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癖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文人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交。”

癖,是人的真实表达。收集癖,既是一种癖好,也是人与物的对话,更是人与自己的对话。

专注于物,是因为物更能传递自己的态度,与物相处更自在。专注于自我,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抵御外界纷扰的侵袭。

在“断舍离”盛行的今天,“繁”已成累赘。虽然“舍”可以让生活更清静,但适当的“留”,也能让我们的灵魂更富足。

每个人最为本质和真情的一面,就藏在他的收集癖之中。当高高在上的帝王对一样事物有了痴迷之情时,就显得更平易近人了些,也更可爱了些。

这天底下,只有一个地方,能让乾隆皇帝每天一下早朝就钻进去,留恋不舍直到晚饭时间,那就是他的书房——三希堂。

别看三希堂只有八平方米大小,却是清代皇宫里字画收集量和收集价值最高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共计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和拓本四百九十五件。

这些藏品中最有名的,便是“王氏三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旬《伯远帖》。听说乾隆尤为珍爱这三帖,就放置在书桌台前,每天都会摊开细细赏味一番。

除此外,乾隆也嗜好收集印章,不但书案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印章,并在每一个触手可得的书画作品上都留下了自己的章印,因此他也被称为“字画杀手”。

这些的小小收集之举,却展现了乾隆风雅和虔诚的一面。今天大家再提到这个千古一帝,想起的不仅是他所打造的“康乾盛世”,还有他藏在他喜好下的的独特个性。

乾隆收藏的印章

收集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专属,即便是寻常人,也能在收集之中得到诚挚的乐趣。

“为石痴,为石醉”的林有麟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收录了102种类奇石,石类绘图249幅,编撰成《素园石谱》。浸淫在石头世界中的林有麟,尽管数十年光阴只与石为伴,却也在收集之中享受到了对事物虔诚的热爱所带来的快乐。

《素园石谱》内页

当然,字画、石头或是书籍,说到底都是雅致的喜好。但另辟蹊径的收集,也同样是人生一趣。

都说胡适是一个优秀的文人和学者,殊不知他也是一个别致的收集者。胡适的收集有三种:学历证书、火柴盒和怕老婆的故事。但胡适说,自己收集的三十多个学历证书,和五千多个火柴盒都不算什么,来自世界各地的怕老婆的故事才是自己最为珍爱的。提到这些故事,胡适甚至能一时兴起讲上数个小时。

风雅的收集也好,怪诞的收集也好,费钱的收集也好,费心的收集也好,都是人生的小乐趣。只不过有的人将小乐趣养成了小成就,有的人用这些小乐趣来丰富生活。

若一个人喜欢收集,想必他定是个值得交往的人。因为唯有对生活有着足够热忱和好奇之心的人,才会对某样事物产生执着。这份执着,是一个人想要将自己的痕迹深深印刻在世间的证明。

收集者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从不以世俗的价值来衡量所爱之物的价值。一个执着的收集者,为了心爱的事物,是真的可以做到万物皆可抛。

以嗜书闻名的明朝文人王世贞,曾在一书商手中发现了一本宋代原版初刻的《两汉书》。该书曾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所藏,扉页上还绘有赵孟頫的小像。王世贞见到后甚为喜爱,但手头上又没带够足够银两,又怕该书被其他人抢去,不敢改日携银再买,竟同书商协定,用自己的一座庄园来换此书。

此事在当时的文人圈引起了极大轰动,世人皆笑王世贞痴傻,他自己却不以为然。王世贞曾称自己为“尽毁其家以为书”,也算实至名归了。

为藏品一掷千金还不足为奇,对收集者来说,面对真爱之物,是性命也比不上的。宋代书画家米芾又一次,和好友蔡攸乘船游玩时,蔡攸取出了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贴》给米芾欣赏。米芾见了爱不释手,想以自己藏品与他交换。蔡攸不同意,米芾便一个箭步跃上船舷,大声叫道:“你若不给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攸见状,只得把《王略帖》送给他。

