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147期【原创】系列27:小小胡椒居然是推动全球贸易的“主力军”,而刺桐则是中世纪欧亚最大的胡椒贸易集散中心!

   人类文明史往往如此,看似宏大的历史往往是由一些小物件勾连起来的。

——[美]玛乔丽·谢弗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本文5327字 插图20幅  视频1' 10'’  阅读10min

【编者按】当新年钟声敲响,乡音君连推3期图文。12月28日讲座过后,乡音君得知讲座有高校教授和研究生参加。某高校林教授称:“视角和独特,有理有据“”讲座信息量很大”“收获不小。他从自身职业视野和丰富见闻推翻了好几个大家对于泉州的惯性认识。”专程从台湾赶来听讲的台湾著名音乐人林垂立赞曰:“不虚此行,十分精彩!”

乡音君以为,主讲人运用卢格霍德关于13—14世纪世界体系的新历史叙事建构得出的“刺桐历史中心”的这一全新概念,极具挑战性。从全球经济分工和跨国贸易来看,宋元刺桐在世界贸易体系的历史中心地位极为独特。它既是世界贸易体系的枢纽,又是多个制造业中心,这一双重的功能有别于世界贸易体系的其他枢纽城市和已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50个“历史中心。”

一般认为,瓷器、丝绸是宋元刺桐海上贸易量最大的商品。其实胡椒才是欧亚贸易的“主力军”,而刺桐则是其时最大的胡椒贸易集散中心。主讲人以此新锐观点来证明“刺桐历史中心”的某个侧面。征得主讲人同意,乡音君整理出关于胡椒的话题,以飨各位看官。

【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27】

小小胡椒居然是推动全球贸易的“主力军”

而中世纪欧亚胡椒贸易最大的集散中心就在刺桐 

史称“胡椒海岸”的苏门答腊岛的三佛齐(室利佛逝)等南海诸国是宋元刺桐海商贩运胡椒的最重要的产地。

马可·波罗所言证实刺桐是中世纪欧亚最大的胡椒贸易集散中心

其实,最早将刺桐港和其他大港作比较是中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从泉州出海到波斯成婚。

马可·波罗肖像。19世纪 达拉·吉塞佩绘制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马可·波罗1292年来到泉州,并由刺桐港启航回国。他在游记中赞美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

《马可·波罗游记》中将泉州和地中海商业城市亚历山大港进行比较,他说:“在5天旅程的终点,便到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该城的沿海有一座闻名于世的贸易港口,海外运来的各种商品,将从这里发往蛮子各地。这里的胡椒进口量非常巨大,相比之下,运往亚历山大港供应西方世界的数量就显得微乎其微,恐怕还不及这里的百分之一。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量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实在令人难以置信。”[1]

图为清末进入南关港的多桅木帆船。(图源:乡音文化)

毋庸置疑,马可波罗的描述证实刺桐是中世纪欧亚最大的胡椒贸易集散中心。

胡椒在欧洲贸易史上占有极端重要的位置

今年3月,美国学者玛乔丽·谢弗的《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中译本问世,引起学界关注。她认为,胡椒在中世纪是欧洲达官显贵们的最爱、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商人们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1]

:[美] 玛乔丽·谢弗著《胡椒的全球史》 顾淑馨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2月
 

以往几乎所有的看法都认为丝绸、瓷器才是海上贸易的主流。其实不然,看似不起眼的胡椒,在中世纪所有运往西方的香料中占比高达80%,“香料之路”的提法由此而来。那么,胡椒为什么在欧洲贸易史上独占鳌头?

首先,胡椒是一种富有魅力的香料,千百年来几乎成为所有文化中的烹调原料,它凭借独特的香气在人类餐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代欧洲肉类由于无法冷藏很难保鲜,腌肉却有腥臭。而胡椒能掩盖腥臭使食物变得美味,尤其是中世纪欧洲人味蕾酷爱胡椒的辛香,胡椒很快就成为了欧洲的宠儿。

来自热带的神奇香料胡椒 胡椒为胡椒科胡椒属多年生经济作物,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植后3~4年便有收获,经济寿命约20年,每公顷理论产值在10吨左右,是一种重要的热带香辛作物。(图源:网络)

其次是胡椒的药用功能。在罗马帝国时代,胡椒有如现代的阿司匹林,人们认为它是治疗各种疼痛及众多其他症状的灵丹妙药。当时如果有人咳嗽、发烧或遭毒蛇咬伤,常见的疗法就是喝掺有少量胡椒的药水或是擦胡椒药膏。公元 1 世纪时的希腊名医狄奥斯科里季斯(Dioscorides)著有药草指南,影响直到 16 世纪。他称赞胡椒功效强大:“各种胡椒都有的效用……是驱寒、利尿、促进消化、排气、缓解、明目。”[2]

