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小儿王”祖传方治疗小儿便秘
自拟通便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
作者/王鹏飞
治疗便秘,素以苦寒泻下之品为必用之药,但对于小儿来说,便秘虽多内腑燥热,但如便秘已成则脾气已伤,若使用苦寒之品更易损伤脾胃,故应避免使用苦寒泄下及润下被动通便之药,王鹏飞先生自拟通便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疗效颇佳。
通便汤由钩藤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伏龙肝10克,甘草3克组成。主治小儿习惯性便秘。
症见: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比正常延长两三天,部分病儿精神食欲不振。观通便汤全方,无一泻下通便药,但此方具有调理脾胃、舒肝快膈、调理脏腑的功能,可使浊气降,津液生,便秘渐通。小儿习惯性便秘用之最有效。临证使用时尚需注意加减法:
实热便秘加青黛、瓜蒌;
气机壅滞加丁香、藿香;
脾胃虚弱加建曲、焦山楂;
便秘日久不愈加麦冬、茅根。
病案举例:孙某,女,2岁,大便秘结1年。排便困难,3日1次,色黑如球,纳少,夜寐欠安,舌淡红苔白,指纹淡。此属脾胃不和。
处方:钩藤10克,炙甘草6克,建曲10克,伏龙肝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茅根10克。服药3副,大便2、3天1次。初头硬而后软,纳增,夜寐安。再予原方5付,大便2日1行,便干不硬,无排便困难,精神食欲均可。继服5付,便软,日1行,精神食欲正常。
杨X X 男,8个月,门诊病历。
病史:出生后即便秘,每服泻药后才能排便,经常腹胀,经钡餐灌肠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上腭黄紫,便秘。
【西医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便秘。
【辨证】脾胃运化失健。
【立法】理气和胃。
【方药】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甘草6克
【二诊】服上方药三剂后已排气,仍未排便。用下方:
茯苓10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9克
【三诊】腹胀减,精神、面色均好转,偶能自行排少许二便。上方去茯苓加青黛3克。
【四诊】四天来已自行排便,腹胀减,上腭后紫前红,腹平软。用下方。
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寸冬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9克
吴×,男,2岁,门诊病历。
病史,外科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便秘。四至五日一行,食欲差。
【西医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中医辨证】脾虚胃弱,气机不畅。
【立法】健脾行气。
【方药】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甘草6克 焦楂9克
【二诊】大便二天一次,食欲见好。上方去茯苓加青黛3克。
【三诊】大便一至二日一行,不干,食欲好。用下方:
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6克
苏×,男,9岁门诊病历。
现病史:一年来大便干,二至五日一次,纳少,腹痛,在外服中药约一百多剂无效。病前曾患过肾炎。舌淡苔白,上腭前紫后黄,脉沉缓。
【西医诊断】习惯性便秘。
【辨证】肠胃积滞,热伤津液。
【立法】清热健脾,行气和血。
【方药】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15克 甘草9克 茅根15克
【二诊】进食好,服药后七天内排便二次,大便已不干。
上方去茯苓、茅根加青黛3克、丁香1.5克
【三诊】一周大便四次。近日每天排便一次,软便,食欲好,基本痊愈。用下方。
青黛3克 丁香1.5克 伏龙肝9克 紫草9克 甘草6克
【按语】治疗以上便秘患儿,王鹏飞老医生使用的是祖传经验方。其基本方药为茯苓、橘红、伏龙肝、钩藤、炙甘草。其辨证加减原则是:实热者加青黛、瓜蒌;气机壅滞者加丁香、藿香;脾虚胃弱者加建曲、焦楂;气滞壅郁者加草蔻、丁香、乌药;便秘日久不愈者加麦冬、茅根。方中伏龙肝是收敛止泻之剂。一般茯苓、伏龙肝临床多用于止泻,但此药与茯苓、钩藤、甘草等相配伍,则有通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