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太阳痹症-三附子汤,附子桂枝干姜汤,羌活胜湿汤

昨天写了寒湿表实证麻黄加术汤,这是一种类型,还有属于寒湿痹症。《金匮要略》痉湿喝篇说:太阳病,关节疼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这里仲景单独强调湿导致的关节痛。桂枝附子汤,术附汤,甘草附子汤,后世称之三附子汤。属于寒湿痹,因此有必要列出。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白术附子汤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24、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按: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都能治疗身痛,药方相同点都有生姜大枣,不同点一个有桂枝,一个有白术,显然桂枝为了祛风,白术为了利湿,这是区别点。因此推测白术附子汤舌苔白腻,桂枝附子汤未必腻,病机分析白术附子汤治疗寒湿入侵经络,桂枝附子汤风寒入侵,都是温阳为基础。当然桂枝附子汤也会湿,只是较少而已。舌苔稍腻或者不明显。
而甘草附子汤,去生姜大枣,用白术附子桂枝加炙甘草增加补益之力。因此条文当中有“汗出短气,恶风不欲祛衣”语,因此三方比较本方侧重“虚”夹有风寒湿。
门纯德桂枝附子汤医案
1964年曾治一19岁的女性患者,当时患者因关节疼痛上楼都很困难,视其皮下结节较为严重,色发红,诊其脉并不洪大,询其也不想喝水,膝关节有时发冷有时发热,我当时就开了一剂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各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红枣四枚。第三天见到其父,他说今天女儿腿上的红疙瘩都没有了,疼痛也不明显了。后来又开了桂芍知母汤,嘱服5、6剂,又过了4、5年,有一次遇到了患者父亲,他告诉我说:”孩子服了那几付药后,到现在一直很好。“所以仲景的方是治本的,风湿可以治愈。此例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有皮下结节,西医检查一般抗链”O"高,认为是风湿结节,且红结节一般是按热证处理的,但前医多用寒药未效,而我用桂枝附子汤取效,可知此非热证。
门纯德白术附子汤医案
我用此方治疗四大类病证:
1>妇女不孕症(脾肾阳虚型,特别是肾阳虚型。)
2》男子阳痿(肾阳虚型)症见颜面苍白,手足厥冷,阳事不举,脉沉。鹿茸、肉苁蓉、仙灵脾等都是阴阳双补的药,除了附子、乌头是纯补阳的,其他药都不是。因此,肾阳虚型阳痿用白术附子汤,补阳效果非常好。
3》慢性腰疼,症见手足厥冷,且足冷更甚者。
4》习惯性流产:症见乳房发育不良,性冷淡,尺脉沉细,西医检查往往有子宫发育不全。用此方需要抓住四点:一是四肢厥冷,二是面色苍白,三是不想喝水,四是脉沉细。此方我临床应用较广,且疗效甚佳,所以我常说:“咱们开方不要贪大求多,方精药简往往有奇效。”
门纯德甘草附子汤医案

此方是《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的方子,也是我治疗寒痹的主要方子之一,要比桂枝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和白术附子汤的疗效好,应掌握寒痹的主证是:剧痛,关节不能屈伸。在我35、6岁的时候,我老家的南山有一人女患者当时30岁左右,因关节剧痛邀我到其家中诊治,到她家里后,我见患者在炕角上坐着,当她儿子从旁边爬过来时,她因害怕触动关节疼痛而惊叫,这正好符合“近之则痛剧”的条文。诊见,关节肿大发亮,局部发热,诊其脉沉,小腿以下发凉,当时疼得很严重,就开了甘草附子汤;炙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各三钱,嘱其服两剂,两付药后出现了奇效,关节肿消了,局部也不疼了。

从此病例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关节局部发热就不敢用热药。还需指出的是,用此方绝不能加减,也就是不能画蛇添足,如果变为腿疼,再加些牛膝、杜仲反而无效。我曾给太原一患者用此方治愈寒痹证,后来这人患者对我说:“门大夫,您开的这几味药,其他医生给我开的方子里都有,但是那些方子服了都没效,服了您的这个方子后效果就很好。”可见仲景的经方药味虽少,却能治好很顽固的疾病。

《温病条辨》四九、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吴鞠通自注:按寒湿伤表阳中经络之证,《金匮》论之甚详,兹不备录(指三附子汤)。独采叶案一条,以见湿寒、湿温不可混也。形寒脉缓,舌白不渴,而经络拘束,全系寒证,故以姜附温中,白术燥温,桂枝通行表阳也。
桂枝姜附汤(苦辛热法)
桂枝(六钱) 干姜(三钱) 白术(生,三钱) 熟附子(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服。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
4.1 羌活胜湿汤的别名
通气防风汤、通气防风散、胜湿汤
4.2 组成
羌活、独活各一钱,甘草(炙)、藁本、防风、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1]。
羌活6g、独活6g、藁本3g、防风3g、炙甘草3g、川芎3g、蔓荆子2g[2]
4.3 功能主治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具有祛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证。症见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2]。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痛项强,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
4.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㕮咀,都作一服[1]。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1]
上㕮咀,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
4.5 加减
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5分,轻者附子5分,重者川乌5分。
4.6 使用注意
风湿热及素体阴虚者应慎用。若下部之湿,当于利水法中求之,非本方所宜。[2]
4.7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多系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风湿之邪着于肌表所致。邪中于表,当从表解,使风湿之邪随汗而去,故治以祛风胜湿之法。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羌活能祛上部风湿,独活善于祛下部风湿,二者相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以防风、藁本为臣,祛太阳经风湿,且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善治头痛,与羌活、藁本、川芎同用,止痛作用尤为显著。炙甘草制诸药之峻,调药和中。
4.8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风湿在表的常用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寒湿重者,见身重尤以腰部沉重较甚者,加防己、附子,重者加制川乌;湿热身重,关节热痛,加苍术、黄柏、薏苡仁、防己等清热除湿。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属风湿在表者。
刘渡舟桂枝姜附汤案
许某某,女,65岁。1999年5月6日。中风半身
不遂,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腿痛甚,连及腰疼,背痛,周身沉重,大便少而不易解。舌红苔白腻滑。用桂枝姜附汤合羌活胜湿汤。处方:炮附子3g、干姜4g、桂枝6g、白术30g、羌活3克、独活3g、防风5克、藁本3克、川芎6克、蔓期子4克、炙甘草10g。7剂。
199年5月13日。服药背疼已愈,腿痛成轻,大便配解,腰仍疼。舌嫩红,苔白腻,用肾着汤。处方:茯苓30g、白术20g、炙甘草
6克、干姜14克、杜仲10g、川续断10g。7剂。(作者新撰刘渡舟医案)摘自张文选《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