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 道教历史文物

2018-09-15 16:05:50来源:吴足道分类:新闻阅读(134)

明正德款铜鎏金彩绘戎装真武坐像

一级 明代

尺寸:高68.5 cm 重44.2 kg

文物描述:铜铸鎏金。该像披发跣足,纹理清晰,双耳长厚,脸面圆润,双目微睁,嘴唇紧闭。身穿圆领重铠,佩戴护心镜,扎战裙。左右肩头各铸一凸形滚龙。两腿分开,坐在平面神位之上。左手平伸于腹前,大拇指内指,右手握剑(剑佚),虎口向上,置于大腿腿面。底座左右两侧均阴刻有铭文。

底座右侧阴刻铭文如下:正德十四年岁次壬辰七月十一日铸造禧送武当大顶供养如意吉祥

底座左侧阴刻铭文如下:大明/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祭/心善人□锡□□田玽王太等 师润

明代木雕彩绘五百灵官组像

三级文物 通高20-27cm重180-350 g

木雕彩绘,局部饰金。其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皁缘中衣,黑舃。

道教文献称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道时,其父令大臣五百寻之回朝,此五百官丁却执意学道,后皆证仙道,成为武当山的五百灵官,司察善罚恶之职。

石雕陈抟坐像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生于唐末,五代至宋初(公元870年~988年)著名道士。他先后于武当山玉虚岩、凌虚岩、白云岩、南岩、五龙祠、诵经台等处修道诵经,服气辟谷二十余年,梦感五亓龙君传授睡功,得“五雷蛰法”,一觉能睡半月,史称“睡仙”。宋太宗赐其号希夷先生。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华山莲花峰下坐化,死后容颜如生,肢体尚温,时有五色彩云围绕于山谷中,享年118岁。

此造像头戴五梁冠,身着敞袖官服,仪态端庄,线条自然流畅、比例准确,面部传神,是武当山遗存的宋代石刻艺术精品之一。陈抟擅长书法,多于行书,泼墨沉厚,雄浑有力,武当山两仪殿殿内仍存其卧书“福”、睡“寿”二墨宝。

陈抟卧“福”睡“寿”:因陈抟在武当山修炼期间,梦感五气龙君传授睡功,得“五雷蛰法”。陈抟不仅在道学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书法上也颇有功底,他在武当山修炼期间所书写的“福”、“寿”二字,刚柔并济,为后世文人所瞠目,至今仍存于南岩宫黄经堂墙壁之上。

砂岩器物座

该石雕原存于武当山宫观,砂岩质地,雕刻手法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舒展大方、底足翻卷自然,为武当山现存唯一的砂岩质地石雕,属明皇室御赐武当山安放香炉之用。

建筑装饰艺术

古代琉璃建筑构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在琉璃工艺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将琉璃釉涂在坯胎上烧制的各式各样的琉璃建筑构件。从实际功用上讲,琉璃瓦不吸水,降雨后屋面的荷重不会增加,从而保证了屋顶重量的稳定性,而且涂了琉璃釉后,瓦面变得十分光洁,雨水流动通畅,大大加强了屋面排水效果,解决了漏雨问题。后来逐渐演变为封建等级高低的一个代表,根据琉璃构件颜色、大小的不同反映出建筑等级的高低。

 琉璃走兽

仙人走兽分仙人和走兽两部分,其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最高为11个,每个走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

仙人走兽最早出现于汉朝的明器上,开始并没有固定的使用规则,元朝以前多为武将,后逐渐形成定制。位于最前端的是仙人,即仙人骑凤,后面是走兽,通常数量为奇数,9为最高,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但是在故宫的太和殿上,在斗牛之后又增加了一个行什,表示规格之高。其中龙、凤象征吉祥;狮子为镇山之王;天马、海马象征皇家威德通天入海;斗牛、押鱼可以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狻猊则为能食虎豹的异兽,象征百兽率从;獬豸善辨是非,象征皇家的所谓“正大光明”;行什似猴,为押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总之,屋脊上安装鸱吻走兽等物件作用有五个:一是平衡稳定,二是装饰、三是避邪,四是防火、五是防漏雨。

