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中医用葛根汤治疗鼻炎手记
现在,不知道中医的人少,但目前,真懂中医的人不多。何以见得?一乡下郎中,无名无实,你凭什么一副中药起手就六七十块钱?这么贵?乍听之下,说得好像很有道理,我竟无力反驳。中医这个行当真下贱,好像应该天生就是下苦力的,就应该廉价,自然恼火。这对真做中医的不公平!凭什么又值这么多钱呢?我也从来没掩饰过自己的野心,那就是有朝一日一定“打出名堂”来。今借机解惑,或让更多的有缘之人,真正了解“真正的中医”。
老话说行有行规,也正在想尽办法丰富自己,让自己一步步变得强壮。比如:麻黄、附子,皆猛悍之药,然如何能做到两全齐美,用其利,而避其弊呢。首先既要保证安全前提,又要用最有力量的方药,尽早帮患者摆脱痛苦,我心中自有我对中医的标准,“抓病机,有是证用是方”。用之对证,便真的效若桴鼓。古往今来,例证多多,经我之手一两次治愈的也屡见不鲜。
患者,女,39岁,于2015年6月10日,带着一种新奇的心情,从潍坊市里驱车而来就诊。
自诉,患过敏性鼻炎5、6年之久,久治不愈,不堪其苦。接下来更扑朔迷离、难以预测。患者感叹自个病难治,遍访中医虽说还是有效果,多初服小效,但久服无功。因而常常暂告一段落,最终再另谋高明。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又复发如故。
患友以一头黑发出现,也没有略施粉黛完全素颜,脸色灰暗,眼睛微有些肿,略显憔悴。询知,头痛、鼻痒、眼干痒难耐,时鼻塞流涕,迎风流泪畏光。精神委靡,情绪也不行多低沉,形寒肢冷不易出汗,颈肩常僵痛。头目不清,脑子老是忘事,反应迟钝。脸颊面斑,皮肤干燥下肢更为明显,脱发断发,上肢手臂布满老年斑。自觉心烦易怒,小腹多胀,小便不利,大便色黑干结多年,2日一行,伴痔疮。经量少,色暗於块,黄浊带。
在事先与患者沟通的时候,按常规问了一句:有什么要求?似乎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她的身上,走势无疑“中医年纪越大,就越会看病”。也很敏感率真,但有点偏急躁,好治吗?多长时间能治好?治好了还容易复发吗?我深深感到,她对年轻中医大夫一样疑问不少,摇摆不定,这在业界乃至整个中医圈里早已见怪不怪。幸好,其与力荐的大姐大私人关系素来就非常密切贴心,表达出对愈病的渴望,愿意让我试一试。
我喝了几口茶水,说道:您问得挺直接,要疗效,要看见,就是想怎么能把病治好?这是最重要的。我也要表达我的行医之道,一直是要使人确信,而不是盲信。也从不强求任何人,开方抓药服药,从来一贯如此。
患友听后很干脆,一切听您的安排。
言归正传。目前,今之中医者,会治病的倒是为数不多了。临床现状,中医也只认病名,不求病机,以至于用西医病名来套中医的方药,只要是炎症,一概用凉药,这些问题非常值得人深思。老中医呢,墩在炕上病人也会排长队等候,但就从不肯从细枝末节处着手,因主证微小,就早早放弃了对疾病真相的追索,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如此未必能做出大名堂来,反正总是喂不到那个点上。因为我知道,那些人浪得虚名的多,大多数的中医都是依照辨证分型来开处方,失眠动不动就加龙骨、牡蛎,一定不能算作一个好中医,就是针对“症状”来治疗,有多少是在“有为”而治啊?实际疗效上应该很值得怀疑。我平素里,治病只有阴阳、气血、六经的思路,没有"病"这个概念,看中的都是有病的人。
从临床实践来看,患者临床上有什么样的证候,必然会反映出相应病机。我据“主诉”发现,除了太阳经病和阳明经病,其它的经都没有病。全面分析六经病机辨证,认真进行鉴别诊断,为太阳伤寒阳明腑证。此案,针对外寒内淤这一病机,治则方药使之与病机吻合,随证施之,无汗的葛根汤证,有瘀血的桂枝茯苓丸汤证。方简量大效宏,的确可做到一方而终,继服且不复作。
处方:柴葛根60 生麻黄30 川桂枝20 杭白芍20 生甘草20 生姜30 乌红枣12枚 云茯苓30 生丹皮30 生赤芍30 山桃仁30 菟丝子30 10剂。水煎服,日一剂。
