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致消失的南市区! 20年了, 南市人永远记得你!
2000年5月,南市正式并入黄浦区。
2020年,距离千禧年整整过去 20 年,
20年,大上海的变化翻天覆地,
老城墙拆没了,老弄堂走向消亡,
城市高楼拔地而起,日新月异,
关于南市的记忆, 却从未停止……
老南市人,你们都还好吗?
那时候, 光明盐水棒冰只卖几毛钱一支;
乔家栅的糕点甜蜜了多少弄堂小朋友;
老西门、豫园、城隍庙留下多少欢笑;
十六铺客运码头 繁忙不停歇;
几毛钱一张票的 蓬莱电影院;
去吃饭很扎台型的 人民饭店;
美食多到惊人的 文庙一条街;
每天清早想念的 梦花街馄饨;
闹猛的 第八百货、第五百货;
家家小囡都向往的 敬业中学;
狭窄的 弄堂,72家房客……
但只要坐上 11路,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昔日老南市,你们都还记得伐?
1
老南市,一个永远停留在记忆里的名词;
这里曾是上海最古老的市中心,拥有最热闹的老城厢和数不清的弄堂街道,老城厢可追溯历史长达700余年。
面积12.85平方公里;人口68.5万;年度财政税收26亿元;
这是1999年南市区的成绩, 名列上海各区第一。
2000年,南市正式并入黄浦区,消失在视野之中,至今整整20年。
即便是现在,很多南市人再提起出生地,仍会骄傲地说: “我是南市人。”
只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些破旧不宜居的老城厢,终究做出让步。
2018年下半年,老西门地区大规模动迁;
2019年初,中华路乔家路地块旧改;
2019年底,福佑地块旧区改造……
一次次的“旧区改造”,牵出许许多多不舍。老城厢筋骨慢慢被侵蚀,终究抵不过消失的命运,逐渐被高楼大厦包围、取代。
一批批老南市人,搬离生活了几代的老房子,告别曾经的家园。
老南市,让我再看你一眼
老南市的宝藏,当属老城厢内一条条蜿蜒的弄堂。火腿弄、面筋弄、西钩玉弄、天灯弄、花草弄、药局弄、猪作弄……数不胜数。
蜿蜒的老弄堂,曲曲伸伸,藏着上海最后的烟火气。
@中华路,乔家路,天灯弄 片区
(2018年10月拍摄 已动迁)
那时候,邻里熟悉得像家人。路过门口,洗着菜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问候一声:“切了伐?”。
一到饭点,隔壁邻居的饭香,总会不自觉飘进自家窗户里。
有时姆妈不在,邻居阿姨爷叔还会特别关照喊切饭,绝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
这才是老上海真实写照,充满烟火气,饱含人间冷暖。
警钟楼、梓园、书隐楼……一处处经典,尤为珍贵,小南门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董家渡路,府谷街、小石桥弄 片区
(2018年10月拍摄)
九曲十八弯,弄堂越深,越有味道。开锁铺、小卖部、小菜场、理发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头顶上晾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各种颜色汇聚在一起,彩旗一般,挂满整条弄堂。
晴空万里,总能在头顶看到一道道万国旗飘扬。
茶余饭后,爷叔阿婆,坐在弄堂旮角处,孵太阳,噶三胡,生活乐淘淘。
听闻改造后的董家渡,将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打造24小时金融城,意欲与陆家嘴媲美,接续外滩,形成南外滩金融带。
昔日的“下只角”董家渡,能够由此凤凰涅槃,不知是喜是忧,五味杂陈。
@肇周路,吉安路 片区
(2018年10月拍摄)
曾经热闹的“黑暗料理街”肇周路,是魔都人心中夜间版“清明上河图”。
阿婆豆浆油条,耳光馄饨,阿鑫面馆,辣肉丝面馆,长脚汤面……L型的小马路,全程不过几百米,藏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如今,马路的一边,高楼叠起;另一边的旧弄堂,像蒙上旧时光滤镜。零星驻扎着理发店、旧书店、按摩店、烟酒杂货铺、熟食店……
再往弄堂深处走走,还能看到老人脸上的安详,像是给时间按上休止符。现世安稳,不过这一日日的家长里短,细水流长。
