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体书法——四十种常见篆书书体之三
百体书法——四十种常见篆书书体之三
郭 谦
第二十一种篆书:覆载文
覆载文,也称复载文篆。据传是“文字”始祖仓颉按照天地覆载之形所创的古文字之一。这种书体斜笔成叉,尖细露锋,一撇一捺上多次复笔,字形古朴罕见,过去常在摹印中出现。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覆载文书法)
第二十二种篆书:垂芒篆
垂芒篆,据传是东汉书法大家蔡邕入嵩山学书时,见石室内有八角垂芒之形状,而创造此书体。书写之前也需要在底纸上画长八角形图案,放置在宣纸下,以便随形而书。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垂芒篆书法)
第二十三种篆书:剪刀篆
剪刀篆,以篆字笔画摹仿剪刀形状的一种篆体字,能为喜爱古文字及篆刻方面的人士提供研究、欣赏、临摹之用。字犹如花娘的剪刀握在手中,剪刃之上,有力剪铁断之感;剪刃之下,鋒尖有威。
韦诞(179-253年),三国魏书法家、制墨家,京兆(今西安)人。善草书、楷书。创制剪刀篆,亦称金错书。其事见《文章叙录》、《四体书势》、《平欣能书人名》、《水经注》、《书断》、《梦英十八体书》、《书林纪事》等。

(宋代剪刀篆铜钱)

(唐代剪刀篆墓志碑刻)
第二十四种篆书:奇字篆
奇字篆,汉代六体书之一。 张怀瓘《书断》说:“即籀篆也。其迹有石鼓文在焉。 ”萧子良又谓:“丰定大篆为奇字“。 西汉杨雄,著名辞赋家。他对先秦古文奇字即异体字,情有独钟,成为书写奇字的高手。汉王莽时期的国师刘歆的儿子刘棻也曾经跟他学习。之后杨雄的奇字篆广为传播。在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奇字篆单册作品。

(郭谦奇字篆书法)
第二十五种篆书:蚊脚书
蚊脚书,书体名。宋陈思《书苑菁华》:“蚊脚书,尚书诏版用之。其字体侧行垂下,有似蚊脚”,故名。如楚王酓肯盤铭文,每字多作长脚下垂。唐韦续纂五十六种书,有这个名目,他说:“其字体侧纤垂下,有似蚊脚,因以为名”。当代书家胡秉仁(静阳)将它与“鸟兽篆”与“蚊脚书”结合创作。这种书体线条优美精细,布局结构严谨,也是书中一绝。

(楚王酓肯盤铭文)

(郭谦蚊脚书作品)
第二十六种篆书:填篆
填篆,也称“填书、方填书”,古代书体之一种。相传为周人媒氏所作。 唐韦绩 《墨薮·五十六种书》:“填书者,亦周之媒氏作。魏韦诞用题宫阙,王廙、王隐皆好之。” 宋梦英 《十八体书》说:“填篆者, 周媒氏以仲春之月判会男女,则以此书表信往来,及魏明帝使京兆韦仲将点芳林苑中楼观,王廙、王隐皆云字间满密,故云填篆。亦曰方填书。至今图书印记并用此书。”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方填书)
第二十七种篆书:碧落篆
碧落篆,此书体之名源于“碧落碑”,此碑全称《李训等为亡父母造大道尊像》,刻于唐咸享元年(670年),位于山西绛州(今绛县)龙兴观(古称碧落观)。碑上的篆体字,形态特殊,结余篆字与古文之间。据记载,唐代书法大家李阳冰见到碧落碑(碧落篆),爱慕备至,留连数日不忍离去。碧落碑字体笔画细挺,线条圆润,字狭长,有的保存了大篆字体的象形特征(日月、云霜、虫鸟等)。古朴有趣,结构大多上紧下松,左右对称平稳。

(碧落碑拓片)
第二十八种篆书:鸪头篆
鹄又叫天鹅,鹄头篆的特点就是每个字的起笔部分均形似鹄头。鹄头篆,又名“鹤头篆”,它是汉代诏版上专用的篆体字。李善注引萧子良《古今篆隶文体》中说:“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诏版所用。在汉则谓之尺一简,仿佛鹤头,故有其称。”明张羽在 《徐黄门画》诗中说:“前年版下鹤头书,徵起直上青云衢。”清朱彝尊在《同钱王严查吴过白云观分韵》一文中说:“惟餘綵繙字,髣髴鹤头书。”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鸪头篆单册作品。

(郭谦鸪头篆书法/鸪头篆盛京赋页面)
第二十九种篆书:太极篆
太极篆又称“太极文”,是太极图内的篆书。特点是每一个字分阴阳(黑白)两个部分,左右对称,字体书写随圆而写。太极篆起源于汉代(汉武帝时),从汉到明清,印章多用此书体。书写者罕见,故为稀世作品。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太极篆页面)
第三十种篆书:方真篆
方真篆,古代篆书书体之一。相传是汉代辞赋家杨雄所创。书体成四角形,字的笔划随形而曲折,形状独特,颇为难写。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方真篆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