你这病?只要几百块钱就能搞定了,就放宽心服药便是。患者开玩笑说:既然跑到您这里来,也是有备而来,想必,您是见不得低成本制作。药费贵点没什么?只有疗效好就行。
闻此,有时候我还要为此抱怨上两句。我的很多作派都是反传统的,总之小作了会有各种脱离感,对我来说可能只是隔靴搔痒,不过瘾。因为,相比之下,乡下中医土郎中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愈发狭小已成定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往往患者来诊的要么久治不愈,要么痛不欲生。可是一旦就诊疗效差了,就很容易移情别恋,即便换人,首选也是名医或是老大夫。于是,也不难理解为何患者们总在“老人儿”处扎堆了。本来,我就是一个土里吧唧的草根医者,乡下郎中四无产品,凭什么招牌?就是靠疗效,一周药后即大效,用笨功夫服人。
二诊来到诊室,第一时间打招呼,至少证明了认可我的医术。告知,眼鼻不痒,一切症状消失。且感慨说:老弟医术高超,色斑药后也确有良效,都变小了,颜色淡了。还有,大便顺畅了,很舒服。并竖起大拇指,太棒了!呵呵,一介草民不过尔尔,在下应该感到万分荣幸才是。
不知道?今天你还觉得理亏吗。一点也不亏,这太出乎意料了,后悔没有早些来。为求根治,再讨良药。仍用原方,稍作增量。柴葛根60 生麻黄30 川桂枝30 杭白芍30 生甘草20 生姜30 乌红枣12枚 云茯苓30 生丹皮30 生赤芍30 山桃仁30 菟丝子30 10剂。嘱一剂药煎服二天,鼻炎面斑必该彻愈。柯韵伯说,要在六经中求根本,不在病名上求枝叶。这是叫重视人,辨识病机,不能计较追问病名。
私心揣度,中医是治人的学问。平时治病,葛根汤我用得算是比较多的,治疗的疾病以头面部的、五官腰、背、腿的病症为主,大多是头痛、颈腰椎病、关节炎、肩周炎、痤疮等等。主诉以现“头项强痛”之头昏、头重、头晕、肩颈酸沉重、腰背腿酸胀痛之证为依据,信手沾来,效果都比较好。
这群患者朋友全很正能量,就是朋友有啥说啥。喝茶的功夫说:未来会更好,大有可为。谢谢,只是我作为一个后学,真的是一个菜鸟而已,借你吉言,但愿吧!患友坦诚地问:为什么?因为自己在行医方面所坚持的,或个性化的东西,最为直接的,是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其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的效果。所谓的中药质量,药材从品种、种植、采收、炮制,饮片的道地质量、处方中药味的数量、药味的剂量调剂配伍、调剂过程的称量、煎煮、煎出量、服用量等诸多因素,处处影响着中药的疗效。有道是:种子质量好,才能顺利生宝宝。
在中国,“便宜”就是真理,大行其道。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讲究正统、高效、真实的中医渐渐被冷落。这与自身水平无关,内外大环境使然,虽然一己之力并不能改变土郎中的尴尬局面,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尽量保持着一些,正宗的中医血统。讲究品质第一和注重所含的化学成分,防止“中医毁在中药上”,乐此不疲。再者,我临证治重病大证,喜用大方开重剂,才能祛沉疴痼疾之重。或味多或剂重,一剂总量必然大了。侧重点亦不同,销售当中药价几何?自然是水涨船高,很可能遭人看不惯,自然会给常人带来误会。至于,只求疗效不认钱最终是怎样的一种效应,值得或者不值得,目前讨论该“药价几何”的议题,或许还为时尚早,还要慢慢观望。
中医职业本应当,以好好的给人看病为目的,“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少掺杂一些杂质,干得无愧于心,我就要这样快意江湖,张扬医者本性,不是在逼问之下,也不是在压力之下,是要让医道自然地呈现流露出来。一直认为,我只需尽力做好自己就行了,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这是我一贯的行医风格,从来没有后悔,都是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