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每一分付出都算数
“彤彤,早上好!”
“马老师,早上好!”
我进门的时候,他坐在沙发上。
“你吃饭了吗?”
“你吃饭了吗?”
“我吃饭了,你吃饭了吗?”
“我吃饭了。”
“你在干什么呢?”
“你在干什么。”
“你是不是在等我呀?”
“你是在等我呀。”
“你在等谁?”
“我。”
“你在等我,那你说我在等马老师。”我拍拍他的肩膀,他重复了这句话。
我和阿姨很高兴,我们慢慢地在靠近正常的对话。
我和阿姨沟通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不哭不闹,听着我们说话。
我记得上次我们说到牛肉干,他就坐起来说:“我要吃牛肉干。”
这次,我们又在讨论他,他就在旁边笑,知道我们在夸他。
但我们坐在一起做活动的时候,他的表现就不好了。
撞头,敲头,把头埋进胳膊中趴在桌子上。
我就和他杠上了。
我问他是不是不想学。
他说不想学。
好,我们不学字了,我们数数。
他又把头埋进去。
“那你自己选择,识字还是数数。”
“识字。”
“好,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那你就好好完成。”
我拿出字来,问他读什么,现在想想,他后面的行为和我的呈现方式有关系。
我问他读什么,他不知道读什么,很紧张,就会打头。他看着我打,我问出问题,他就打头,我就不说话了,他打向自己头的动作慢下来了。可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你打一次,就多读一遍。”他的头埋得更勤了。
如此几次之后,他的行为并没有减少。
“好,我们开始数数。从1数到50。”他不愿意数,又趴下了。
“好,从1到60。”
“从1到70。”
他用行为反抗,我就增加,就这样从50增加到了150,坦白讲,我都有点担心了,他能不能完成,但不能妥协。
我们开始数了,数到70的时候,他又出现了敲头,趴下去的行为,“160。”他抬起头来,我刚要继续拍手,他又趴下去了。“170。”他不动。
我握着他的手,准备带他一起拍,他就开始自己拍了。就这样,我们数到了170。
读绘本的时候,让他跟着我复述。
“咦,这是谁呀?”
他以为在问他,就说,“这是马老师。”我说不是,他就说“这是彤彤。”我说不是。“你要跟着老师说,我说什么,你说什么就可以了。”这样说完之后他能跟着说了。
“大猩猩为什么真开心呀?”
“因为和长颈鹿抱抱。”
“马老师为什么真开心呀?”
“因为我表现好!”
这个因果关系重复了很多次,他才能自己说对。
擦桌子的时候,他的表现不好。
后来和阿姨沟通,阿姨说这几天没有练。
果然,练没练,一目了然。
搓洗抹布不知道怎么弄了,但拧干抹布做的特别好,记住了没有水滴下来就是拧干了。
洗完的抹布直接揉成一团放到了暖气片上。
虽然有了吃完饭擦桌子的意识了,但是只知道擦桌子了,后面的操作并不知道了。
坚持练习还是很重要的。
阿姨说有一天三宝和彤彤的对话。
三宝说:“妈妈回来了。”
彤彤说:“我知道。”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这件事情给我的思考是:是否可以利用威廉和三宝,让彤彤的语言环境丰富起来,再让他们带领他和妈妈一起相处?
阿姨说有一天读古诗,彤彤拉着阿姨的手,做了一个睡觉的动作,阿姨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有这样表达,阿姨就问他怎么了, 他就退到了床上,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阿姨很欣慰他的表达。
是的,他可以用打头等行为抗拒读古诗,但他用动作来表达,虽然差一点语言,但他至少在用恰当的方式向别人“说”他的需求。
这件事情给我的思考是:是否可以教给他更多的表达方式,让他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代替不恰当的表达。
如此一来,挑战又艰巨了。
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欢喜。
有个学生和他的老师说:“好久没看到马老师了。”
突然被这句话温暖到了,他清楚地记得好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自己都不记得了。
是不是没有人再拦着他,让他说出:“Good morning!”才能走?
吃饭的时候,宝儿妈问宝儿:“还记得莎莎老师吗?”宝儿放下勺子,特别严肃地说:“我记得。”他发音不清楚,但妈妈说这次爸爸都听清楚了。
是不是做好准备得努力发音才能不被说?
原来,不只是我们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点滴都算数,我们付出的爱的每一分都算数。
突然觉得,很幸福!
突然想,如果很难,就想想他们。
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