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蜗牛0531
五月的最后一天,来数一数这周孩子们的进步。
时间的推移能够带来什么?仅仅是数量的积累吗?不尽然,每天的坚持不懈,我们也可以看到质的飞跃。
“我俩从菜市场回到家,他居然跟我说他要吃爆米花。”
有时候我觉得文字表达不出感情,比如这条信息,我读不出来妈妈有多欣喜,你也读不出来我的欣喜。但只有我们知道这句话的背后,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彧宝宝付出了多少努力。
上个学期,谢老师和李老师带着他们做AAC,宝儿的“我要”说的特别清楚。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每天和彧宝宝妈妈沟通,终于从她描述的一个小细节里找到了语言训练的点:爸爸问我吃山楂片吗?彧宝宝听到了,冲出房间,说:“我—要—。”
于是我们从“我要”开始表达,牛奶、烧饼、牛肉饼、饼干……都被拿来给彧宝宝训练。不仅如此,爸爸、妈妈、姐姐亲自做示范。姐姐吃香蕉,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香蕉。”妈妈给了香蕉之后,她又说:“谢谢妈妈!”故意放慢动作,夸张语气,让彧宝宝学习。彧宝宝会学着他们的样子,重复。
那天突然自己说了。
从被动到主动,彧宝宝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从“嗯嗯”到“我没吃”
彧宝宝不仅能够主动表达,也和妈妈有了更多的对话。
妈妈问爸爸,彧宝宝有没有吃饼,爸爸说没注意,彧宝宝自己回答:“没。”后来发现不对,又说:“我没吃。”
这是继上次妈妈问他出去玩儿吗?他回答“不”之后的又一次完美对话。
以前的彧宝宝只用“嗯嗯”或者暴脾气进行对话,现在他的话越来越多了。
其实,我们没做特别的训练,就是平时和他说的话多了,他听到的多了,看到的多了,反馈的自然就多了。
这周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发现,是关于彤彤的。
当我问:“这是什么?”
彤彤回答:“这是小鱼儿。”
这不是这周有的进步,而是他的能力一直都在,只是差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我们习惯了马上给他支持,从来没有让他自己表达,他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其实我们并不一定清楚,我们总认为他不知道,能力弱,其实只是我们差一个等待,等待他的表现。
慢下来,让我们的节奏慢下来,我相信彤彤还会给我们更多更大的惊喜。
这周还有一个发现,表面上看是不好的。
之前我共享屏幕的时候,看不到孩子们的表现,没有不好的声音反馈,我以为面对这屏幕的孩子们都有很好地表现,因为家长在旁支持,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那天我用iPad拍电脑画面,这样我就看到了孩子们的表现,三个孩子没有人听,不看镜头的,扎到阿姨怀里的,在那“啊啊”叫的。
我很生气,不是因为我讲课没有人听,而是这样的表现从来没有人和我说过,我看不到,也思考不到,家长不说,孩子每天都是这样的表现,大家不过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这对于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我是真的希望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到孩子,能够帮助到家长,但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每个人都在陪我演戏,还要让我说孩子表现好,难道他们听到我说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不违心吗?!
但这似乎也是一件好事儿,它让我知道了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也许存在着另一种景象,让我有意识地去探究,去思考,看不到的背后发生着什么。
我想这不仅是对教学,对工作,其实生活也是一样。
一周又结束了,时间又消逝了,愿我们的努力对得起每一天的离去,愿我们的付出能够看到希望的花绽放,愿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你我都不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