琉璃裙板

多做方形,依据位置不同,大小不一。为琉璃照壁下端的组成部分。其表面多做有不同花卉等图案,并施以彩釉。

琉璃岔角

因其使用位置而得名。多用于照壁壁心四角,均为三角形,主要起装饰作用。

木雕狮、木雕麒麟

雀替是中国建筑中的特殊名称, 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但是为纯装饰性构件,能增加梁头抗震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牛腿,安置在梁与柱交点的角落,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雀替从力学上的构件,逐渐发展成美学的构件,就像一对翅膀在柱的上部向两边伸出,一种生动的形式随着柱间框格而改变,轮廓由直线转变为柔和的曲线,由方形变成有趣而更为丰富、更自由的多边形。雀替有龙、凤、仙鹤、鹿、狮子、麒麟、金蟾等各种形式,雕法则有圆雕、浮雕、透雕等。这两个展柜中分别为木雕麒麟和木雕狮子,雕刻精美,技法娴熟,是武当山明代建筑遗存的原物,为木雕中的精品之作。

★ 玄天上帝圣旨牌

明 瓷质。 通高:110cm。整件文物由五部分组成。

★ 木雕漆绘明永乐圣旨牌

明永乐11(公元1413)年。 长:130,通高:113,厚:cm。

★ 青花瓷方供瓶

青花瓷,道教五供之一。这对瓷器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其工艺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时期。早期的方供瓶除了陈设之外,民间多用 于插花,布置厅堂。早期人们通常把方供瓶描述为“尊”。经过明嘉靖、万历两朝的发展,方供瓶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方供瓶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花卉花鸟等。方供瓶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方供瓶主要为三段式,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造型优美。

★ 青花瓷香炉

明代皇室御赐,道教五供之一。耳佚,方形。两侧绘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图案,另饰有山水人物以及缠枝纹等,其画工精细,烧造精良。

★ 铜铸鎏金烛台

明 铜质。通高: 口径:底径:cm。

★ 铁铸如意宝磬

明永乐11年工部铸造。 长:125 高:95cm。

★ 铜铸莲花灯

明 长:79 最大直径:38cm。

★ 铜铸鎏金双耳双环莲花宝瓶

明永乐十四年工部铸造。通高:127 腹部最大直径:25cm。

★ 铜铸鎏金九天玄女组像

宋 通高:70-73cm。

★馆藏精品—张三丰坐像

张三丰坐像 铜铸鎏金,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铸,通高141㎝。永乐初年,永乐皇帝多次下诏求见张三丰不遇,十分想念,特敕建宫观,按画师画像铸造奉祀,创造了中国帝王为一普通道士铸像建庙的奇迹。

★馆藏精品—真武修真全图

真武修真全图 明万历44年(公元1616年)工部勘铸,铜质。通高125㎝,直径63㎝,为武当三唯一一件武当微缩模型。其上铸造有古书名木、名人隐士、岩洞崖庙等重要名胜古迹,也是武当山珍贵的铜铸立体画。

★馆藏精品——玉璧

玉璧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碧玉。直径8㎝,厚0.3㎝,肉0.3㎝,好0.1㎝。1981年同金龙、山简一道出土,是建文号的孤品,十分珍贵。金龙、玉璧、山简被国家文物鉴定组组长单士元老人定为武当“镇山之宝”。

★馆藏精品——山简

山简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青石。高28.5㎝,宽7.2㎝,厚0.7㎝。1981年同金龙一道出土。

★馆藏精品——金龙

金龙,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赤金。长11.2㎝,高4.7㎝,重15g。1981年武当山紫霄宫赐剑台出土。湘王朱柏为祈求天下太平所举行醮事活动而制,即作法投简法器。

武当山--铜铸五显灵官组像

明 通高:61-68cm

御制铜铸鎏金灵官像

九曜星君组像

明 通高:61-73cm

铜铸灵官站像

明 原存武当山精品陈列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