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提到熙宁战争是怎么回事?宋朝和越南谁先挑的事儿?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越南的3天访问24日进入高潮。在越南首都河内国家会议中心,奥巴马发表长篇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引用了越南与北宋熙宁战争时期的越南名诗《南国山河》:“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那么,奥巴马提到的熙宁战争是怎么回事?这场战争究竟是哪一方先挑事?
熙宁战争既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统一计划的组成部分,也受到宋朝和交趾关系发展的影响。从丁部领开始,宋朝就仅册封交趾首领为交趾郡王,并逐步形成了交趾郡王、南平王、南越王依次进封的制度,未承认其“国”的地位。从丁部领至李天祚,除了丁部领和黎龙廷在位日短,未封南平王即去世,又因臣下篡权换代未获追赠,李阳焕因在位日短,只在死后追赠南平王外,只有李日尊一人未正常追赠南越王,其他首领均依次册封交趾郡王、南平王,死后赠南越王。这是淳熙元年以前宋朝对交趾典型的册封程序。这一册封制度源于宋朝视交趾为郡县的基本观念。
这一观念决定了宋朝不承认交趾为“国”并将统一交趾作为战略目标的基本政策。太平兴国五年(980),宋朝以黎桓胁主擅政为由发动了第一次以收复交趾为目的的战争。宋太宗在《征交趾诏》中说,交趾乘“唐宋继乱.区内剖分”之机, “遂为僭伪之邦”, “未归舆地之图”(《安南志略》卷二《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八月征交趾诏》)宋朝认定这是收复交趾的良机,但战争未如宋朝所愿一举平定交趾,反而以宋朝大败结束。
宋仁宗朝,交趾对宋朝的侵扰不断加剧,并不断蚕食宋朝边界,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交趾李朝在李德政和李日尊掌权的时候,国运日隆,李德政对北宋政府是表面臣服,内怀叛乱之心,他对待周边弱小政权恣意攻击。特别发兵攻征占城,对占城百姓大肆屠戮“追斩三万级……生擒五千余人……血塗兵刃,尸塞原野”(《大越史记全书》),掳人妻女,夺人财宝,充分暴露出李氏政权对外扩张之本质。
宋朝交趾独立地图
当然北宋政府对其亦是严加防范的,当交趾侵略占城的时候,北宋朝廷“访自唐以来所通道路凡十六处,令转运使杜杞度其要害而戍守之”(《文献通考》)。仁宗时北宋对交趾李朝的戒备政策,使得李德政不敢轻举妄动。
虽如此,但对边境的侵扰不断。嘉祐四年, 交趾侵扰钦州思禀管, 嘉祐五年,交趾、甲峒又侵扰邕州, 杀害了五个巡检。宋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对交趾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和措施:先是令桂州知州肖固到岂州, 会同转运使宋咸、提点刑狱李师中会商抗击交趾入侵事宜; 继而令余靖为广西体量安抚使, 并征调荆湖兵随行。
宋仁宗朝以后交趾加紧了对占城的控制,庆历四年(1044)、庆历六年(1046)、熙宁二年(1069)、熙宁七年(1074)、熙宁八年(1075)多次对占城用兵。
神宗即位后,李日尊自上帝号,表明交趾已经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意识和能力,侵略的本质和野心的膨胀使得交趾开始主动攻击宋政府。
熙宁年间宋朝与交趾之间的战祸, 一方面是由于交趾李朝建立后疯狂对外扩张领地,掠夺人畜造成可趁之机, 另一方面是由于宋朝皇祐以后对交趾实行一系列忍让的决定和措施所促成的。早在侬智高起兵反宗后, 邕州知州萧注就曾经指出: “ 交趾虽奉贡, 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 他还指出: “ 今日不取, 异日必为中国忧。” (《宋史·萧注传》)
