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抡最经典的一首词,诗中有画,辞意兼美,令人心醉
生活中我们经常觉得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可是话到嘴边,却又欲言又止。原来都是没有遇到知心人,正像古人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宋代就有一位诗人,平时缺乏一个能说知心话的人,偶然遇到一位无话不说的知己,下次就怀念不已。
踏莎行 宋代: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张抡,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生卒年均不详。他非常喜欢填词,每应召进献一首词,皇宫中即付之丝竹。乾道三年,高宗莅聚景园,张抡进献柳梢青词;淳熙六年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他又进献壶中天慢词,都得到很多赏赐。词人久在书房枯坐,一时也没有写诗的灵感,听见窗外鸟儿叽叽喳喳,不由得想出去溜达溜达。于是放下诗稿,带着书童,一起逛山。
山林中刚刚进入秋季,正是清爽秀丽。才走到山脚,一阵清风拂过,就觉得凉气袭人。林间溪水潺潺,头顶白云悠悠,山路蜿蜒曲折,密林深处,更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词人在山中徘徊,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远近高低的万般美景争艳斗奇,仿佛一幅立体的秋景图。枫叶红透,层林尽染,连绵到云彩边上。再往前走,却又换了一种色调,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如散金碎黄,镶嵌在万绿丛中,显得分外明丽。更有岩壑含翠、金英秀发的清幽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词人简直陶醉了,仿佛山林里的草木也有情义,秋天时就显出潇洒的姿容,情深意远,极尽赏爱之意。正所谓以画入诗,诗中有画,山中秋景胜绝,无处不美,目不暇接,词人用常见而又典型的景物,信笔挥洒,很轻松地就描绘出秋色之浓。张抡突出丹枫、黄花,而以碧云、幽岩作为陪衬,淡采素墨的背景中抹出浓烈之色,重笔濡染的衬底上点出鲜明之色。淡中见浓,浓中有淡,构成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秋山画卷,充分显示了词人摹写景物的才能。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词人却玩性正浓,依然兴致勃勃。小书童一路跟随,早已疲惫不堪,不仅腿脚乏力,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哪有闲心赏景,只是不敢多言。山林里天气晴朗,夜空如洗,月圆如轮,高挂林梢,正是赏月的大好时刻。词人忽然想起,平时他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彼此吟诗作对,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真是闲适惬意、怡然自得。
想到这,词人忽然就有了灵感,赶紧催促着小书童下山。书童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可以回家吃饭,听说还有美食好酒,立刻从树根上一咕噜爬起,树旁的野菊花也被他带落了好几片,在书童的衣襟上留下一抹淡香。
这首词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语言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淡泊的心境与清幽的月色交融在一起,词人此行不仅怡然自乐,还恍有所悟。“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也许词人正热切地期待着与“野人”的再次重聚,无拘无束地说些闲话,忘记尘世的各种烦恼,抛去那些不断延伸的愁思,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