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记——广东省博物馆回顾(一)广博特展

/摄/张越

《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

广东省博物馆特展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世界了解中国,首先是从丝绸开始的。

明清时期,东西航路开通,丝绸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经广州运销到世界各地。从17世纪开始,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对欧洲社会而言,来自中国的丝织品是品味和地位的象征,是一种永不褪色的奢华时尚,更是历代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物质载体。

在“三城记”里粤港澳文博界许多重要文物亮相了

展览名称:《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

展览时间:2020-12-04 至 2021-04-11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3层书画展厅


▲仿陈伦炯四海全图(广州内段)

19 世纪 纸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藏

卷首为东半球图,主体画心描绘中国东部、南部沿海海域及陆地,采用自海面上方的鸟瞰视角绘制,多处有文字标注海岸、航路、岛礁、季风、洋流等影响航海与防御的资料。

陈伦炯(约1685-1748年),福建人,自幼随父往来东西洋,被梁启超誉为“航海探险家”。

第一部分“湾区旧貌”,通过一系列古地图和描绘粤港澳三地港口风光历史绘画还原16-19世纪中前叶粤港澳三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枢纽地位。

1.濠江渔歌

2.羊城帆影

▲黄埔帆影

煜呱 (活跃于 1840-1880年代)(传)

约1850年 布本油彩

香港艺术馆藏 何东爵士捐赠

3.香江往昔

广州、香港、澳门这一个盘踞在珠江口的“铁三角”,作为中外海上贸易的枢纽,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这一区域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囊括9座城市和2个特区,以中国0.6%的国土面积吸纳了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GDP,堪称“中国第一湾”。

而且展厅的陈列简直不要太养眼哦,各种材料绣品充分说明了明清时期拥有的精湛技艺……

广州开放的海上丝绸之路,即时对外贸易之路,也是经济交流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

第二部分“丝绸外销”是展览的主体和重点,从丝绸生产织造流程到不同制作工艺的外销丝绸精品展现中国丝绸在西方上流社会的风靡和追捧。

回眸

明清时期的广州府管辖地

广州府始设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下领连州(含阳山县、连山县)、南海县、番禺县、顺德县、东莞县等“一州十五县”。到了清代,花县被划给了广州,雍正五年(1727年),连州升为直隶州后从广州府分出,于是广州府便有十四个县。

明清时期广州府的管辖地比今天的要大得多,不仅囊括广州,还包括了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清远、惠州、香港和澳门。(如果把广州府放在今天统计GDP那就是王者了)

▲广州城图

1.丝绸生产

▲丝织品生产

19世纪 纸本水粉

香港艺术馆藏


2.提花织物

3.手绘丝绸

“粤纱广缎甲天下”

本次展览展示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澳门博物馆的外销画、丝绸布匹、手绘丝绸、家居用品、服装饰品等166个组合共211件展品。

我也特拍了几个,请欣赏。

4.刺绣丝绸

▲清

广绣八仙祝寿十一条屏风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围屏一组共11联,白缎地彩绣八仙贺寿图案。居中处尺幅最阔,丝绒绣一寿星老翁,各种祥瑞长寿之意的图案环绕其间,组成鹤鹿同春、五蝠捧寿的吉祥寓意。

寿星图左右各有四屏,分别绣八仙人物图案。最外侧两条窄屏,一屏绣太狮少狮图,取子嗣昌盛之意;另一屏绣鹤鹿同春,取长寿之意。屏风背后附“广东彩元字号”的广告单一份,对该绣品的经营者、绣庄地址、绣庄经营绣品的品种以及绣品的去向有详细记录。

▲清

白缎广绣“白云晚望”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绣画依据元代“羊城八景”中的其中两景绣制而成。

元代“羊城八景”分别是: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粤台秋色、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帘泉、景泰僧归、灵洲鳌负。

画面中的远山云霭,层林叠嶂,古刹院落,江水渔帆等细微之处,都通过不同的针法表现地淋漓尽致,各得其趣,颇具文人画的神韵。

绣画上方均仿墨书绣制题跋,分别是:“白云晚望第三景:白云山在城北十五里,高耸三百余丈,盘踞百里,上多白云,是郑安期飞仙景,泰禅师卓赐之处。”

