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首诗来看诗的起承转合
晓行
朦胧曙色噪归鸦,风撼疏林一径斜。
满地白云吹不起,野田荞麦乱开花。
点评:我们常说诗讲究起承转合,讲究炼字,讲究意境。从理论上来说未免空洞,难以理解。今天我们就以《随园诗话》中的一首诗为例来说一下。首先这首诗的题目是晓行,给我们交待了时间是早上,首句曙色扣题,朦胧为后面作铺垫,“噪归鸦”原本的语序应该是“归鸦噪”,在这里用了倒装,这个“噪”字的词性从形容词转化成了动词。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倒装,它可以使语句出新出奇,还有炼字的作用,使语句更加凝练也更接近诗性化的语言,从而让句子读来更有诗味。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有“风”了。这个“风”也是为了第三句的“吹”做准备的,有风了才可以吹。忽然诗人看到了满地白云,咦?怎么风吹不起白云呢?走近了一看才明白,啊,原来是荞麦开的白花。大家注意这里,正因为是早晨天还不太亮,所以看起来到处都是朦胧的,才会看不太清楚,才会产生这种错觉,回头再读一遍这首诗:
晓行
朦胧曙色噪归鸦,风撼疏林一径斜。
满地白云吹不起,野田荞麦乱开花。
再来感觉一下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曙色朦胧---风----吹不起-----荞麦开花,可谓是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精心构思,通过几个字自然而巧妙的把整首诗串连起来,这就是谋篇布局的作用。我们常说意为上,字句都是为意服务的,字句是形式,意才是诗的内容。但是你的内容要通过形式去体现去表达。通常我们立一个意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用形式去表达,也就是说如何去谋篇布局。我们看这首诗所述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多么高妙的景色,无非就是早上看到了荞麦开花这一件事,可是作者表达的角度和形式却很巧妙。这种本领着实值得我们每一位初学者去细细体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