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世菩提》展上篇
成都博物馆《映世菩提》展。
此展包括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甘肃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山西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北邺城博物馆及青州博物馆等收藏的部分造像作品。
四川博物院《比丘释玄嵩造无量寿和弥勒佛像碑》
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东较场坝中村寨出土
正面无量寿佛。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阿坝出土的造像。
背面弥勒佛。衣袂部位因取石不足,未能表现完整。
石刻上用了大量的山形纹路表现菩萨修行所处的雪山地貌。
茂县山势险峻嶙峋,即便今日,车行其间亦有强烈的压迫感。
甘肃省博物馆《高善穆石造像塔》
北凉承玄元年(公元428年)
甘肃省酒泉市石佛湾子出土
佛塔造型独特。
成都博物馆《阿育王像》
南梁太清五年(公元551年)
成都西安路出土
莲座上的莲花瓣有方形及圆形孔洞。
四川博物院《阿育王头像》
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或第四女所造释迦牟尼像的简称,其样式有浓郁的芨多风格。
四川博物院《阿育王像》
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
立像着通肩式袈裟,薄衣贴体,身体轮廓清晰可见。
《阿育王像》
成都市下同仁路出土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立像着通肩式袈裟,一角搭左肩后,衣纹密集,外层袈裟下摆垂至小腿中部。其样式受到印度芨多王朝时期秣菟罗风格影响。
四川博物院《侯朗造立佛像》
万佛寺遗址出土
立像着典型的“褒衣博带”式佛衣,内为僧衹支,胸前打结处有十字花形饰,结带垂于袈裟外。结带上阴刻联珠纹、飞天、莲花等纹样,两头末端呈倒三角形,每角上饰一腰果形物,共计六个。外穿双领下垂式袈裟,袈裟自身后通覆两肩,搭于左臂之上,衣角有盘结,衣褶繁复,呈波纹状。
四川博物院《道猷造释迦像》
南梁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
成都市万佛寺遗址出土
万佛寺遗址位于今成都五丁桥西北方向,相传始建于汉延禧年间。南朝梁时名安浦寺,唐时称净众寺,宋改净因寺,明代称净因寺、竹林寺、万佛寺、万福寺,至明末毁于战火。自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20世纪50年代,万佛寺遗址先后出土约二百余件造像,其中南朝造像包括背屏式组合造像、单体佛像、造像碑、造像底座等,既有印度笈多风格的元素,亦有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体现。
山西博物院《菩萨立像》
北齐-隋(公元550-619年)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福祥寺出土
面部有着典型的八字眉。
西安碑林博物馆《佛头像》
北周
西安碑林博物馆《菩萨立像》
菩萨立于方形台上,双肩披帛,璎珞自双肩处垂下,于腹前相交,下垂有铃,左手持净瓶。
成都博物馆《菩萨立像》
成都市下同仁路出土
北周
菩萨站姿呈S形
河北邺城考古队《谭副造释迦像》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
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北魏(公元386-534年)
造像背面
此像的雕刻功夫老道,主像头部虽然不存,但英武之气勃然而出。袈裟纹路上有以一道线纹加深质感。
造像正面的贴金及彩绘保存较好,华丽洋溢。
左手拽衣袂,手背丰润,手指纤细。
背光上满刻着动物、人物、花卉、莲座等。
长至脚踝的三层袈裟。
腰肢婀娜的飞天。
背光上的闻法菩萨坐像。
造像侧面缠枝纹上亦可有仙童像。
缠枝纹以龙、雀等连结。
朱红、金黄,祥云缭绕。
背面。龛顶上有鸱吻。
主人像。
家人像。
身披龙鳞铠甲的龙王像。
天王像。
邺城考古队《思惟菩萨像》
东魏(公元534-550年)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
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透雕背屏式菩萨造像。残存彩绘和少量贴金。菩萨头戴三叶冠,宝繒和发辫垂至手肘处。上身半裸,下身着裙,呈半跏坐,左手抚右足,右手拄颊做思维状。尖楣形背屏边缘为盘龙龛柱,上部饰飞天。底座正面浮雕双狮香炉,其余三面有彩绘莲花等残痕。
邺城考古队《立佛七尊像》
东魏(公元534-550年)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
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一佛二弟子二螺髻人物二菩萨造像。主尊面相圆润,波状发髻,身穿右袒式袈裟,偏衫搭覆右肩,施无畏印。两侧胁侍弟子、螺髻者、菩萨立于莲座上。背屏边缘饰火焰纹,有底色和彩绘痕迹。四足式底座,正面雕刻双狮香炉及供养比丘。
邺城考古队《佛头像》
东魏(公元550-577年)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
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圆雕佛头残像,贴金保存较好。主尊面相浑圆,螺髻,神态安谧,弯眉细目,直鼻小口,嘴角内抿,带有微笑。额间有白毫嵌孔。
邺城考古队《立佛像》
东魏(公元550-577年)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
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佛像通体彩绘,袈裟上彩绘福田衣纹,跣足立于锥形石榫上。
邺城考古队《双思惟菩萨像》
东魏(公元550-577年)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
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镂空透雕双树背屏,树干盘龙。
邺城考古队《弄女造弥勒像》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
北吴庄佛像埋葬坑出土
背屏式三菩萨造像。主尊弥勒菩萨交足坐姿。
背屏彩绘。
飞天。
背面浮雕白马吻别佛传故事。
菩提树下,白马低头吻向菩萨的脚,姿态已拟人化。
菩萨低头面向白马。
龙兴寺背屏式造像。
底座为龙吐莲花的造型。
顶部宝塔。
边缘飞天纹饰。
青州造像部分见下篇。
2020年6月4日摄于成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