相比于米芾以性命相挟,家中收藏了上万个印章,被称为“印癖先生”的清人汪讱庵,甚至连古人最为看重的尊严也肯舍弃。

他曾在朋友钱梅溪家见到一方汉代铜印,非常喜爱,便一把夺过讨要。梅溪不许,他就“扑通”一下长跪不起。最后梅溪被汪讱庵的痴情所打动,便将印章赠予了他。

号称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的收藏

“宁自负抱,与自俱存亡”,对收集者来说,藏品就是同身体一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宋代文人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在南渡逃难过程中,宁可将细软丢弃,也要保全藏品。清代收藏家吴珍鲁因舍不得家中的藏品,在当地放生寇乱时拒绝逃走,独身守护藏品,最后殉藏。对于他们来说,藏品早已不是外物,更像是具象了的自我。

能耗尽一生来热爱一样事物,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幸运。说收集者执着也好,迂腐也好,最后说到底都不过是一种痴。是对收集的痴,也是对人世间的痴。正因为有这份超乎于普通人的热爱与激情,他们才能在痴迷之中,体验到了细微之物所带来的快乐,也在这份快乐中为生命寻找到了更高的认知和创造。

世有奇人当如王世襄。

他收集鼻烟壶,便写了《中国鼻烟壶珍赏》;养鸽子,便写了《明代鸽经清宫鸽谱》;斗蟋蟀,便写了《蟋蟀谱集成》。再后来,他对中式传统家具起了兴趣,就亲自去街头巷尾收集家具,并撰写了《明式家具研究》,成为继郭沫若和沈从文之后的第三位中国古物收藏和鉴赏大师。

有人说玩物丧志,王世襄却是玩物壮志。

除四旧时,那些精巧的明式家具被人们当成垃圾,随意拆散卖掉或丢弃。眼看着这些时代沉淀下来的精华就这样被人们毁坏,王世襄坐不住了。他先是写文章呼吁大家抢救古代家具,在响应的人寥寥无几之后,他干脆跑上街头,亲自将有价值的古代家具一件件抢救回来。

为了收藏文物,王世襄散尽家财。以王世襄为偶像的马未都曾讲过,“在北京通县,他看中一张黄花梨方桌,价格仅5元,舍不得运输费,就自己一手扶车把,一手扶桌腿,将桌扣在背上,推着车子一步步运回家。”

而如今,王世襄所收集的79件明式家具,却成为了明代家具工艺研究最为珍贵的文物。

“人舍我取,敝帚珍之。”

于别人无用之物,却是王世襄眼中的瑰宝。而这句话,也成了今天收藏家的座右铭。

尽管被称为收藏第一人,王世襄却不曾称自己的行为为收藏。他说,“我过去只买些人舍我取的长物,通过它们来了解传统制作工艺,辨正文物之名称,或是坐对琴案,随手抚弄以赏其妙音,偶出把玩藉得片刻清娱。”

有一种收集者,唯恐自己的珍爱之物被夺走,恨不得将其吞入腹中。他们的收集,只是为了占有。还有一种收集者,通过拥有事物,来理解事物,只有经手,却从不妄图成为事物的主人。

王世襄的收集,最初只是出于个人兴趣,却在苦心钻研中成为了该领域的大师。他的研究成果也好,收藏经验也好,都在启发着更多的人去思考。到了晚年,他更将手中的藏品尽数留给了上海博物馆。明明是自己割舍千金,甚至丢下颜面才换来的藏品,为了能让它们流传下去,甘愿拱手让人。

伟大的藏家,大概就是在知道这些事物将不再属于自己时,给予它们更好的归宿。清人袁枚嗜好藏书,声称唯妻子与书籍不可外借。但在生命的后期,却把藏书尽数送人,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它们。

收集到极致,想必就是一场循环。到那时,拥有不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热爱和品味,为了同物进行对话,也为了给自己和世界一份厚礼而已。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功夫花在一处,不是高人,也是妙人。

这句话实在概括了收集与收藏的真谛。从兴趣发起,是收集。将“集”发挥到极致,是收藏。它们的不同就在于,收藏的价值不仅仅在事物和自身上,也关乎了一个时代。

(0)

相关推荐

  • 明清家具鉴定 验明正身!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文化综合发民展的产物,反映着历史特点与文化传统.家具的造型问题更是如此. 明清时期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说从明代到乾隆早期的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114

    天朝的红木家具元年,窃以为是公元2007.一曝十寒,所以元年过后的2008特别特别的冷,在下在总结黄花梨工艺茶壶的前世今生时曾把2008年开始的那一段寒冷时期,特称为"冰河纪". ...

