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陶继新:“天下无敌”

作者简介

杨守菊,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教育部基础教育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优课”评审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程团队专家、山东省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
出版个人专著3部,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济南版)核心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7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近百场。

陶继新:“天下无敌”

认识陶继新老师十多年了。他在我心目中,和蔼、儒雅,高端、大气,让人仰视。前几天,偶然听一位老师说,陶继新名言:“天下无敌”。说者随口而出,并无内涵解释,虽与陶老师相识相知,但心底不觉咯噔了一下:陶老师很谦虚呀!自诩“天下无敌”,是否说错了?或许陶老师名气大了,年长开始居功自傲?心中不免泛起一层迷雾。

阳光灿烂的四月,《教育名家》编辑部在济南举办“第一届教育名家高端写作研修班”,陶老师是主讲嘉宾。带着对写作的期待和解谜之惑,4月10—11日我主动参加了这次高端培训。高端,因为要求参加者起点高,并热爱写作,只有50人的规模。第一天开幕式上,主持人热情地介绍陶老师: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校长领航工程齐鲁师范学院基地导师,《中国教育报》200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第四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年度人物卓越贡献奖获得者。出版专著60余本,在全国开始讲座近千场。我和陶老师认识十多年,在教师面前他始终是一个记者,一个普通的教育者,这时一种惭愧感觉自然潜入心底,陶老师如此之卓越成就,粉丝遍及教育领域,自诩“天下无敌”并无争议。就文化而言,这应是一种文化人格自信。
集体合影后,陶老师匆匆离开了。可我的心里还在琢磨着“天下无乱”之说。
直至4月11日上午聆听陶老师《写作的道与术》的报告,我才幡然领悟“天下无敌”之意。自然反思自己的误解,在陶老师面前似乎有点“小人之心”“小鸡肚肠”,从一个小视角理解陶老师的哲理语言和人生态度,他的“天下无敌”名言是一种超然脱俗的风骨,是一种人生境界高度,一种“大我、大爱”的格局。
陶老师演讲之后,我细细品味“天下无敌”之说,慢慢对陶老师不是敬仰,而是逐步理解了他的人生境界高度和宽度。
仁者,四海之内皆朋友。陶老师的人生可谓磨难多多。从郓城一中毕业后,在他人生黄金青春期曾一度遭受不公颇多,经历了不应该有的磨难,如被挨批,人格侮辱,背井离乡,其中三年时间,穿行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之间,东躲西藏,拉排车,住无定所。这样的生活前后有十年时间,处于社会最底层,用他的话说是典型的“少也贱”者。他认为,正是这种长期饱尝被迫害与劳作之苦,让他产生了“天下无敌”、四海之内皆朋友的人生领悟,而且由悟到行,也成了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于是,在他的人生路上,不管年龄老幼,不管职务高低,不管名气大小,不管对他友善还是攻击,都持一种仁爱、善意的态度。与人交流,他总是首先给以肯定和鼓励,给人信心和希望。独特的生命阅历,让陶老师拥有了总是看到别人优长的心灵,笃行“在这个世界上,我一个敌人也没有。”即使对那些行为极端者,包括几乎致他于死地的人,也一点没有报复之心,而是宽容他们,甚至感谢他们。因为没有他们那么重的打击,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品质。“君子无人而无不得焉”是陶老师欣赏的,正因如此,才让陶老师有了“仁者不忧”的气度与品格。
智者,人生有涯学无涯。陶老师乐于读书学习是出了名的。从49岁开始,他开始背诵《论语》,游弋于经典文化的浩瀚大海之中。从《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史记》等中国传统优秀经典文化,到《拉卡拉马佐夫兄弟》《日瓦格医生》《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
等世界名著,他自嘲“一往情深”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一般每天不少于3个小时的阅读甚至背诵,让他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优质语言体系。阅读已与他生命生活连在一起,他认为如果不阅读生命和生命毫无意义,所以每年除夕及春节都是在办公室里渡过的,独自享受写作的愉快。
近几年,通过喜马拉雅听经典名著已成为陶老师阅读的重要方式,通过电脑打字更成了他写作的生命常态,他采访带着可以转成文字的录音笔,听喜马拉雅则配备了蓝牙,如此之“赶潮流”,常让一些年轻人望洋兴叹。
正是由于大量经典的浸润,让陶老师成为我们眼中无所不知的“图书馆”,随口吐出的名言名句,大段吟诵的经典段落,让他的言谈自然中又充沛着文气。丰厚的学识,勤奋的写作,让他有了著作等身丰硕收获。更为重要的是,生命深处经典的滋养,使陶老师拥有了一生幸福的资本。
勇者,精神高贵敏于行。陶老师的人生,是一个文化不断升值的过程,是躬身“行”走的楷模。他坚信:没有实实在在在的“行”,所有的说辞都毫无意义。在山东教育社工作的25年里,除了在社里工作与读书,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各地听课、采访,还主动策划举办系列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有时,甚至自掏腰包解决嘉宾的往返路费。任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后,依然没有停下“行”的脚步,开设专栏,坚持每月亲笔撰写一篇1万字左右的长篇报道。2008年退休之后,“行”的范围更大,每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在全国各地采访。《中国教育报》先后开设了《陶继新对话名校长》《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陶继新论道名校》栏目,《新教师》开设了《陶继新论道名师》栏目,《教育名家》开设了《陶继新论教》栏目等栏。三十多年如一日在近三十个省份“行”走,倾心于教育事业发展,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
有人曾经问陶老师,你长年累月“行”在各地,难道不苦不累吗?陶老师总是笑着反问,你看我累吗?对方总是摇摇头“看你精神着呢!”陶老师之所以精神焕发,究其根本,是他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高贵。他从不把生命的能量耗费在无意义的口舌上,而是一如既往地“行”走在的祖国教育的大地上。
我也曾有过好奇,陶老师采访那么忙,哪有时间梳理文字,撰写文章呢?原来,陶老师有绝招。他用五笔输入法,一边采访,一边飞快地打字,常常是对话结束了,文稿不长时间也就形成了。据说,陶老师的“打字神功”还有一个故事呢。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脑刚刚问世,单位请专家进行电脑使用培训时,陶老师刚好出差了,自然没有学习拼音输入。后来,陶老师硬是背下了五笔输入法的字根,勤于练习,居然成为打字飞快者。陶老师的“不惧”困难和“勇”也是出了名的。
礼者,文质彬彬真君子。陶老师温文尔雅、谦和有加,虽70有余,依旧身材挺拔,精神矍铄。3个多小时的报告,娓娓道来,语调平和,不急不缓。讲到重要之处,他还起身站立,以示对听讲者的尊重。会议中间休息,不少老师挤到台前,请求与陶老师合影。他总是微笑着一一听从老师们的“吩咐”和“摆布”。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每每照完,他总是弯下身子,谦逊地对拍摄者点头道声“谢谢”。原定10分钟的休息时间,满足不了众多崇拜者的合影需求,以致再开始讲课时已经超时,
陶老师脸带愧色地向听课老师道歉:“对不起,耽误大家时间了。”其实,真正对不起的是我们这些听课者。我们没有给他留下喝水的时候,也没有让他休息,甚至让他解决自身之便的机会都没给。难怪整整一个上午的讲座,他几乎喝一口水也没有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天下无敌”,不是让人仰视,而是以人格引导,做一个谦逊的人,以踏实、勤奋、智慧、涵养书写人生,书写大爱无疆境界。
本文发表于2021年第5期《教育名家》。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