全图以棕色、褐色、驼色、香色为主色,以深绿、浅绿、蓝色等为配色,既典雅古朴又鲜丽明快,充分体现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清代经粤海关出口的绣画,多是仿国画装裱成图轴、卷、围屏、联屏等形制,其中大幅绣画价格昂贵,向海关纳税需要缴纳白银1.2两。

▲清
白缎地广绣“羊城八景”挂屏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丝绸的传统纺织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体现了我们国人几千年来的智慧。

广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四大名绣之一。人物绣与花鸟绣等是广绣的特色产品,其中人物绣是广绣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根据画稿的不同要求,以虚实、施疏、层层叠绣、渗绣,线、面结合等不同的绣制方法达到形神兼备的中、外人士肖像。

▲清

蓝绸地广绣花鸟纹披肩

19世纪50-60年代

广东省博物馆藏

19世纪50-60年代,披肩尺寸增大,流苏增长,构图仍可以看到清晰的四角定位设计,常有一两个装饰边框,设计元素凸显中国风格。由于此时五彩绣花的比重较之前增加,兼绣线较之前增粗,以增强耐磨性,故披肩的重量也随之增加。

披肩是欧洲女性时装必不可少的配饰,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尼拉大披肩”。马尼拉曾经是西班牙进行国际贸易的中转站,当时广州-澳门-马尼拉-西属拉丁美洲这条贸易航线被称为“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时至今日,西班牙在重大节日时,女性依然保留着身着大披肩的传统;披肩也是热情奔放的弗拉门戈舞蹈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在科尔多瓦的五月十字架节期间,公共区域的阳台上甚至都要悬挂起五彩纷呈的各式大披肩以示庆祝。

展厅回溯了一些丝绸之路的历史。在清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间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广州海上丝绸大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并且一直延续和保持到鸦片战争前夕而不衰。而这在清代的外贸史上也是重要的转折点。进口商品中,鸦片逐渐占据了首位,并从原来的走私演化到合法化。

《三城记》的布展,空间合理,色调高雅。

这个展的主题是“丝绸外销”。“丝绸”是打开古中国贸易的大门。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丝织品,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亚洲、欧洲、非洲等地,粤港澳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部分“世界变局”讲述丝绸外销对世界和中国产生的影响。丝绸在中国对外交往的舞台上曾经流光溢彩、熠熠生辉,也曾历经坎坷,饱受磨难,中华民族艰难走过屈辱的百年世纪灾难。

澳门作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450多年前澳门已经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互联...

▲美的商行礼服衣盒 二十世纪上半叶 澳门博物馆藏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广绣业的繁荣时期。英国商人开始来样加工。由于来样设计色调丰富,突出了西洋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故对广绣产生深远的影响。广绣开始从民间小作坊的小批量生产逐渐向商品化大规模生产发展。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的广绣绣品大量生产,使之出口进入了全盛时期。

展厅还有房间室内装饰的展示,华丽又繁花似锦。

追溯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深厚历史渊源,是外销开放的氛围塑造了大湾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

众所周知,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时间2000多年,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

在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2018年4月,“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在广州成立。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丝绸文化深入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着其它的艺术,甚至促进一些新的艺术门类的产生。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并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从而构建新的文化。因此,其重点一是传承,即深入研究、理解、发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特征和价值;二是创新,即思考其对于当下和未来生活的意义。

那么在新时代下对于现在年轻人还有需要学习传统的手工纺织吗?

博物馆展厅同步也做了一个设计展也许这里会有答案。

2020年12月4日,筹备已久的广东省博物馆《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与《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美术学院馆校合作文创设计作品展》同步开幕。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3M层粤艺空间

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规划的范围包括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今天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二特区的概念,和明清时期的广州府辖境重合度非常高(只有肇庆市、惠州市两个地级市(清代均为府)和开平、恩平、鹤山、高明四个县级市(区)不在清代广州府的辖区之内)。

展览名称:《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

展览时间:2020-12-04 至 2021-04-11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3层书画展厅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展览,本次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澳门博物馆联合承办。首站于2020年12月4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之后将在香港和澳门两地巡展。

本次展览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湾区旧貌”,通过一系列古地图和描绘粤港澳三地港口风光历史绘画还原16-19世纪中前叶粤港澳三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枢纽地位。

第二部分“丝绸外销”是展览的主体和重点,从丝绸生产织造流程到不同制作工艺的外销丝绸精品展现中国丝绸在西方上流社会的风靡和追捧。

第三部分“世界变局”讲述丝绸外销对世界和中国产生的影响。丝绸在中国对外交往的舞台上曾经流光溢彩、熠熠生辉,也曾历经坎坷,饱受磨难,中华民族艰难走过屈辱的百年世纪灾难。

