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回忆,也是救赎——《远山淡影》(十)

我觉得这本书从第一章看到第十章的时候,有必要回过来捋一捋。

全书从父母给小女儿起名字开始。父亲要给小女儿起个日本名字。而“我”坚决要给女儿起个英文名字。我是一个日本人,却不愿意让女儿有一个日本名字,这里面必有不堪回忆。

随着妮基回来,景子的上吊自杀,悦子展开二十几年前的回忆。而这个回忆是围绕一对母女佐知子和万里子及“我”(悦子)与二郎和绪方先生两条线展开。

佐知子的出现,先是从旁观者切入的,说她是冷漠的,傲慢的,是不合群的。而悦子说:而我觉得自己可以理解他的那种心情。因为我们己经看到了第十章,再回过来就理解她这句话。那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理解。

悦子是一个怀孕的女性,佐知子是有十岁孩子的母亲。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始终会感觉:悦子是一个好妈妈,佐知子是个糟糕的妈妈。佐知子跟悦子的第一次对话,就是围绕万里子展开的。大肚子的悦子追上了佐知子,上气不接下气。她这样追到佐知子的原因只有一个,她要告诉佐知子,她的女儿万里子跟两个男孩子打架,打的很凶,而且脸还打破了。佐知子反应并不是跟妈妈正常的反应,冷漠,还觉得好笑。然后匆匆忙忙的去城里了,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她去城里干嘛,后来联系全书知道她肯定会找那个美国人。准备离开日本去美国。而万里子在那个时候,一个十岁的孩子经常会说,那个女人,那个女人说要一只猫,那个女人要我到她家里去。

在第三章佐知子化了一个精致的妆去城里。她回到家里,发现万里子不见了。在悦子跟佐知子寻找万里子的过程中,明显会感觉到佐知子根本就不关心万里子的失踪。而是一路上甚至有点兴奋在跟悦子说,要去美国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悦子更关心万里子。在河的对面找到万里子。当时的描述是这样的,看见河边草地上离河很近的地方,躺着一捆什么东西?那个“一捆”,这个词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捆那就是应该有绳索。联系全书发现佐知子是去河对面自杀的。面对这样重大的一个事情,佐知子一言而避之,说万里子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的。那万里子为什么会提到那个女人,会去自杀。其实,这里面就会发现万里子在绝望,在恐惧,甚至用自杀的方式在恐吓妈妈,她不想同妈妈去美国。她不喜欢那个美国人。那么为什么万里子会极其讨厌那个美国人。联系全书会发现,万里子曾有个称职的爸爸,陪伴她七年。

最后佐知子还是带着万里子去了美国。被带离了故国的万里子,与这家人相处的得非常的糟糕。万里子只把自己关在她的房间,并上锁。完全的隔绝,不同桌吃饭,不清理衣服。她的房间有种发霉的味道。如果,万里子离开了自己的房间,那么这将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为就是要吵架了。最后万里子离家,去另外一座城市去生活,整整六年跟母亲完全切断了联系。最后在自己的房间里上吊自杀。

万里子自杀了,悦子听到万里子(景子)自杀了。悦子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甚至在我感到震惊之前——是:在他们发现之前,她那么吊着多久了。我感觉,悦子是预见到万里子会自杀的,而且是上吊自杀。一,在第三章里的时候,十岁的万里子已经到河对面尝试自杀。还有就是本书的第九章最后有一句:那天下午我看见了一个先兆,那天我脑子里闪过的可怕的画面。这个可怕的画面,就跟儿童谋杀案有关,发现一个小女孩被吊死在树上。

全书中,万里子跟佐知子最和谐的一次,就是他们去游玩的那一次。那时候的万里子得知可以回到安子阿姨那边去住。并可以留下她最关心的猫。她安定了,那一次是最安静的一次,也是最快乐的一次。用望远镜看这看那,而且还拿出了本子画画,而且画的时候她知道新的蜡笔画起来不怎么好。她还连抽了三次奖。那个时候的万里子的表现就是佐知子所说的,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她的反应会非常的机巧,而不是呆头呆脑。

佐知子并不想回到伯父家去。他说伯父家,只是空房子,就是坐在那里,慢慢的等老。佐知子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女性。她受到了她爸爸长期旅居在美国的影响。她认为美国才是女孩子成长的地方,日本不行。所以她拼了命都要去美国,而且把万里子带出去。佐知子对日本传统对女性的束缚,是排斥的。她有很多的梦想,她想成为女商人,她想成为演员,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是在日本就无法实现。

那么为什么石黑一雄,用这样的一个叙述方式来展开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不完整的,是零碎的,是模糊的。其实悦子深深的知道万里子的自杀,她有推不掉的责任。她的小女儿也知道,她母亲在深深的自责。妮基回来其实就是宽慰母亲,不要为景子的自杀而自责。而在整个回忆中,她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传统的日本女性贤惠,温婉。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另一个自己真实的自己佐知子相遇。在整个过程中,她完全是一个好妈妈的形象,去与万里子互动。她用传统母亲的这种方式去,关心爱抚着万里子。是不是也在暗示,如果可以重新来过,她将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关心,去爱着万里子。在文中我们也知道,悦子希望妮基结婚生个孩子,她想去做外婆,那么这个做外婆是不是也是一种赎罪的过程?

