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关:有个堂戏远近闻名 (上)
文/郭汉彪
每逢夜深人静,儿时看家乡堂戏的场景总会浮现眼前,引燃我最深最美的记忆。
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 郭汉彪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堂戏是少见的地方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历史悠久,何时组建不得而知,究其渊源,传说种种,但有一种传说却一直流传到现在。据传,很久以前,碧玉关有一位郭氏人家的外甥姑娘于阴历2月19日在40里外的观音庙成仙(后文另附),郭氏家族将这一天定为郭氏家神的生日,建庙供奉,并在每年的这一天要去观音庙请家神回家,然后组织家族男演员在碧玉庙堂唱戏还愿四天四夜,此即愿戏起源。碧玉村从此起有了堂戏,也有了庙会。
碧玉堂戏介于专业剧团和自乐班之间,有自己的演员和服装道具,也有专门演出的戏楼,除特殊情况外都有固定的演出时间,经费由当地民众共同负担,不唱卖戏,不对外经营,即不是盈利为目的的一种家族式剧团。随着年代变化,演员成员和性别有了很大变化,除碧玉下店子因1949年前属于秦安县管辖而参演人员不多外,各村都有人参加过碧玉堂戏演出。二十世纪末,碧玉堂戏的演员已经没有地域和男女之分了,包括碧玉下店子也都有人加入碧玉堂戏班子。
碧玉堂戏主要以秦腔戏为主,四天四夜的演出中、八本正戏和16个折子戏从不重复。上世纪60年代,每年阴历2月18-21日和10月1-4日有两次固定演出,都是由红星队队长郭来胜、上店子队队长邵正正、河湾队队长郭永西主持总体活动;除这两次固定演出外,碧玉堂戏每年还有多次随即或外请演出。其中,郭氏家神愿戏由当地和散居各地的郭氏后人承办,但四天中的献饭却由上店子队、红星队、河湾队、郭家岔、景木岔郭氏家族轮流供奉。每天下午4点左右,当愿戏中场休息之时献饭开始,观众并不离开,在场中让开一条通道,让各家主人在炮仗声中举盘进庙堂献饭,献饭后又举盘排队走向戏楼给演员上饭,每个盘中装满了各种菜肴,火锅、炒菜、馒头、饼子等花样齐全。这个时间,正是各显家庭主妇本领的时间,在众目睽睽之下上饭,看看举盘的主人就知道谁家的饭菜好,谁家的饭菜一般。各家的主妇虽然都会用尽全力做好这道菜,但此时都捏着一把汗﹐生恐大家评价不好。当然,戏场中的观众确实正在对各家的饭菜互相评论,很是热闹。庙会结束后,演出的剧目、演员和各家的饭菜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而这种热议常常会持续几个月。
碧玉堂戏的服装道具丰富,演员阵容强大,演技高超,远近闻名,每逢演出,四方百姓盛装打扮,蜂拥而至,热闹非凡。每次开演,随着锣鼓镣钹敲响,观众伸长脖子盯着台上等待演员出场。戏是熟戏,演员是熟人,剧情早就嚼透,但还是认真欣赏着演员的唱、作、念、打功力和高亢激昂、粗旷豪放、苍凉纯朴的艺术韵味,看得津津有味。戏到高潮时,观众会忘情,感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爱憎伴随人物命运兴衰而交替,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悲、愁、欢、笑都现于颜。一折丑角戏,台下欢声雷动,成了笑的海洋;一场苦戏,观众眼圈都红了,那些老婆婆,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竟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哭了,笑了,都缘于秦腔,也缘于碧玉堂戏。
1966年之前,碧玉堂戏的演员主要来自碧玉上店子三个生产队,全部都是男演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乡亲。我熟悉的上世纪60年代须生孙振国、武生张效骞、花脸郭耀山和郭振藩、生角郭守信和郭炳义、旦角郭振新、大净郭守敬、武丑兼老生冯寅虎、青衣旦郭显玺、丑角郭事娃和郭振中、司鼓兼净角郭乾运、花帔青衣旦郭世世等,他们的表演艺术声情并茂.很能打动观众,至今记忆犹新,深深印在我的脑海。虽然在外奔波多年的我看到过无数次全国著名演员的演出场次,但总觉得还是比不上家乡的堂戏让人回味无穷。
在我的记忆中,碧玉堂戏上世纪60年代部分演员舞台演艺中,有数十位不同角色的演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孙振国,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红星社人,是上世纪60 年代碧玉堂戏的主要组织者,也是著名纱帽须生演员,扮相清新,动作洒脱,唱腔吐字清晰,高亢激昂,豪放壮美,独树一帜,在通渭县秦腔大赛中获第一名。曾在1952年与甘肃省秦剧团玉门油矿慰问演出队同台演出,被省秦剧团著名演员刘茂森相中,要不是左胳膊小时摔伤,差点被调人省秦剧团。他主要角色以纱帽须生为主,纱帽翅表演令人叫绝,在表现剧中人物冥思苦想、内心矛盾斗争、犹豫不决或兴奋喜悦等情绪时头上的纱帽翅或上下摆动,或左右旋转,或前后绕圆圈。有时耍单翼,有时双翼同时旋转搅动。耍时帽翅欲停则停,欲动则动;或停或动,灵活自如。