到了熙宁时期的萧注已转而主和。他认为广西峒兵器甲皆非昔日可比,而“交人生聚教训又十五年矣.众不满万恐传者之误也”。他到任后“有献平交州者辄火其书”,将神宗的计划束之高阁。这时“沈起独言交州小丑无不可取之理。安石喜,乃罢注归,以起知桂州”(宋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熙宁六年(1073)二月沈起取代抵制对交趾用兵的萧注出任知桂州。沈起上任以后“一意事攻讨,妄言密受旨”,点集土丁。继沈起出任知桂州的刘彝更为激进强硬。他“遏绝其(交趾)表疏”, “妄意朝廷有攻取谋”,不仅继续点集土丁,且“集舟师寓教水战,故时交人与州县贸易一切禁止之”。沈起和刘彝在的举动使交趾明确无误地看到了战争的信号,于是先发制人,侵入宋朝。熙宁八年十一月,交趾李仁宗命检校太尉阮常傑“领水军出永安,攻钦、亷。宗亶领陆军,出永平,攻邕州”(《越史略》)“未旬日,攻陷钦、廉二州”。邕州在坚守四十二日后被攻陷。 “是役也所杀获邕、钦、廉三州人无虑十万”。(《宋史·沈起传》)
阮常傑率领交趾军于十一月二十日陷钦州,二十三日陷廉州,然后与宗亶合围邕州。邕州知州苏缄誓与城池共存亡,一方面组织军事力量抗击侵略, “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与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队,使分地自守”(《宋史·苏缄传》)。另一方面向刘彝请求援兵,刘彝派广西都监张守节帅兵救之,但是张守节逗留不进,苏缄又以腊书向提点刑狱宋球告急,宋球得知消息后, “惊泣,督( 张) 守节”。张守节才“皇恐,遽移屯大夹岭”,在昆仑关处与阮常傑遭遇, “不及阵,举军皆覆”(《宋史·苏缄传》)。
之后邕州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知州苏缄以城固守,多次击退交趾军队的进攻,并且沉重打击了交趾军队的嚣张气焰, “前后杀伤万五千余人,城中人心益固”(《长编》)。越史籍载: “我( 交趾) 为飞梯以临城,彼施以火炬,飞梯不能近。又以毒矢射之,城上人马死者相枕,彼以神臂弓发我( 交趾) 之象军,多有殪者,城高而坚,攻之四十余日,不能下。”(《越史略》) 阮常傑面临如此忠勇的苏缄颇无奈, “获宋人教以土囊傅城而登,常傑从之,城遂陷”(《越史略》)。城陷当日,苏緘仍然率领士兵奋力抗敌,乃曰: “吾义不死賊手! ”(《宋史·苏缄传》)
最终因寡不敌众,邕州城沦陷,其后遭到了交趾军的蹂躏, “乃尽杀吏民五万余人,是役也。所杀获邕、钦、廉三州人,无虑十万”(《越史略》)。苏缄则奔还州治,后纵火自焚,以身殉国。
邕州之战,苏缄以几千人的兵力抗击交趾数万大军,使交趾进一步攻掠北宋的计划受到重挫。阮常傑在取邕州后欲取桂州, “前锋行数舍,或见大兵自北南行,呼曰: '苏皇城领兵来报交趾之怨。’贼师惧,遂引归”(《长编》)。之后交趾军队从宋境撤出。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宋方开始对交趾进行军事反击。安南行营“次桂州,郭逵遣钤辖和斌等督水军涉海自广东入,诸军自广南入”瑏瑠。水陆大军汇集屯驻思明州,燕达将兵由太平寨破广源州。熙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郭逵带领大军举兵进入交趾界内,在决里隘与交趾开战,并取得胜利,史书载“贼以象拒战,逵使强弩射之, 以巨刀斩象鼻, 象却走,自践其军,大兵乘之,贼溃去”后攻占了机榔县,别将曲珍攻拔门州。二十一日郭逵兵次富良江( 今红河) ,双方在富良江相持四十日,交趾的军队死伤众多, “蹙入江水者不可胜数,水为之三日不流。杀其大将洪真太子,禽左郎将阮根”(《长编》)。李乾德(即李仁宗)上表乞降,纳苏、茂、思琅、门谅、广源五州之地。
熙宁战争结束后不久, 元丰元年, 交趾李乾德要求宋朝把战争期间宋朝收复的广源州及宋军攻占的其他地方送给交趾. 经交涉, 双方约定: 交趾须将战争期间掳掠去的邕、钦、廉三州居民1 千人遣返, 然后宋朝将交趾要求的地方赐给或交回他们。
交趾在拖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将221人遣送回来, 还有数百人被拘留, 而宋朝不仅把苏茂州、门州、桄榔县等地送给交趾, 而且还将宗属邕州管辖的广源州也送给了交趾。而对于这场战场究竟谁胜谁负,两方说法却互有抵牾。