用叙述别人故事的方式回忆自己的过去。她与曾经的自己拉开距离,或者说当她躲在别人的故事背后的时候,她的罪孽感淡化。或许她如果不用这种剥离的方式,躲在别人故事的方式,可以不直接面对自己。如果直面自己会完全崩溃吧。

那我们再回过来,我们真的要去指责悦子吗?似乎也无法完全去指责她。造成悦子和万里子的悲剧心最大的罪魁祸首。是战争!战争似乎夺走了一切。在重建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藤原太太那样的。还是用妮基那句话来说吧:一定很不容易的,你做出了那些,妈妈。只是那句“你应该为你所做的感到自豪。”悦子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0)

相关推荐

  • 《禅与骨》:他人之艺术,自身之苦难

    利用类似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确认自己的身份,他对现实生活中母亲的冷落和疏离忠实地呈现了他的个人特质,他执着的是终极的自我认知,并非现实的一茶一饭一蔬,而这也正是他作为一个修行僧没有彻悟之处,他的高蹈充满 ...

  • 世上最不称职的妈妈《希尔顿家族》秘密

    像许多富贵名人家的孩子一样,帕丽斯·希尔顿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她的母亲凯瑟琳·伊丽莎白·希尔顿(Kathleen Elizabeth Hilton)是一位汲汲于社交的年轻女子,她嫁入了 ...

  • 【读书】开卷起疑——《远山淡影》(二)

    <远山淡影>第一.第二章 我不会领读,既不会旁征博引,也不会深入探究.我只能提供给大家一个点,而且只有一个点.就是我读文本浅薄感受.但这个点也受我知识与认知的局限会有所曲解.说老实话,这本 ...

  • 【读书】回忆是不可靠的——《远山淡影》(八)

    第九章   绪方先生找松田重夫是他的计划,非常重要的计划,这也是他的心结.明明特意去找松田重夫的,而他却要装出了一副偶然的样子.在极其不自然的交流之后.绪方先生终于问了关于<新教育文章文摘> ...

  • 【读书】先来说说作者——《远山淡影》(一)

    读书于我,不是必须的事.但长久不读,心里也是会不踏实的.哪怕不用眼睛看书,用耳朵听听,也是好的.最近被"大鱼共读"骗着去领读了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远山淡影>.为什么选了这 ...

  • 【读书】生命中最熟悉的痛——《远山淡影》(三)

    第三章 悦子和佐知子找到了万里子.在无人居住的河对面. 万里子受伤了,怎么受伤也成了个谜.从佐知子的嘴里得知是爬树摔下来的.而这并不是从万里子口中得知的.这里会让人隐隐的感觉到佐知子懂女儿,懂女儿所有 ...

  • 【读书】什么是民主?——《远山淡影》(四)

    第四章讲绪方先生跟二郎和我 . 绪方先生在儿子面前总有点小心翼翼,相反在儿媳妇面前反而放得开一点,更亲近一点.绪方先生总是盼二郎下班回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像一个孩子在等爸爸回来.这句话非常的有感 ...

  • 【读书】掩盖不了的兵荒马乱——《远山淡影》(五)

    第五章 那个美国人丢下佐知子携款跑了.明明这是佐知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早已是兵荒马乱.却不知为什么她还总是要表现出事态的发展都在她的意料.掌握之中.难道只有这样才不使自己完全崩溃,不使自己对生活完全 ...

  • 【读书】那次的快乐——《远山淡影》

    第七章 当有孩子们谋杀案后,佐知子对孩子更有耐心,更加随和.她也收到了伯父的来信,希望她能够回去同住.但佐知子并没有要回去的打算,也没有回信给伯父.佐知子可能跟表姐关系不好,吵过架.当悦子问起时,佐知 ...

  • 【读书】冲突——《远山淡影》(七)

    第八章 绪方先生与二郎起了冲突. 绪方先生最关心当然还是那件有侮家族名声的事,他一直在等二郎处理.显然二郎并不想去处理这件事,他只是在等绪方先生回家,这事就可以不了了之了.悦子对二郎的这种做法也是不赞 ...

  • 诺贝尔奖得主作品《远山淡影》——一部可当侦探小说读的伤痕文学

    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石黑一雄 2017年10月5日,当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一个日本人,却不是村上春树的时候,许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