@大兴街,陆家浜路,黄家阙路 片区
(2019年 5月拍摄)
大兴街动迁的消息,2003年就已传出风声。如今这里几乎已是一座空城,西华弄、黄浦少年街等小巷几无人烟。
江阴街也是行人寥寥,对两侧的荒凉视而不见,似已是平常。
海派城、新亚商厦、燕飞商厦均已封闭,人去楼空,满目萧瑟,黄浦少年路再无少年。
曾经的马路菜场、迪斯科、大排挡、餐馆……尚存的遗迹,都是过往闹猛的证明。
@福佑路,方浜中路,四牌楼路
(2018年9月 2020年1月 分别于2次拍摄)
@方浜中路
早上,弄堂居民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出门倒痰盂罐。
下午,老人们在弄堂里厢扇扇子,别提有多惬意。
放了学,小朋友们就像放飞的小鸟,跑跑跳跳。跳皮筋、打弹珠、“斗鸡”。
大人们则聚在一起嘎讪胡,永远唠不完的家常,一坐就是大半天,停不下来。
这是曾经城隍庙周围居民的日常,只有真正住过老城厢的上海人,才懂得其中的乐趣和美妙。
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沿街店铺大多封闭,仅存的都在清仓让利,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影子。
伴随着动迁进程的推进,商铺封闭,居民楼清空,倒痰盂的日子终将告一段落,老城厢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方浜路口处的玄扈台,风雨飘摇20年,以前,玄扈台是真的唱戏的。戏一唱,方浜中路周边便万人空巷,好不热闹。
如今也是沧桑加身,显出疲态。不知它是否会随周围一起,消失在这座百年老城厢中。
@龙门邨
(图源:网络)
尚文路上的龙门邨,是上海最深最长的弄堂,名气极大,住在原南市区的“老上海”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曾是清朝著名龙门书院的所在地,也是上海中学的发源地。
而且龙门村房屋建筑形式极为丰富,70多栋房子,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以及中国民居,堪称“微缩万国民居群”。
@古城墙,大境阁
提起老南市,古城墙是一段绕不开的历史。在曾经老南市的版图上,古城墙见证着上海“筑城”与“拆城”的历史。
如今,仅有两小段被保留下来,一段是位于人民路与清莲街相交处的“断壁残垣”,另一段则是位于大境阁的古城楼。
老南市青春记忆,侬还记得伐?
梅溪小学
蓬莱路128号
▲梅溪小学旧今对比图
1878 年创立,是阿拉自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在上海教育史创诸多第一。
黄炎培曾在四十周年校庆上题词——
吾国教育上海发达最早,
而上海教育梅溪实开其先。
上海实验小学
露香园路242号
也是老南市人的启蒙学校,
已有270年历史,曾是南市区重点中学,
90年代在这里读书的少年,
现在也已步入中年了。
大同中学
南车站路353号
说它是南市区最好的中学,
一定没有人会反驳。
若是能考进这里,在弄堂可扎台型了。
敬业中学
尚文路73号
▲敬业中学旧今对比图
1748 年创立,
全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学校。
从前,一直羡慕敬业中学的学生,
放学了就能去后门文庙街买小吃,
还能顺便淘几本连环画,超方便。
上海市第八中学
陆家浜路650号
▲市八中学旧今对比图
前身是“清心女中”“市十女中”
当年是南市区区重点高中的守门人。
现在以男生班闻名上海。
董家渡第二小学
西姚家弄48号
有多少董二小学毕业的,请举手!
董家渡路拆迁后,董家渡第二小学一度消失,
如今在西姚家弄复活,
如同找回一段遗失的记忆,热泪盈眶。
老南市地标,催泪回忆杀!
除了青葱校园的青涩回忆,
还有关于南市生活的一切印记,
这些老照片里的南市,你还记得吗?
红房子妇产科医院
方斜路419号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又名红房子医院,
这里的医生护士接生一多半老南市人,
多少囡囡从这里呱呱坠地?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多稼路1号
曾是中西医并治的综合医院,
如今是上海二甲医院。
南市区少年宫
每个南市囡囡绕不开的记忆,
简直是猛一记回忆杀!