孙振国戏路很宽,唱做兼备,扮演的角色很多,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能迅速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其中在《辕门斩子》-折戏中扮演杨延景,为体现人物心理变化要换三次衣服。头帐上场,以三关元帅形象出现,拿爱子杨宗保开刀,表现出一身正气; 当太娘到来时,-句“ 太娘啊”“吓得儿战兢兢忙跪尘埃”的高亢唱腔响彻全场;二帐八王来时,他换上驸马套蟒,搪塞应付的表情潇洒利落;三帐穆桂英来时又换了另一套戏服,演绎出喜形于色。三次上场中的三个不同性格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辕门斩子》中焦赞由郭守敬扮演,孟良由冯寅虎扮演,杨宗保由郭炳义扮演,木瓜由郭相相(少年)扮演,几个人的表演惟妙惟肖,使整台节目始终充满激情。这场戏是保留节目,每年都演,深得观众追捧。
二、张效骞,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红星社人,是上世纪60年代碧玉堂戏的组织者之- -,著名武生和老生演员,扮演韩琦、伍员等为主。他不但演艺高超,而且嗓音锐亮,极富穿透力,唱念做打中一板- -眼,字正腔圆。在《杀庙》- -折戏中他扮演韩琦,奉陈世美之命,追杀秦香莲母子,至庙中,方知香莲乃陈的结发之妻,遂陷入欲杀不忍、欲救不能的两难境地。随着秦香莲越唱越紧的节奏,他欲杀却退,举刀的手剧烈颤抖,同时做摇头、摆须、全身颤抖等- - 系列动作,充分表现出内心激烈的矛盾。当放走香莲母子,抬起左腿过头顶,挥刀在靴底噌噌噌连磨三下后自刎倒地。张效骞演出非常投人,每次自刎后都是直挺挺倒地,很惊险。他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睁- -闭间全是戏情。正是他绝佳的演艺,在观众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三、郭耀山,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上店子社人,是上世纪60年代碧玉堂戏的著名花脸演员,主演包公。他身宽体胖,扮相很好,嗓子宽厚明亮,圆润酣畅,不暴不炸,洪亮刚劲,唱腔流畅自如,豪放壮美,拖腔韵味浓厚,感染力很强,独树一帜。
在秦腔《铡美案》三对面一折戏中,包公得知陈世美为绝后患派手下杀妻灭子之事时大怒,在开封府对驸马陈世美问罪,公主闻讯来到相府,以势压人,要救陈世美。包公两难之际,秦香莲悲叹世间无青天包公汗颜羞愤之下,不惜自摘顶上乌纱硬将驸马立铡龙头铡下。这折戏中,郭耀山扮演包公,当公主来到相符时,他- -声“王朝传来马汉禀一” 犹如高山峻岭中回声,大气磅礴,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由于他一生主演包公,而且演艺很好,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叫他包爷,他听后总是哈哈-笑,声如洪钟,很是开朗,观众永远记住了他。
四、旦角郭振新,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红星社人,是上世纪60年代碧玉堂戏的著名旦角演员,戏路很宽,老旦、小怛、花旦、青衣旦样样精通。他身材瘦小,装扮后很难分清是男扮女装,演唱时声音细腻圆润、高亢清纯,表演身段灵动优美、自然大方。在《游西湖.救裴生》中扮演李慧娘,当演到鬼魂吹火时,能吹出各种形状的火,且一口气能吹到20多.口火,堪称绝技。又如《走雪》中扮演曹玉莲时,在老仆曹福的护送下徒步翻越四十里悬岩陡壁的过程中,当裙边挂住路边枣,青丝又挂古树梢时,一连串身段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未谙世事的千金小姐的怯懦娇态;在过河上独木桥时,双手抓住柳树梢,战战兢兢挪动脚步,一摆三摇,几乎要跌下去的样子和过河后整个身子软瘫在地上的身段动作,使舞台上的虛境变为实境,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他的旦角演艺生涯有几十年,每次演出能紧紧把握剧情,透过肢体语言、眼力传神、行为体现及充沛的感情,把人物表演得完美无瑕,凭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唱红了整个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