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埮院士交往二三事

我和陆埮院士从没见过面,但由于《科技导报》工作的缘故,曾多次和他打交道,保持邮件通信近十年。他的学识和人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第一次和陆院士打交道是2005年底。这一年是“世界物理年”,也是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在内的5篇不朽论文发表100周年,《科技导报》为此约了一组理论物理研究论文,准备以“世界物理年专稿”刊载在当年最后一期;同期《科技导报》还创设了“诺贝尔成果奖介绍专题”栏目,约请相关专家从专业角度评介最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研究成果。这期《科技导报》“卷首语”文章,如能对世界物理年、爱因斯坦和诺贝尔奖进行综合评论,将会十分圆满。我以前曾读过陆埮院士和内蒙古大学物理学系罗辽复教授合著的科普图书《从电子到夸克》,在网上看过陆院士关于天体物理方面的科普讲座报道,发现他不仅知识面非常广,人也很随和。于是,11月5日,我打电话约请他专门为这期《科技导报》撰写“卷首语”文章,并希望当月25日前交稿[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在2000左右的文字里涵盖如此多的内容,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令人感动的是,陆老师不仅爽快答应了,而且一个星期后就交了稿。这篇题为“世界物理年与诺贝尔奖”的文章[2],文字优美,视野开阔,寓意深刻,与全刊相关论文紧密呼应。

陆埮院士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长期致力于粒子物理、伽玛射线暴、脉冲星、奇异星和宇宙学等领域研究。2007年9月30日,他给我发来邮件,说他与罗辽复教授合作写了一篇题为“宇称不守恒发现半个世纪的回顾”文章[3],打算投《科技导报》。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宇称不守恒相关问题给出了物理诠释,评论了作为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调控者及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可能触发者——弱作用,是两位学者专门为纪念宇称不守恒定律发现50周年而写。陆院士发现,按照《科技导报》论文编排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如一一列出论文题目,不仅会给作者增添许多麻烦,还将占据很大篇幅,故建议不列论文题目。我俩为此进行了讨论,我强调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有国标要求,他认为参考文献只需标出刊名、年、卷、期、起止页即可准确找到文章的出处,没有必要标论文题目浪费宝贵的版面。他举例说,《天文学报》、《物理学进展》、《Chinese Journal of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以及国际著名的《Nature》和《Science》等学术期刊,参考文献都不标注原文题目。他甚至找到了《科技导报》一组也不在参考文献中标注原文题目的论文例证。陆院士不仅作风严谨,而且态度谦恭,“向您请教”,“顺便提个建议”“是不是合适”等谦辞,在讨论问题的邮件中随处可见,令我这个晚辈陡生敬意,深感不安。

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等地区观测到日全食天象,这是1814-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日食从印度拉开帷幕,经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进入中国,掠过太平洋后从日本南侧列岛上空落幕,在地球上可见的全过程长达3小时25分,掩食带全长15150千米,平均宽度230千米,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0.71%,成为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4]。8月13日将出版的第15期《科技导报》为此专门策划了“日全食专题”。7月28日,全部论文已落实,唯独“卷首语”文章还没着落,我再次发邮件向陆埮院士求助,希望他就日全食天文学观察的科学意义,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热爱天文学发表评论,并恳请他争取8月4日交稿。陆院士当晚就回了信:“这次日全食是百年难遇的机会,而且地点正好又是在中国,确实值得集中报道。不过,就内容而言,我觉得由上海天文台前任台长赵君亮教授来写更加合适。我的研究领域不在这方面,赵先生对此比较熟悉,且今年7月刚在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讲这次长江日全食的图书,应是最合适的人选。”我没跟赵君亮教授打过交道,怕时间匆忙不能落实,于是赶紧给陆老师回复邮件希望还是他来帮忙。8月3日,见没有动静,我又往陆老师家里打电话催稿,接电话的是他老伴周精玉教授。周老师告诉我,已经有好几家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向陆老师约日全食的稿,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不可能有时间给《科技导报》写稿,让我赶紧想别的办法。我心里一阵发凉,转念又想陆院士从不轻易应允写稿,一旦答应可谓一诺千金,心里又存了一分希望。果不然,8月5日,我接到了陆院士发来的附有“2009年长江流域观测到的特大日全食”文章的邮件[5],不禁欣喜若狂,激动不已。

