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寒 || 荷湖后贯陈家:一棕一扇总关情
由铁路坑头转入荷湖,坎坎窟窟的道路尘土飞扬,让人尴尬而无奈。
这不是平原深处也不是山林深处,而是丘陵起伏中的荷湖、铁路、洛市三镇交界处:车草村。年轻诗人家在后贯陈家村,离车草村委会约有四里山路,“小时候天不亮起床,迷迷糊糊走山路去早读,读完回家吃饭再赶上午课。”求学之艰成了不可磨灭记忆,现在孩子们依然是沿着老路上学,一切都没改变。可是总有些东西,譬如青草、树林、山峦融进血脉,思念便不绝如缕,还有那些充满山野气息的儿时游戏。
诗人用笔与尺子比划着小时候的“跑城”场景,“城”不过十米宽,每格两米左右,前沿漏斗形,中如井田,攻者沿漏斗冲入,守者只要触到入冲者便赢,结果一人冲关,守方便失败,这是非常讲究技巧又增强体魄的乡间虚拟战争游戏。祖辈流传下来,每个孩子在奔跑中长大仍念念不忘。濡养他们的山野啊,谁能倒回童年谷场重温那份融入自然怀抱的欢欣喜悦呢?
车子在丘陵地带曲折穿行,石矿山、瓦堂里是想不到的名称。人类于自然的掘取总藏着某种隐痛,过去烧过瓦窑现在依然釆石挖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一方人,无怪乎货车过后道路灰蒙蒙,以至两边树叶都蓬头垢面。再说又是铁路荷湖两地交界处,修好山路何谈容易。过了煤渣路段后拐弯一程,眼前才豁然现出秀丽村庄,坐北朝南,伸展两翼阡陌纵横。这就是后贯陈家,五十多户村民三百多人口,背靠龙岗脑,面前对门山,西边螺丝坑,毗邻邹罗村,东边涵背园,白露坑小二型水库可谓源头活水润泽而下,村子宛如躺在摇篮里惬意自在。
村庄陈姓,远祖陈恩升义门分庄南昌杏花村,小儿子陈浩迁吉州庐陵黄金城,未几岭南兵变,挈家归南昌丰城。其长子陈国思居于丰城奉化鄉(荣塘境内)下金……传到洪武庚戍年(1370),陈禄游学留溪,善阴阳懂风水的他见此山水形胜土地肥沃,认定居住后代必有毓秀钟灵振起者,于是筑室作后馆,繁衍生息并分出新泽、邹坊、石头堆等村庄不一而足,名字也变为后贯。六百多年来村人守祖训尽忠孝耕读传家,岁月恬静而悠然,可惜古迹毁于历史云烟渺远无存。解放后,村子硕士研究生两名,国家公务员八名,大学生二十九名。特别是2001年,十位发奋后生一同跨入大学,“十个书箱出家门”成一时美谈。
后贯是淳朴的。山上的樵者,田间的耕者,地头的锄者,就像青绿山水意境里的点缀。一场初夏骤雨后,谷场走来戴笠穿簑老者,黝黑的脸膛笑出洁白的牙齿。这景象令人如落桃源山谷,鸟鸣叽啁幽幽然。人家院子里枣树、李树、桃树葱茏结子,空气里恍惚弥漫着酸酸甜甜味儿。村西古井畔青草依依,井水清澈倒映天色。虽说村民新宅“上楼”,接上自来水,土壁屋多做闲杂用,但念旧的人依然不舍那份甘甜。日复日年复年,井水永远汩动生命力量。
何须老旧屋檐,何须古色门楼,几声鸡鸣便地老天荒。村东那棵上年纪的柿树挂满青柿子。老婆婆伫立静默不知瞩望什么,一群老人闲坐巷口,介绍起早先村中有名郎中陈福兴(1897-1979),因为少时家贫,十六七岁到宁都药铺做学徒,后来在铁炉头开店,努力钻研,结合临床经验,练出独家膏药与升降丹(七仙丹与三仙丹)。主治妇科与疮疔顽疖,治“走不烂”与“麻花”、“龙蛇缠腰”简直是圣手,医德服人,脾性又相当好,在港边开店几十年治愈病人无数,加上村上置业放租却常常悯农不收,一乡称叹。
后贯的勤劳更是一绝,六十年代起村上女人做扇远近有名。过去端午节不管河东河西都有习俗:娘家给女儿送粽子送蛋,女儿给娘家送肉送扇。粽子不言而喻,蛋还要用红花染色,以示日子红红火火。送扇避邪消灾,清凉福来。但凡出嫁女子或娶来媳妇不会做扇子的,还真不算后贯人。走进村盘,一阵家常拉呱,说说笑笑中摆出清水一碗,棕芯一柄(蒲葵嫩叶),半尺高矮方桌摆起来:披叶、定柄、编心、分织、缴边、收柄,不过一两个钟头,卵圆团扇神奇编出,精致而接地气,令人爱不释手。这扇质地柔软,低碳环保,驱暑避凉,一柄在手真是诗意清凉。据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借的芭蕉扇其实就是棕榈科的蒲葵编的,因形相似而已。白居易曾写“竹鞋葵扇白绡巾,林野为家云是身”,端的是人间逍遥客。咱们这端阳扇子,简单点的用棕叶脱水收边,哪有编的经用耐看呢?虽说手工艺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是后贯女子忘不了那些朝夕编织时光,棕芯扇几乎承载了她们的青春回忆,她们编织棕扇也编织人生之梦。
棕扇原材料取自棕榈树,每到春节后,树儿顶端发出新棕芯,女人们便开始筹划。将割下的一柄柄棕芯放入沸水中煮过,晒上二三天杀青收好,晒的过程注意不沾水,否则影响色泽。能干的女子一天除家务外能编好七八把扇,逢上赶墟,桥东、铁路、荷湖卖去。一棵棕树可以割上三四回,村里栽的不够,男人们便负责到秀市、铁路、石江山区乡镇去收集棕芯,用竹子制作一尺来长竹柄。勤快人到端午节前可编六七百把,卖来贴补家用。所以现在三四十来岁人的童年记忆里,脑海里都有编扇卖扇的场景。他们编的棕扇好看,可是长时间低头是不容易的,回忆时都晃头晃脑如甩掉那份酸疼。
后贯的棕芯扇啊,沉淀在后贯人心中,犹如原乡的DNA,夏日来临之际,不知摇动多少游子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