  • 想了解明清家具?这里非去不可!

    喜爱红木家具的朋友一定对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收录的家具印象深刻,而在距离艺尊轩旗舰店直线距离仅500米的上海博物馆,你便可亲眼目睹到这些家具真实而立体的一面. 艺尊轩旗舰店:淮海 ...

  • 质胜文则野387 上博·明书斋 210812林海微澜

    大致掠一遭上博的明书斋:远远隔着,可远观不可亵玩. 书房的西墙如图. 图中的紫檀木圆包圆大画桌,是难得的重器,王世襄先生颇为器重. 正式的名称是紫檀木裹腿罗锅枨画桌. 紫檀木裹腿罗锅枨画桌 明代 庄氏 ...

  • A16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厅堂之后,书房次之. 明式的书房,大致的摆设是这个样子的. (如同前面所说,标识为庄氏捐赠的,就是王世襄先生的原物). 上博关于明式书房的文字说明. (数码的无奈) 完整的文字说明(照片引用彤云大姐的 ...

  • 清朝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1年要吃3个月,千叟宴也成火锅宴

    火锅,是中国独创的一种美食,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的雏形.到了宋朝,火锅已经开始在民间出现,并逐渐流行.要说古代最流行的时期,当属清 ...

  • 蜜蜡收藏成藏界又一亮点 备受藏家关注

    蜜蜡是琥珀的一种,在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上都和琥珀没有区别,只是因其"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琥珀是4000万年至6000万年前的针叶树木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地壳的变动而深埋在地下 ...

  • 一个土豪:因为收藏成了贵族

    徐展堂(1941-2010) 全球五大收藏家中唯一的华人 香港前特首曾荫权曾这样评价徐展堂先生:他是商界翘楚,亦是知名的慈善家和文物收藏鉴赏专家,多年来一直热心捐助支持香港文化事业,成就超卓..这位从 ...

  • 钱币全线疯涨 钱币收藏成抵御通胀避风港

    现在的社会物价在不断地上涨,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这个时候也有的人有了更多剩余的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原来这个时候在收藏行业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手,比如说近两年的钱币价格在不断地疯涨,所以吸 ...

  • 『艺术中国』 ———刘爱民恋松成癖

    刘爱民,1954年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89年毕业于于河北师范学院,2007年于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艺术工作室高级研究班,2008年于周韶华艺术工作室精英班,2009年于石齐新中国画艺术工作室. 现为承 ...

  • 米芾嗜古成癖,崇尚书法“篆籀气”

    111 米芾好集古字,转益多师,自成刷字,嗜古成癖,服膺篆籀(zhuàn zhòu).米芾用"篆籀气"来品评书法在书法史上堪称第一人.其"篆籀气" 在后世得到了 ...

  • 爱花成癖的宝藏男孩陈洪绶,风流亦有风骨!

    陈洪绶[shòu](1599-1652),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 号老莲,别号小净名, 晚号老迟.悔迟, 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陈洪绶 陈洪绶幼年即展露 ...

  • “重脑力劳动者”何其芳爱书成癖

    文/晏砚砚 读<文人相重>,作者马靖云,文学研究所工作人员,接触的全是最领军的文学人物. 书后有何其芳开列的必读书目,约有二百多部. 我这一看,好家伙,五六七十年代的文人们读的书,大部分都 ...

  • 收藏成忠臣的画,是在收藏历史

    原创2021-06-15 09:43·作品会说话 古代的书画艺术品传承到今天,因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而成为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从古代到今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把眼光转向它. △成忠臣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