战争结束后,神宗命中书、枢密院点检此次征安南行营的兵马数,所存不及一半。兵四万九千五百六人,马四千六百九十匹,除病死及事故,见存二万三千四百人,马三千一百七十四匹。在领土和疆域上来讲,宋方“仅得广源又不可守,竟弃之。生口十不得一,而朝廷财费亿万”(《东轩笔录》)
饶有意思的是, 交趾和宋朝的史籍都认为王安石是熙宁战争的始作俑者。《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七称,王安石秉政,用王韶取熙河,以章悖取湖北夔峡,“于是献言者谓交趾已为占城所取,众不满万,亦可计日取”(《长篇》)。《越史略》卷中和《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卷3记载与此略同。这是王安石和宋神宗共同的宏图。
熙宁初期,宋政府以丰财为要务,对待交趾方面则“戒敕边臣,抚慰交趾”。王安石认为宋政府这种被动防守、姑息纵容的态度反而会“致交趾之疑,盖朝廷未尝有此,而今有此,则彼安能不思其所以然乎? ”(《长篇》)神宗和王安石皆视交趾为中国郡县、意欲统一交趾。
王安石画像
由于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众多人反对,因此,后来书写此事的作者总是想要把交趾侵宋的罪责最终追溯到王安石头上来,出现史料内容互相抵牾的地方, 如前所述,《长编》记载说潘夙为了免于生事,把蒋圣谕调离他路,而《宋史·潘夙传》中说潘夙到任后“遂上书陈交趾可取状,且将发兵”。
《长编》中神宗一朝的史料来源于《神宗实录》和《四朝国史》,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这些史料在变法派与反变法派手里几经改动,深深的印着政治派别的印迹。《宋史》是在批判和歪曲王安石及其变法活动的大环境形成之下修撰的,书中把潘夙塑造成惹事之人,潘之所以要上书取交趾,是因为王安石当政期间有屡开边事的为政特色,这样书写就可以把罪责引导至王安石身上来。
如果说沈起等人是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授意之下有意挑衅交趾,那么宋政府至少应该有足够的武装力量保家卫国,而不至于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内接连失陷三州,造成极其被动的军事局面。同时也不会对沈起等人严惩不贷,所有客观事实表明,宋政府并非是挑起战争的主动方。
再来看交趾方面,居然为自己的入侵行为提出了三条冠冕堂皇的理由:
( 一) 所部之民亡叛入中国者,官吏容受庇匿,我遣使诉于桂管,不报,又遣使泛海诉于广州,亦不报,故我帅兵追捕亡叛者; ( 二) 桂管点阅峒丁,明言欲见讨伐; ( 三) 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济。(《安南志略》)
这些借口显然是非常可笑的,率兵追捕亡叛,却是攻人城池,杀人臣民。宋方点阅峒丁,作青苗、助役之法,都是宋的本国内政,交趾有什么权力到宋朝境内“拯济生民”?何况,名为拯济,实为屠戮,交趾军队在战争中“杀吏卒民丁五万余人; 并钦、廉死者十万人。并毁其城。”(《安南志略》) 财产损失更是无法统计,反而为宋朝臣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熙宁年间战争结束后, 宋朝与交趾关系比较稳定, 两国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边境的冲突也大为减少, 而且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步得到恢复。这一局面的形成, 一方面是由于熙宁战争后宋朝国力日衰, 特别是南宋偏安江南后, 日夜思虑金人的南侵, 无意也无力对交趾进行战争; 另方面是由于熙宁战争给了交趾统治者的扩张野心以有力的打击, 使交趾不敢轻易对我国进行挑衅。
参考资料:
《宋王朝与交趾关系叙论》粟冠昌,魏火贤
《宋王朝与交趾关系叙论》粟冠昌,魏火贤
《唐宋政治经济史论稿》作者: 黄纯艳
《熙宁末年宋交战争考述》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