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与科学的生活方式
调研结果表明,健身气功的功能和作用不仅可以健体强身,而且已经直接渗透到练习者的日常生活,影响着练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在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对学员问这样两个问题:1.你为什么参加健身气功锻炼?2.参加健身气功锻炼有什么收获?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大都是:为了身体健康。而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往往就很多,如:我的身体好多了;我的心态更平静了;我对生活更有信心了;我对他人和动物更有爱心了;我的养生知识更丰富了;我的生活更有规律,更有乐趣了;我更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了。这正是当今社会人们渴望的状态。国际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也不仅仅只限于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well-been)。这就说明以身心结合、养练结合为核心的健身气功可以帮助人们走向健康、安宁、和谐。
一、什么是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活动,“方式”是指手段和途径。生活方式就是指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手段和途径。生活方式在我们健康和寿命中占的比例是多大呢?俄罗斯的一项调查发现,人的健康只有15%取决于医学和药物,85%取决于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比例则为:生活方式占60%,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可见生活方式是当今社会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科学的,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就会较高;反之则易患疾病,出现早衰,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呢?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了世界预防医学的最新成果后,于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16个字正是对科学生活方式最精要的描述。
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二、科学生活方式和中医养生的关系
成书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说,中国古人早就懂得不良生活方式给人们健康和寿命带来的危害和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包括调养精神、调理饮食、起居有常、适应环境、运动躯体、房事调摄、劳逸适度和药食并举等,上述理论与方法已经涵盖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6字内容,而且更加全面和详细。由此说明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学说在文明发达的今天,意义尤为深远。
三、健身气功和中医养生的关系
从气功的起源、发展、手段、方法、目的和作用来看,健身气功是中国起源最早的古代体育项目之一,并且与中医养生紧密相连。其理由有五:1.古代许多精于气功者既是养生家,还是著名中医。如华佗、嵇康、葛洪、颜之推、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等。2.中华传统养生提倡未病先防,《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而“治未病”的主要手段则是遵照了《吕氏春秋·尽数篇》中提到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华佗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等理论,并以此产生了健身气功。3.从古今文献上看,健身气功和中华传统养生是同时出现的,如: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既有《导引图》又有《养生方》;或者同刊载在一本书内,如:《云笈七签》、《遵生八卷》、《万寿仙书》等;或者干脆冠以养生法名称,如:《孙真人养生法》、《导引养生法》、《导引养生功》等。4.从功法理论来看,大都包括中医养生的内容,并且其手段是气功锻炼,而目的就是保养精、气、神,追求长生的。5.在各种版本的中医和中医养生学教材中,健身气功被列为中医养生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和于术数”就是指当今的健身气功练习。这样一来,我们通过学练健身气功,就可以很好地实践中医养生,进而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打下基础。
四、健身气功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关系
健身气功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关系是通过中医养生而形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直接的关系,如健身气功功法的“熊经鸟伸”和科学生活方式提倡的适量运动。有一部分是直接和间接共同存在的,如健身气功的调神和科学生活方式提倡的心理平衡。还有一部分是间接的,如中医养生与科学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等。
五、健身气功在实践科学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一)健身气功是科学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健身气功是以熊经鸟伸的身体运动,以吹呴呼吸的调息练习和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意念活动为基本手段的自我锻炼。其基本原理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养身莫善于习动”(清.颜习斋《言行录》)。基本目的就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庄子·刻意》)。基本特点就是“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基本要求就是“劳不使极”,“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和“人体欲得劳动,但不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华佗传》)。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评价标准就是“微微出汗而不喘”。具体功法包括运动强度适宜、节奏鲜明、符合现代有氧运动特点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加之练功时,要求练习者排除杂念,平静情绪,意识引导动作,并与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相配合,这比之现代风靡全球的有氧运动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实践证明,人们通过练习上述功法,可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内脏机能、放松身心、消除脂肪的目的。可见健身气功本身就是科学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适量运动,并且由于它讲究整体调摄,内外兼修的练习,故在改善人体身心健康方面又有其独特的功能。
(二)健身气功可以使人心理平衡
其一,健身气功的练习包括用意的调心练习,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思想集中,大脑净化,情绪平静,这样就可以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使人心理平衡,对不良情绪的控制能力增强。
其二,健身气功的文化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和之道、中庸之道、阴阳平衡、重视养性,认为“七情”太过会伤及“五脏”,讲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并贯穿于整个功法的动作结构中,使人在学练中受到熏陶,从而起到调养心神的作用。
其三,健身气功大都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讲究“慎独”,遇事不争强好胜,不走极端,与人为善,心胸坦荡,从而更加融洽自己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使自己心情愉快。
(三)健身气功有利于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进行健身气功锻炼的人,因为是从健康长寿出发,所以对自己的养生行为特别注意。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重视后,不仅可树立养生理念、获得养生知识,还会自觉地去进行养生实践。包括:调养精神、调节饮食、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食药并举、房事有节、戒烟少酒、趋利避害和道德涵养等。往往会听到练功者说:“我是练功之人,不抽烟。”说明习练者往往更严于律己,这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六、健身气功是引导人们走向科学生活方式的桥梁
中国的传统健身术自产生以来,历来就不乏道家、儒家、释家、医家、武术家和养生家的参与,最为突出的是紧密结合了中医养生理论,使其在功法上日臻完善,功理上更加科学。在功法编排中,也力求和中医养生紧密联系,重视应用调理后天(意守丹田)、补益先天(以腰为轴)的动作;在动作造型上注意模仿鹤、龟等长寿动物;大量使用鹤、鹿、龟、寿、还童和延年等养生长寿的词语,如“摩运寿眉”、“白鹤亮翅”、“神龟服气”等,使得练习者在学练功法的同时,建立科学生活方式的理念,树立长寿信心。
健身气功从来就不是以孤立的功法形式出现的,它还包括养生长寿知识、功法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其他健身锻炼所没有的,这就给健身气功爱好者学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提供了条件。所以,要使自己健康长寿,就必须懂得养生知识,也就是说要掌握科学的保健和锻炼知识。
进行健身气功练习,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练习本身,而是为了健康长寿,这样,学练功法的同时,练习者自然不会只是关心技术,而会更多关注学习和积累养生保健知识,从而使其健身练习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由于你掌握了养生知识,知道锻炼的重要性,学到了更有效的锻炼方法,练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练习的效果也会更好,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古人讲“练功求道”,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今社会,习练健身气功追求的就是养生之道,就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