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类
.
牛 类
.
“牛年说牛”之何谓“牛”也?
张劲硕
.
本文是关于“牛”的分类学——“牛”是一种什么动物?什么动物才能算是真正的“牛”?
广义的“牛”
广义的“牛”,即哺乳纲、鲸偶蹄目、牛科所有物种的通称。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指出,鲸类与偶蹄类拥有更为紧密的亲缘关系,因此,科学家倾向于将二者合并为“鲸偶蹄目”。而牛科动物是鲸偶蹄目中最大的类群。按照最新研究,牛科分为羚亚科和牛亚科两个亚科,一共约有12族55属296种。羚亚科包含9族,即黑斑羚族、新小羚族、苇羚族、羚族、岩羚族、麑羚族、羊族、马羚族、狷羚族;牛亚科包含3族,即蓝牛族、林羚族、牛族。因此,牛科动物都可称为“牛”,包括以上各种羚、羊、牛,以及似羚非羚的物种。
狭义的“牛”
狭义的“牛”,指牛亚科牛族的成员,它们才是真正的牛,共计21种。它们是——
白肢野牛,亦称印度野牛、白袜子。一头健壮的成年公牛体重可达1.5吨。但“白肢野牛”或许应叫“白掌野牛”更准确,因为它四肢的白色部分实则为掌骨,而不是由尺骨和桡骨组成的前臂或前肢,其四肢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在我国云南南部、西部,西藏东南部均有分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大额牛,亦称独龙牛。额头宽阔,角直呈锥状,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缅甸北部,以及我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这种牛在其分布区属于半野生或家养种类,我国独龙江地区的独龙族人民视其为主要的肉食来源,故而又有“独龙牛”之称。
白臀野牛,亦称爪哇野牛、婆罗洲野牛、印支野牛。臀部有一大块白色臀斑,其体型比白肢野牛略小,角也较短;它们的四肢以下也是白色。现在大多在柬埔寨、爪哇岛、泰国和婆罗洲呈零星分布,我国云南南部的思茅和西双版纳有少数野生个体,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巴厘牛,亦称家牛、巴厘家牛。曾为白臀野牛的亚种,约5500年前驯化而来。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以及印尼东部,例如苏拉威西岛、松巴哇岛、松巴岛等地;现在被引入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
柬埔寨野牛,亦称裂角野牛、林牛。它的体型介于白肢野牛和白臀野牛之间,现在仅分布在柬埔寨东部。十几年前,科学家估计柬埔寨野牛的野外种群数量不足200头,直到今天,人们猜测它们可能像华南虎、白鱀豚那样属于功能性灭绝;所以,柬埔寨野牛是世界上最为濒危、最为珍贵而稀有的“牛”。
原牛,亦称原始牛、欧洲原牛、家牛、黄牛、奶牛、安科拉长角牛、桑格牛等。今天绝大多数的家牛都是由原牛驯化而来的。大约在一万年前,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地的先民开始驯化原牛,但最终其野生祖先彻底被“驯化”没了。这种牛已占据了几乎有人类生活的所有地区。
瘤牛,亦称印度瘤牛。肩部有高高的隆起,就像脖颈后边长了一个大瘤子。原产于印度,现如今也占据了几乎有人类生活的所有地区。
欧洲野牛,亦称野牛。欧洲野牛的头部和肩部的隆起比美洲野牛要小;更偏好于森林生境。曾广布在欧洲大陆北部、中部。数量一度十分惊人,但由于人类疯狂的猎杀,到了1627年几乎绝迹。1914年,在立陶宛和高加索山区仅存的400多头欧洲野牛也惨遭杀戮,幸运的是有几头被送往动物园,后来人们将饲养的欧洲野牛引进到苏联和波兰边境林区,成为重新被放归野外的动物。欧洲野牛因人类的良知觉醒,才不至于彻底灭绝,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美洲野牛,亦称北美野牛,更偏好于草原生境。曾广泛分布在北美洲大陆北部和中部,由于欧洲牛仔的灭绝性屠杀,到1903年时北美原野上仅剩下21头野牛。190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法令,人类首次将幸存的美洲野牛等一批珍贵的野生动物置于国家保护之下。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美洲野牛已经发展壮大到5万多头。
野牦牛,亦称牦牛。在野外若是见到野牦牛,特别是单独活动的公牛,千万要避让三分。它们体型庞大,头体长在3米以上,奔跑起来显得十分敦实,而且呈跳跃状,疾速奔跑时像一辆重型坦克。平时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偶尔也进食富含矿物质的土壤。主要见于我国青藏高原,也见于印度西北部、尼泊尔西北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家牦牛,亦称牦牛。大约1万年前,由野牦牛驯化而来。除我国大量饲养繁殖之外,也被引入缅甸北部、蒙古,甚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亚洲野水牛,亦称野水牛、亚洲水牛。曾为家水牛的亚种。1758年,林奈率先命名的家水牛,后来科尔于1792年才命名的亚洲野水牛。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泰国、柬埔寨等国极为零星的地区。
家水牛,亦称水牛、亚洲水牛、印度水牛。由亚洲野水牛驯化而来。作为家畜,现如今已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我国南方广泛分布。河流型家水牛约在5000或6000年前在印度被驯化;沼泽型家水牛约在4000年前在我国被驯化。
民都洛水牛,亦称棉兰老水牛、明多罗水牛、明多洛水牛。仅分布于菲律宾的民都洛岛,2000年统计时,只剩下两个分布点:伊戈利特-巴科山国家公园和阿鲁彦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牛”之一。
低地倭水牛,亦称西里伯斯水牛、苏拉威西水牛、倭水牛、低地矮水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为该岛特有种。
山地倭水牛,亦称山地水牛、高山倭水牛、高地矮水牛。也有学者认为低地倭水牛和山地倭水牛应该为同一种。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为该岛特有种。
比亚洲水牛们命运好得多的是非洲水牛。过去非洲水牛仅一种,随着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新的分类学将非洲水牛一分为四,即非洲草原水牛、非洲山地水牛、西非草原水牛、非洲森林水牛。它们几乎覆盖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与狮、花豹、非洲象、犀牛并称“非洲五霸”。由于普遍和常见性,在纪录片中常能见到它们大群悠闲地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中。非洲水牛是非洲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是食肉动物——狮子、鬣狗、猎豹、豹等的重要猎物,它们的尸体也喂养了众多中小型食肉兽类以及大量食腐鸟类。
此外,科学家发现和命名最晚的一种牛是武广牛,亦称中南大羚、锭角羚,1993年才被正式命名。它们的角呈纺锤形或锭形,其分布区局限在发现地——越南武广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在老挝可能也有分布,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