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一年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气,特别是对于养生来说。所谓“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等,这些都是围绕夏天乃至“夏至”的讲究,都侧重于养护阳气。换句话说,虽然不至于为了养阳而吃补药,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食物调理身体,比如麦冬和乌梅。如果说人参、黄芪这种补气重剂是为了给阳气“开源”,那么,麦冬和乌梅就是在为阳气“节流”,它们能减少阳气的耗散,更是“夏至”的养生关键。清代名医刘鸿恩,因为善用乌梅被称“刘乌梅”,他专门为乌梅写了一本专著,名为《医门八法》,其中就用乌梅、白糖这两味药,治疗老年人严重的“五更泻”。这里说到的乌梅,由青梅炮制而成,一个可以当零食吃的食物,能有如此疗效,就是因为乌梅是酸的。不过,中医讲的这个酸,不全是我们用嘴尝出来的味道,还包括了药食的性味,比如芍药、五味子,虽然吃起来没有多酸,但在中医的性味里被归类为酸。中医里属酸的中药,大多具有收敛之性,可以减少身体的消耗,减少精微物质的流失。这一点在夏天尤为重要,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夏季解暑生津的酸梅汤,一定要用到乌梅,而不是味道酸的山楂。酸味收敛之效,还体现在适合夏季吃的进补药中。说到夏季进补,很多人都会觉得夏天吃补药会上火。其实,这主要看你吃的是补什么的药,比如用来补气的生脉饮,就非常适合夏天服用。其中的人参益气生津,为君药;麦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药;五味子敛肺止咳、止汗,为佐药,三味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其功劳就有酸味药的五味子的一部分。很多人都觉得麦冬是治咳嗽的。的确,麦冬有润肺之效,除此之外,麦冬还有一个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的作用——滋补心阴。夏天是心所主的季节,睡眠时间短、容易着急上火、胸闷气短,都体现了中医的“心”的特点。这时候,常用10~20克麦冬开水冲泡代茶饮,从中医角度讲能补心阴;从西医角度讲,可以降心率。过去的中药店里,还有麦冬芯,它和莲子芯一样,更能准确的入心经。现在虽然中药分得没这么细了,但麦冬补心阴的作用,仍旧适用于夏天。乌梅的酸和麦冬的甘,配合在一起,就是一杯“甘酸化阴”之品。所谓“甘酸化阴”,意思是将酸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在一起,以达到加强养阴生津的目的,而乌梅、麦冬这个药对儿,补的正是夏天容易被消耗的心肺之阴。为此,在天气炎热时,不妨常用乌梅和麦冬各10克泡茶喝,这杯药茶的价值却远在解渴之上。但如果你是阴虚体质,在夏天经常口渴、口干,或是喝水不解渴,麦冬的滋阴效果就要稍差一些了。此时,要把麦冬换为桑葚,因为入肾经的桑葚,滋阴效果要强于入心肺胃经的麦冬,而中医的肾是人体这个大树的树根,滋补肾阴就相当于在给大树的树根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