的颛顼.颛顼元孙(五代孙)陆终第五个儿子名叫安,被大禹封于曹地,故此以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