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苦难与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斗争之路,更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三大远征之首。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波澜壮阔而又异常艰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1934年10月16日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集结完毕,部队集结于都期间,各部队进行了兵员、武器弹药、粮款的补充,8.6万红军主力在一个县内集结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可见效率之高,速度之快。1934年10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全州、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湘江血战使中央红军也损失惨重,也暴露了左倾错误路线带来的严重问题。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便是著名的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而召开的,会议确立以毛主席为代表的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3月之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面对如此困境,党的领导人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进行了四渡赤水这场决定性的战役,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1935年5月3日,军委同志接受抢夺皎平渡的任务,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国军探子到南岸查探情况的,红军乘坐两条船悄悄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不留戒心,红军同志来了个突袭,一举消灭敌军,控制了两岸渡口。
1935年5月24日-25日,红一军一营营长孙继先亲自挑选十七名勇士,在敌人视为插翅难逃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一个营,巩固了渡河点,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中央红军部队强渡大渡河以后,沿大渡河由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二连连长和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夺下桥头,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1935年6月初,红军经历了最艰苦的一段路程,翻越了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白雪皑皑的夹金雪山,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又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等雪山。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懋(mao)功,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会师,21日晚,红一、四方面军举行了联欢会。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这是另一段更加艰辛的过程。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其间环境极其恶劣,泥沼、毒水、毒草等数不胜数,军队又处于缺衣少粮的情况,误食毒水毒草而牺牲的红军同志不在少数,后来的红军是可以说是在循着战友的尸体艰难前行。
1935年9月17日,在腊子口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役,领导人清楚地知道,腊子口再艰险,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9月17日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持续两年,转战14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长征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度过。据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20多座崇山峻岭,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4条河流;经过14个省区;占领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追击的国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约35.5公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速度,可说近乎奇迹,斯诺无限感慨地在西行漫记里写道: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与长征相比,公元前二世纪,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只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夏日远足。
长征最能体现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坚毅执着的精神,为了胜利,忍饥挨饿,一往无前,为了一个不能确定的未来新中国英勇地做出牺牲。英雄前辈们的精神生生不息,当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必将重回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