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轩记
金大定二十七年 王寂撰
大定岁丙午(1186年)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
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於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阴而游梦蝶,方其自得於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余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筍石者,鳞皴枯燥,不任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雄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於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余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於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然必先得之於心,而后寓之於物。故无物不可为乐。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予曰:“不然。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於心者,乃相顾一笑而去。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实丁未(1187年)夏四月望日,三槐王元老记。
【评注】本文摘自(清)张金吾《金文最》。
世间万物,由生至灭,有亿万年之长久,有三五刻之短暂,不论长短,均留得变化信息,而这千变万化,皆可与人心相对。所谓逆境则求存,顺境则生长。察之今人,物欲横流,真我尽失,唯以浮财名利攀比,终无声臭留世。
得物无心心不定,物不生境终无生;
以物寓心物生境,心随境移为求生。
物我合一应有道,生灭轮回本无生;
将心寓物心生境,心定境从享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