第四部分“今日湾区”讲述丝绸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为塑造、丰富湾区的文化内涵,增强、提升湾区的文化软实力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0)

相关推荐

  • 中国丝绸博物馆镇馆之宝!白缎刺绣阳伞:本想出国赚洋人的银子

    灶物者说 上个月去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展厅中,老远就看到一把白色带流苏的伞静静安置在一个独立展柜里,形状很"现代",马上就反应过来,这就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白缎刺绣人物太阳伞. ...

  • “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展

    精品文物介绍 澳门一景 约1665年 香港艺术馆藏 约翰·纽荷芙(Johan Nieuhof,1618-1672)于1655至1657年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前往中国,并将沿途所见事物记载下来,其后 ...

  • 2021祝你“金玉满堂”!/广州空降王室品牌珠宝展/什么版画拍卖身价翻十倍?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欢迎收看第133期"鹿见不评"! 在这里 ...

  • 边想边写: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文/海拔3500米 茯茶换盐 牛肉换粮 经书换金子 鸦片换银子 穿着褴褛的人并不知道丝绸为何物 河里淘金 山中挖煤 强盗,皇帝.僧侣.牧人.邮差在路上行走 飞雪.暴雨.白云.蓝天.老鹰在空中 ...

  • 唐蕃古道——广东省博物馆回顾(四)

    文/摄/张越 2020年12月我在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了"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 展览文物很多,但我只匆匆拍摄了几张展品.后续整理图片时发现这些物品精美且很有代表,它们本身 ...

  • 紫石凝英——广东省博物馆回顾(三)端砚艺术展览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砚赏 文/摄/张越 广东省博物馆,应该是端砚藏品数量最多,藏品质量最好的博物馆了. 到了展厅看端砚真是目不暇接,如果观摩这些砚台真是要化大半天的时间才会了解一二的. 因为展厅实在是 ...

  • 漆木精华——广东省博物馆回顾(二)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惊叹!金漆木雕太漂亮了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时间:长期有效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雕展厅 票价:免费不免票(要预约) 文/摄/张越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分源流篇.制作篇.艺术篇.器用篇.欣赏篇, ...

  • 【三城记-1】绍兴,谁说你不过如此?

    20190604 绍兴越城区-八字桥 写在前面: 2019年6月3号傍晚-5号中午,我在绍兴:5号下午-7号中午,我在杭州:7号下午-8号晚上,我在上海. 六天三城,这是关于绍兴的第一篇. 主要写作思 ...

  • 【三城记-2】杭州,人比景重要

    20190606 杭州-西湖区-南山路 写在前面: 6月5号下午-7号中午,我在杭州.两天两夜,没有认真看过一个景点.毕业游于我,本来就只局限于绍兴,杭州和上海,都只为见人. 那句在信纸上写过无数次的 ...

  • 【三城记-3】上海,绮丽又遥远的梦

    20190608 上海-外滩 写在前面: 6月7号下午-8号晚上,我在上海,匆忙之间,浮光掠影般,瞥了一眼这座绚丽摩登的城. 走马观花,去了复旦.外滩.南京路.上海书城.人民公园.情绪很多,记在下面了 ...

  • 【三城记-1】上海,没有白做的梦

    20200805 摄于上海外滩 写在前面: 去年6月3-8号,六天,独自初访三城,回去后写了三篇游记,上海排在最后一站. 彼时初见,刻骨铭心于外滩边的闪烁霓虹与陆离灯火:那时,我眯起眼在游记里写:上海 ...

  • 【三城记-2】杭州,你像一封没写地址的信

    20200806 摄于杭州西湖 写在前面: 二访杭州,依然是为访亲. 短短一天半,就近游了圈西湖,逛了御街,去了两个商场,停了一个书城,够了,又远远不够. 去年我在游记<杭州,人比景重要> ...

  • 【三城记-3】南京,天空一直都在,是云去了又来

    20200811 摄于南京禄口机场 写在前面: 飞机即刻起飞,飞往我亲爱的家乡,热辣辣的长沙.很奇妙的,没有不舍,相反,我像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 也许,旅行从来都只是一次短暂的出逃,生活的柴米油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