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中国史30:西晋的情况
中国历朝初起时定制度,都有个矫前代弊政的作法。汉代认为秦代的皇室太孤弱,天下有乱无力弹压,所以大封宗室为藩镇,结果就造成了吴楚七王之乱。西晋开国,鉴于汉、魏皆为权臣所篡,故也大树宗室以扶持皇室,结果就造成了八王之乱。
晋武帝于280年灭吴,290年即死,继承他的为晋惠帝。晋惠帝有些痴呆,根本无力任国事,武帝遗命皇后之父杨骏辅政。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为了争权,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将杨氏诛灭。杨氏覆灭后,朝政就落入汝南王司马亮之手,贾南风又指使司马玮杀掉司马亮,然后又以矫诏罪名杀了司马玮。这样一来西晋的朝权悉入贾南风之手,此事发生在291年。到了299年,还是为了争权,贾南风废杀了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当时掌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就起兵攻灭了贾氏。朝权从此即入司马伦之手,到了301年,他就废惠帝而自立。结果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军攻灭司马伦,迎惠帝复位。惠帝复位后,司马囧独掌朝权,司马颙又联合长沙王司马乂将司马囧攻灭。此后朝权又落入司马乂之手,司马颙又联合司马颖一起攻灭了司马乂。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又击败了司马颙和司马颖。到了307年,晋惠帝死,晋怀帝继位,司马越以太傅辅政。八王之乱到此才告一段落,从291年始扰攘了16年,最后7年更是大规模的持续内战,西晋王朝的元气经此一番丧乱也消耗殆尽了。
东汉以来,中国的国势不如西汉之盛,在边地上颇受北方民族的扰乱。不过此时北方民族的势力亦不张,所以未有大规模的侵入。不过时日久之,边区日渐凋敝,而边防亦空虚了。作为权宜之计,中国政府即允许边境上的游牧民族迁移到境内来,为自己抵御其他的游牧民族,此即所谓“保塞内附”。汉末、三国时天下大乱,边地上的游牧民族还曾经到内陆助战。到了晋初,边境上已遍布诸胡,辽东有鲜卑,河东有匈奴,北地、陇西有氐、羌。这些游牧民族以保塞为名自占地盘,其首领受朝廷的供养,本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西晋初亦对此情况有所警惕,但未几即遭大乱,未能加以处置。
304年,匈奴左部首领刘渊趁晋朝内乱之机,在左国城称汉王,史称其国为前赵。311年,司马越出兵讨伐前赵,结果病死军中,所部也为前赵大将石勒所灭。同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312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司马邺即位于长安。到了316年,刘曜又攻克长安,俘虏了晋愍帝。西晋至此覆亡,前后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