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动症》

身体健全固然好,但完美的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很罕见的。几乎任何人, 都不可避免地在某种时刻出现身体上的某种问题。松下幸之助从20岁开始就患有咳血、尿血等疾病直到50岁,霍英东手指残疾,贝多芬成年耳聋,爱迪生自幼耳聋,罗斯福瘫痪……若特别强调身体因素,几乎是等不到这样完美的一天。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用自己身体的某种因素作为自己不成功的借口,逃避现实。

假如爱迪生说:“身体不好,我这辈子就完了。”假如松下幸之助说:“我吐血、咳血、尿血,我这辈子完了。”他们就真的完了。很多人抱怨:“哎呀,我完了,我上课不注意听讲,东西老记不住,别人上课都在听课。我老是听到鸟叫……我注意力涣散,现在记忆力大不如以前。”那什么时候你记忆力好呢?“初一的时候。”“我现在身体也不尽如人意,我初三的时候,跑步最快。”刚刚上了大学,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说:“我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其他人该怎么说呢?40岁、60岁的人会怎么说!

世界上根本没有人注意力不好,也没有人记忆力不良,凡是这种人,都是拿疾病作为借口。

20年后,你的儿子对你说:“妈,我注意力涣散。”你压根儿就不要相信。经常有家长对我说:“周教授,我孩子注意力涣散,带着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都看过了,整整跑了一年半。”我说:“没有任何人能治注意力涣散,这根本就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借口。”

还有家长说:“周教授,我孩子是多动症,上课老实不了10分钟,全国的医院都看遍了,就是治不好。”我做心理辅导30多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孩子是多动症患者,检验的方法很简单:你观察一下,你的孩子看动画片能不能安静10分钟?

但是有一句话,大家也要记住:“没什么不能没钱,有什么不能有病。” 一个人一生不得病、不感冒,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如果38岁就“戛然而止”了,得了重大疾病,那是人生不成功的一种象征。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疾病,是人生失败的一种表现。

摘自《应用心理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心理学与生活》,本周第32集:《索尼卯木肇头牛销售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