目前,全世界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胡椒,其中数亚洲地区的胡椒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占全球总产量的80%左右。越南、印尼、印度是主产国,越南更是几乎包办了全球胡椒出口市场的一半。另一主产区南美洲的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18%。今天喀拉拉邦一带,未成熟的胡椒。(图源:网络)

黑胡椒在中世纪声名远播,是欧洲富贵人家的必备之物,有钱人趋之若鹜。但欧洲不产胡椒,其原产地远距离十万八千里的印度和东南亚,取之不易。因此,物以稀为贵的胡椒,甚至成了硬通货。公元408年,西哥特人因向意大利索取黄金、胡椒等财富不成,攻占了罗马城,结果意大利人用了3000磅胡椒,才赎回了罗马城。后来,罗马城又被匈奴人包围,围城方提出的解围要求是一吨胡椒。一吨胡椒换一城人的生命,胡椒价值可想而知。[3]到了中世纪,情况仍然没有变化,一个勃艮第的农奴若想获得自由,必须向当地的修道院院长缴纳1磅胡椒。[4]

罗马古城遗址(图源:网络)

胡椒及其随之而来的财富就像的巨大磁铁,吸引欧洲人不惜冒险,远渡重洋,驶向黑胡椒的产地,进入印度洋胡椒贸易圈。恰恰是欧洲人不遗余力地追寻胡椒产地,尽其所有大肆采购胡椒,全球贸易因此兴起。尽管也有其他外来香料为西方世界所爱,但没有一个像胡椒那么普及,也没有一个对世界史的影响比胡椒更大。

刺桐港为何成为欧亚大陆最大的胡椒贸易集散中心

以往人们往往很少注意到马可·波罗关于刺桐港胡椒船的描述,也不理解马可·波罗为何刻意提到亚历山大港的胡椒船仅为刺桐港胡椒船的百分之一?这是因为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当时垄断了欧洲胡椒等香料贸易,正如史学家约翰·凯伊所说:“此城市(威尼斯)不下于巴尔米拉及佩特拉,是靠在东方贸易中的突出地位立足的,它也以此为傲,而当时东方贸易与香料几乎是同义字。”刺桐港的胡椒船数量之多不能不引起马可波罗的特别关注。

航拍威尼斯。威尼斯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13世纪垄断欧洲胡椒贸易。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图源:网络)

中国当时也是胡椒的进口国,那么这些巨量胡椒从何而来?又运往何处?除黑胡椒原产地印度外,号称“胡椒海岸”的苏门答腊岛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胡椒产地长达200多年。岛上的三佛齐王国自唐代便与中国交好进贡,尤其与刺桐贸易往来最为密集。

“三佛齐国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阇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5]三佛齐唐时称“室利佛逝”,北宋改称“三佛齐”,位于马六甲底端苏门答腊东南岸,为中国、东南亚与南亚、西亚交通之枢纽。

北宋以来,三佛齐等南海诸国就是刺桐海商采购胡椒等香料的主要产地。(图源:乡音文化)

北宋时,三佛齐王国就是刺桐海商采购胡椒等香料的主要产地。南宋《祥应庙碑记》记载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泉州纲首朱仿,舟往三佛齐国……获利百倍。前后之贾于外番者未尝有是。”,朱仿因在祥应庙“请神之香火而虔奉之,舟行迅速,往返曾不期年”,朱仿 “归德于神。” [6]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三佛齐使者先后来泉州向宋廷进物。宋廷均“诏免赴阙,馆于泉州”。刺桐港成为进奉国的终点站。

明·仇英 《职贡图6-女王国、三佛齐》故宫博物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刺桐城也是三佛齐商贾移民定居之城。“三佛齐之海贾,以富豪生于泉者,其人以十数” [7]这些三佛齐“永居蕃客”就是卢格霍特《欧洲霸权之前》所言之“贸易离散社群(tradediaspora)”。他们实际上就是维系三佛齐与刺桐包括胡椒在内的贸易经纪人。

泉州至三佛齐、阇婆、渤泥等国航路:三佛齐在泉州之正南,冬天自泉州港启航,经凌牙门,由马来半岛往南可至三佛齐,或循占城航行往南亦可到达。三佛齐为南海诸国中最大者,扼南海诸番交通之咽喉,舟舶辐辏,万商云集,因物流集散而成南洋最富有的国家。(图源:网络)

