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因先贤
阳光,依然灿烂,火光四射。每个夏天也都一样 ,无处不在的骄阳,无处不有的热浪。骄阳暴露了夏的皮囊,热浪凸显了夏的本性。 也许这里的夏天尤为特别,午后有雷阵雨,是为惯例 。雷雨过后,又是艳阳高照。而时值端午 ,遭逢下雨天,也并不为怪。也可以兀自调侃“每逢端午雨纷纷,粽叶飘香情深深 ”,每年的这个时刻,也总会让人情难自已、言不由衷。对于这样一个流传千年的民间习俗,却让人在闲暇之余思绪万千。不管是“画舸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鬥时新”的景象,还是“晓糁浦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的惆怅;不论是“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的悲愤,还是“家酿寄君须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的遗憾,却在千百年之后 ,其人其事,天地昭彰,日月齐辉,深入民心!
清晨,翻开书卷 ,重温金典。不读《离骚》,枉为华夏人!那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赫然入目,又与太白“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有得一比。历朝历代的文化大家里,能有如此见识者,堪当凤毛麟角!三闾大夫既已志存高远,自当心怀社稷,亦是身先士卒,为动荡不安的时代树立了一面不朽的旗帜,无疑给后世子孙留下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导向。谁会想到,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节日 ,竟然是因为一些爱国之士的壮烈殉国而起?有人会问:那些用生命换来的名节到底值不值?无需多言,其实时间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也曾想起什么 ,那个峨冠博带的先行者,却用他英勇无畏的壮举 ,为我们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
在即,只要稍稍沉思冥想片刻,就能幡然醒悟,为那个令人扼腕的时代愤愤不平。那该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闭上眼,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的凄凉场景便浮现出来,在那样“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的严峻形势下,对于一个沉迷声色犬马、江河日下的国度,哪有什么希望可言?纵然一腔热血斗志昂扬,怕也是对牛弹琴无济于事啊!在报国无门之际,走投无路之时,还什么更好的打算?作为一朝臣子,居然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怕也只有选择“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的绝境了。
在即,谁会想到 ,一个义无反顾的慷慨之举 ,在时代的洪流里掀起了一朵浪花 ,不知不觉就惊艳了千年。千年之后 ,被人惦记,被人缅怀,被人牵挂,这又该需要多大的格局和胸怀?一个被世人奉若神明的人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作为风尘仆仆的大楚贤达,作为忧国忧民的忠臣良将,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陷入危难、沦为刀俎鱼肉 ?又怎愿国破家亡之境面前而身陷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之中?如此隔岸观火,怕也心急如焚,着实也让人揪心难耐啊!作为一个素有远见卓识的当朝元老,他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日削月割?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社会精英,他又怎么甘愿等闲视之、坐以待毙 ?
诚然,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也不能湮灭我们对仁人志士的盛赞。一个素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人物 ,他的骨子里无时不刻都在流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血;一个洁身自好不沾污垢的士大夫,他的思想里从一而终都镌刻着对国家的信仰和赤忱。且不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怜悯之心,且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恻隐之心,就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决心,就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高洁,也就足以让后生晚辈肃然起敬。一个集才华与智慧于一身的栋梁之才,却也给那个时代做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抗争 和挣扎。也让后之来者,无不为之动容,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诚然,在这样盛大的节日 ,也只能遥寄那份掩藏于心的久违的安康。这样一份安康,可寄予千里之外的亲眷 ,也可寄予千年之前的古人。也正是那样一段深沉厚重的历史进程,因为一些有为之士和有志之人的赴汤蹈火,才有了继往开来的新天地,才有了掷地有声的千年不绝的回响。并非只是端午,也更让人体悟到那样一种时代沧桑感,一种民族的自尊心。这,不仅仅只是吃粽子的仪式感,不仅仅只是赛龙舟的兴致 ,不仅仅是挂菖蒲的习俗,不仅仅是佩香囊的情致,不仅仅是饮雄黄酒的豪爽……还有更多的历史情节和人文精神,一切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也曾让人觉得,假日就是快乐 。可是,像这样庄重的节日,何来快乐呢?深夜来临,只想做一个梦 ,独对呜咽咆哮的汨罗江,仿佛向世人诉说千年之前的恩恩怨怨,我们又将作何感想呢?
适逢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因先贤。
遥望楚江空渺渺,沉吟侧畔已千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