好多年前在这里开过碰碰车,
玩各种游戏,别提有多开心。
南市游泳馆
每个南市小囡的清凉记忆,
夏天最喜欢来这里玩水,
总是舍不得回家,适适意意。
南市区图书馆
1992 年落成, 中华路990号,
很多爱读书的小伙伴一定来过这里,
小辰光,小伙伴们借书常常来报道,
暑假也经常去二楼写暑假作业,
其实主要是为了孵空调。
现是“黄浦区第二图书馆”。
南市影剧院
坐标陆家浜路迎勋路,
很多爱国主义影片都是在这里看的。
偶尔还会演出戏曲,
小时候每逢周末,
都会跟着大人来听戏。
蓬莱电影院
是第一家甲等放映技术电影院,
这里记录了很多上海人的“第一次”。
第一次约会,第一次恋爱,都是在这里!
1毛5分看完一场电影,
出门斜对面就是溜冰场,
简直不要太幸福!
沪南体育场
是上海最早的公共体育场,
多少人曾在这里的足球场挥汗如雨,
如今沪南体育场已改为上海黄浦学校。
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
大南门的标志性建筑,
建于1921年的古典主义市政建筑,
原为上海电话局大厦,见证了上海电话的发展史。
通信事业从这里开天辟地。
上海文庙
七百多年历史,
曾熏陶无数文人墨客。
书香和儒雅之气并存。
这里恐怕是囡囡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因为它是申城动漫文化最浓烈一条街。
文庙里有着上海最后一个旧书市集,
这里书刊的价格大多在5元以下,
时常可以淘到绝版连环画和书刊,
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儒学圣地,
只是人气也今非昔比了。
沪南体育场
方斜路505号
方斜路上的百年公共体育场,
在虹口体育场建成之前,
上海市的重大比赛几乎都在这里举行。
以前,不如现在娱乐生活丰富,
但能够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球,
浑身都舒畅,生活不要太惬意。
豫园&城隍庙
那时的豫园、城隍庙,
还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流,
九曲桥、豫园大假山、各式小吃。
这些玩乐场所,承载年少的欢喜!
有句话叫,不去城隍庙就没来过大上海。
湖心亭九曲桥上,多少人在这里拍过照。
如今站在九曲桥上,
抬头就能望见远处的摩天大楼,
陆家嘴一排排高楼鳞次栉比,城市拔地而起,记忆却永远停留在2000年。
这些交通,承载南市人出行记忆!
有一种繁忙,叫十六铺。
“旁友,侬十六铺来个呀?”
这里曾是上海最繁忙的客运码头,
南浦大桥没通车前,
从浦西到浦东,可都要靠轮渡。
有一种跨越,叫南浦大桥。
这是上海第一条跨黄浦江大桥,
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因为它连通了南市和浦东。
有一种“渡口”,叫东门路轮渡站。
在南浦大桥通车前,
东门路轮渡是前往浦东的重要枢纽。
摆渡的年代,
也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年代。
现如今,浦东也已崛起,高攀不起。
有一种电容车,叫11路。
上海最早电容车之一,
小时候经常坐它上学,
以前车顶上还有两根辫子。
一条环线圈起200公顷老城厢,
而8座不复存在的城门,
如今化作11路站牌上的8个站名。
从老西门出发,绕老城厢一周,
依次经过小北门、老北门、新北门、
人民路新开河路、小东门、大东门、
小南门、大南门、中华路尚文路,
最后又回到老西门。
从不怕坐反方向,
兜兜转转总能坐回家。
这些美食,老南市人永远的回味!
上海老饭店
福佑路272号
小辰光阿拉吃大餐的必去地,
很多老南市人结婚就在这里办的。
宁波汤团店
豫园路110号
那年城隍庙里的宁波汤团店,
才是南市人的最爱,
如今已成为游客扎堆打卡胜地,
再尝其味,已没了童年的甜糯。
上海乔家栅
中华路1460号
小时候最喜欢吃店里的馄饨,
不过它的条头糕是最出名的。
即使时隔多年依然人气鼎盛,
在上海点心界称雄称霸。
老西门冠生园
中华路1500号
阿拉小时候最爱的大白兔奶糖,就产自这里!