而刺桐海商自北宋年中始亦有定居三佛齐等南海诸国,“时有附带曾经赴试士人及过犯停替胥吏过海入蕃,或名为住冬,留在彼国,数年不回” [8]有的在当地娶妻育子繁殖,称为“土生唐人”。[9]受侨居者影响,三佛齐人学习汉文化。三佛齐使者赍致宋廷的竟是“唐字书”。[10]北宋时期,泉州一些手工艺匠人亦前往印尼定居,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兰里就是泉州海船修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港口,成为泉州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聚居地。

苏门答腊岛是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最大的岛屿。人口5018万,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三佛齐这个佛教王国在7-9世纪独霸一方,通过贸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婆罗洲西部传播马来文化。(图源:网络)

从《诸蕃志》所记载的刺桐海商所经营的南海航线是,由泉州入海,经万里石塘(今西沙群岛)、真腊(今柬埔寨)、凌牙门,而后至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东部)、阇婆(今印尼爪哇)。于泉州为丙乙方,率以冬月发船,盖借北风之便,顺风昼夜行,月余可到。渤泥在泉州之东南,去阇婆45日程,去三佛齐40日程,去占城(今越南南方)、麻逸(今菲律宾岷多洛岛)各30日程。皆以顺风为利。[11]亦可看出刺桐海商是以盛产胡椒等香料的三佛齐等南海诸国为目的地。

根据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等宋元文献绘制的12-14世纪刺桐与南海诸国航线示意图。(图源:乡音文化)

1974年8月,泉州湾后渚发掘的沉船中出土了2吨多胡椒等香料,无疑这是刺桐的香料船。有意思的是,这艘船出海前还是南宋天下,翌年7月返航时蒲寿庚举城降元,且遇上宋军杀“回马枪”攻城正紧,船进不了南关港,船员无奈船泊后渚弃船逃命。[12]

1974年后渚宋代沉船出土的胡椒等香料。下图为胡椒。泉州海交馆藏。

到了元代,胡椒等香料贸易依旧是刺桐的重头戏,但“唱戏”的主角不再是刺桐土著海商,而是蒲家势力。蕃商几乎垄断了刺桐的胡椒等香料的进出口贸易及其航线,且采购胡椒的产地覆盖整个南海诸国。这一历史时期的胡椒主要由阿拉伯商人通过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贩到君士坦丁堡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而后再由此流向全欧。马可·波罗在刺桐港所见情景便是刺桐胡椒贸易巅峰时期的历史情景。

在早期,胡椒主要由阿拉伯商人通过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贩到君士坦丁堡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而后再由此流向全欧。(图源:网络)

15世纪末,为了打破阿拉伯商人和热那亚、威尼斯商人的垄断以获取更大利润,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探索通往东方的海上航线,由此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胡椒也引发多次战争,1499年,荷兰人为了抢夺西班牙人从印度带回的胡椒,曾发生一场大海战,数以千计的人在争夺胡椒的战斗中丧生。17世纪的英荷战争也是因为英国堵截荷兰运送胡椒等航海权而爆发。一部胡椒贸易史,背后却牵扯了商业、航海、军事、政治的无数变迁。“人类文明史往往如此,看似宏大的历史往往是由一些小物件勾连起来的。” [13]

《首次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致敬》1892年 西班牙画家何塞·加尔内 马德里海军博物馆藏

宋元刺桐正是勾连胡椒全球史的重要一环。作为中世纪欧亚最大的胡椒贸集散中心,其历史地位有别于其他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中心”。

达迦马驶往印度运回香料(图源:网络)

【编后语】乡音君认为,以上主讲人的核心观点十分新颖,也是与其他历史中心比较的诸多亮点之一。而16世纪以后在很大程度上为争夺胡椒控制权而产生的新航路开辟,虽然意义非凡,但平等贸易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有个别看官反映,139、140期关于“刺桐历史中心”的阐述有些深奥,能否将已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50个“历史中心”拿出来对比一下。乡音君觉得此建议不错,便“翻箱倒柜”找了几天终于全部找了出来,将在下期开始分期推送,欢迎诸位看官继续关注。

著名主持人刘少霞倾情推介新书《天下之货仓》

新书订购热线:15906060391 联系人:黄女士

[1]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中英对照),余前帆译注,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1月。
[2][3][4]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顾淑馨译,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3月
[5]宋·周去非:〈岭南代答〉卷2,《岭外代答校注》杨武泉校订,中华书局,1993年。
[6]《祥应庙碑记》发现地为莆田县北洋西天尾,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所立。
[7]南宋·林之奇:〈泉州东坂葬蕃商记〉《拙斋文集》卷15,四库全书本。
[8]《宋会要·刑法》卷2之五七。
[9]《宋会要·蕃夷》卷4之八二。
[10]《宋会要·职官》卷44之六。
[11]宋·赵汝适;《诸蕃志》, 中华书局 ,1985 年。
[12]戴泉明:《天下之货仓》,九州出版社,2019年。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