我一直期盼当面向陆埮院士讨教,遗憾的是,2014年12月3日,陆院士不幸病逝,享年83岁。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陆院士2014年初身体就时感不适;9月10日,在准备去苏州和常熟作学术报告的路上,他突然跌倒,导致脑溢血,从此卧床不起。看到媒体的这些报道,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责,恨自己当初不该催命似地向年逾古稀的陆老约稿。

写完这篇怀念文章已近凌晨,缅怀故人,睡意全消。拉开窗帘,抬望夜空,寻找2012年被命名为“陆埮星”的国际永久编号第91023号小行星,恍惚觉得这位慈祥的老者正在和我对视、对话。尽管我从未和陆埮院士谋过面,但他却像明亮的星星一样永远闪耀在我的心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苏 青.《科技导报》转型三年  两院院士鼎力支持[J]. 2007, 25(17):   17-23.

[2] 陆 埮. 世界物理年与诺贝尔奖[J]. 科技导报, 2005, 23(12): 1.

[3] 陆埮,罗辽复.宇称不守恒发现半个世纪的回顾[J]. 科技导报, 2007,25(21): 23-31.

[4] 苏青,朱宇. 诠释日全食[J]. 科技导报. 2009, 27 (15): 4.

[5] 陆 埮. 2009年长江流域观测到的特大日全食[J]. 科技导报. 2009, 27 (15): 1.

(0)

相关推荐

  • 杨福愉院士:不希望学生轻松毕业,做论文要与困难打交道

    近年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不断加强,衡量科研人员贡献.研究生毕业水准的"尺子"该如何延展,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在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 ...

  • 钱伟长的论文确实不必参考文献 因为没有 网友:失敬了

    [钱伟长的论文确实不必参考文献 因为没有 网友:失敬了!]因"参考文献"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火了.这篇没有参考文 ...

  • 我与孩子交往二三事,教育孩子的黄金期在十岁之前

    教育孩子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学习欲望.求知欲.上进心.自信心 是一件很智慧很隐蔽的事情 隐藏于细细微微的生活中 教育来不得轰轰烈烈.疾风骤雨 狂风暴雨雨过地皮湿 春风化雨才会润物细无声 ...

  • 人物 | 与周景良老师交往二三事

    周景良.李国庆两位先生合影,作者拍摄于2007年夏 2019年9月11日下午,我收到启群大哥的微信,得知周老师于9日下午5时辞世.现在看到这条消息,心情还是十分沉重.记忆里,周老师总是略带微笑,每次去 ...

  • 金周详 | 与老中医田太溪先生交往二三事

    田太溪医师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金周详 审核:王灵恩 给一位非亲非故的人写点回忆文章,总该给点理由吧.于我而言,他是为我主治的医生,同时也已是亲人.老先生骤然离世让我至今难以 ...

  • 王子武先生交往二三事

            文|深圳市文聯綜合部副主任梁超   畫壇大家王子武 一 王子武先生1936年10月生于陝西西安,是中國現當代人物畫家.長安畫派代表人物.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 ...

  • 与二月河先生交往二三事 / 作者: 袁志华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的故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其他山.而二月河先生很显然属于前者. 二月河先生因 ...

  • 追忆袁隆平院士二三事:多才多艺,关心农大学生,坚持去小店理发

    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先生于2021年5月22日于湖南长沙去世. 湖南长沙市民夹道送别袁老先生,街头车辆停车鸣笛默哀,大家纷纷追忆袁隆平. 袁隆平先生年轻时就是多才多艺,喜欢打篮球, ...

  • 与翟健民交往的二三事

    人的一生机缘巧合会结识很多人,有些人可能会对你的一生都会有重要影响,翟健民先生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收藏圈里,翟健民先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认识他之前只知道他是一位古瓷器鉴定家,北大客座教授, ...

  • 梁陆元:我与国培计划之二三事

    2014年,衡阳市教育局举行全市首批学科带头人评选,我以材料考核和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当选为衡阳市首批学科带头人.从此,我踏上了国培之路. 一.参加"国培计划"衡阳市学科带头人培训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