时至今日,大白兔奶糖依旧是我的最爱。
上海人的排队功力,也丝毫没有减退。
上海梨膏糖商店
那时候的商店,来来往往,人群密集,
梨膏糖、五香豆,多少人还记得呢?
上海虾片厂
有多少人还记得幼时的虾片味道呢?
如果爸妈在这里上班,
会被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那可是最早实现“零食自由”的一群人啊!
光明食品商店
方浜中路光明食品,
总是人山人海轧闹猛,
路过总忍不住要嘴馋。
第六粮店
在计划经济时代,
第六粮店可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
信大祥绸布商店
中华路16号
这是姆妈最常逛的商店,
在这里买布料做西装,
爸爸穿上顶顶有面子。
上海第五百货商店
小辰光最爱和姆妈一起来白相。
第八百货
1953年,第八百货新建时,
是邑庙区唯一国营综合百货商店,
如今成了老年护理医院。
南市自来水厂
半淞园路592号的自来水厂,
是很多小囡妈妈工作的地方,
那时上海人喝的自来水,
很多就出自这里。
上海第三钢铁厂
上南路300号
男同胞们的扎堆地,
多少人的爸爸曾在这里工作过?
大富贵酒楼
梦花街这家大富贵酒楼,始于光绪七年,
是沪上历史最久、名气最响的徽帮菜馆。
酱鸭、熏鱼驰名全上海,人气永远在燃烧。
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来这里奢侈一顿,
无论什么时候来,门口的队伍都没有断过。
文庙菜饭
没有招牌,红砖墙就是它唯一的标识,
却是很多老南市人从小吃到大,忘不了的味道!
菜饭+骨头汤+腐乳肉,老三样没得说的。
菜饭是用猪油炒的,一闻就知道是小时候的味道,
骨头和黄豆一起炖的酥烂,
再加上一块腐乳肉就是完美的一餐。
耳光馄饨
始于1997年,曾经风靡整条肇周路,
后来因拆迁搬到了黄家阙路109号,
被网上传为“上海最好吃的馄饨”,
打耳光也不肯放!
糯勿糯八宝年糕汤团
原来开在老弄堂,后来搬到丽园路,
也是开了好多年,主打宁波年糕,
完全无添加,阿姨爷叔都是他家的常客。
店里自制的酒酿团子,
细碎的桂花黏在团子表面,
好闻好看好捏!入口软糯,十足惊艳!
大块头大排档
城隍庙后街藏着一家夜宵神话,
既是老南市人的熟食外卖,
又是小年轻的深夜大排档,
填补了多少人深夜之思念。
美美排骨年糕
藏在府谷街上极其隐蔽的小店。
没有环境可言,爷叔家自住的老房子,
厨房只能容得下一个人!
排骨年糕长相朴素,米道是真嗲!
排骨把年糕都挡得严严实实!
而且很贴心地剪开了,又鲜又嫩!
梦花街馄饨
在梦花街有着20多年的好口碑,
后来因故搬到了大南门附近,
很多老主顾都跟着找过来“米道么变,老好切额!”
每次吃完还要打包几盒回去解解馋。
南门烤鸭王
开了三十多年的烤鸭店,
在董家渡称王称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天还没到营业时间就有人在门口等候了!
鸭子就在门口的大火炉里烤制,
负责烤鸭子的爷叔的脸也是黑得发亮!
德兴馆
上海小囡都知道的百年老店德兴馆,
多少人吃着它家长大,
长大了搬了家都舍不得这一口儿时味道。
草堂鸡
德兴馆隔壁就是草堂鸡,
店名出自著名典故“三顾茅庐”,
路边小店,破破的“草屋”,
典型的老城厢环境,是附近居民的饭堂。
///
还有,这些曾经熟悉的老南市街景……
那时老市的老马路,几乎看不到很多车,
只有零星的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
骑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你就是街上最靓的仔。
那时候的上海宁,
不喝青岛、雪花、三得利,
阿拉都习惯喝力波啤酒。
如今力波啤酒销声匿迹,
当年璀璨的光芒统统熄灭。
但那句广告词却在心底越发清晰: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
在永远那纯真年代……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距离2000年已经过去整整20年,
这段 只属于310102老南市人的回忆,
在脑海中从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