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城市群轨道交通批复、运营及十四五规划情况
中原城市群
一、批复情况
二、运营情况
三、十四五规划
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全面提升综合运输网络效应、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
打造多向连通的骨干运输通道
提升京港澳、陆桥、济郑渝、太郑合等“米”字形通道,拓展完善二广、大广、晋豫鲁、沪陕等“井”字形通道,布局新增北沿黄和宁洛通道,形成多向立体、内联外通的“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推动米字形高铁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完善普速铁路网,加强通江达海水运通道建设。织密高速公路网络,建成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推进“两圈三山六通道”高速公路建设,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
建设立体互联的内畅网络
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城际和绕城快速路建设,推动毗邻城市间直连直通。完善高品质公路网,畅通普通干线公路国道主干线和瓶颈路,畅连高速公路出入口、主要景区等重要节点。建设沿黄高速公路和南北岸沿黄快速通道,科学加密跨黄河桥。加快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和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厂进村出海”工程,提升城乡寄送普惠共享水平。
构筑多层级的综合交通枢纽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提升郑州国际性和洛阳、商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支持南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建设,完善郑州铁路枢纽“四主多辅”客站布局。加快洛阳综合枢纽场站建设,推动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迈进。推动干线、支线、通用机场协同发展,改扩建既有机场,形成“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
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效能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完善城际快速通勤系统,探索“一票制”客运服务,促进不同运输方式运力、班次和信息对接,鼓励开展空铁、公铁、公空等联程运输,推动安检流程优化和跨方式互认。推广出行即服务模式,有序推进共享出行、运游融合、定制客运等新业态公众出行服务。推广货运“一单制”服务,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标准规则衔接、信息互联共享。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广无感支付、无感安检等服务。
关中城市群
一、批复情况
二、运营情况
三、十四五规划
推进交通强省建设
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建设枢纽交通、综合交通、人民满意交通为引领,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交通的战略支撑能力。到2025年,全省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交通网络布局更加优化,高效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提升铁路网。按照“完善骨架、强化周边”的思路,推进“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包海大通道在陕路段建设,实现关中、陕南、陕北要素流动快捷畅通。适时启动绥德至太原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陕西铁路网,巩固枢纽地位。推进西平铁路增建二线和一批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干支协调的集疏运系统。到2025年铁路营运里程争取达到65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争取达到1500公里。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完善西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布局,推进“多轨有效衔接”“多网有机融合”,提升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序推动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建设,适度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向中心城区外围延伸,支持有需求的市(区)优先推动地面公共交通发展,提升地面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到2025年,西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22公里。
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
以西咸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以构建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为路径,以促进西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建设现代化西安都市圈。
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一核,即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和西咸新区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一轴,即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两翼,即南部秦岭生态文化提升区和北部渭北产业转移承载区;三区,即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多组团,即以高陵、临潼、三原为主体的渭北先进制造业组团,以富平、阎良为主体的航空产业组团,以临潼、蓝田为主体的旅游休闲组团,以武功、周至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组团,以乾县、礼泉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组团。
深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加强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发展战略统筹,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合作互助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制度设计,着力在空间规划对接、产业布局协同、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开放便捷、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动市政、能源、信息等对接联网。按照板块相近、布局合理、功能明晰原则,优化西咸新区五大新城与西安七大开发区、咸阳高新区产业发展格局,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协作配套、联系紧密、特点鲜明的产业集群。发挥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综合功能,完善西安代管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激发新区发展活力。
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发挥西安带动作用和咸阳、渭南、铜川、杨凌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编制西安都市圈产业发展地图,制定区域产业布局指南,搭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平台。提升西安综合服务、产业辐射和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引导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推动一般制造业向都市圈梯度转移,形成梯次配套、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探索建立税收共享、统计核算机制,推动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实现“管理+品牌+资源”高效叠加。
加强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步伐。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强化一体化发展和衔接协同,有序推动西安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产业园区适度延伸,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合理加密快速公路通道,加快打通一批城际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有序推动城际公路市政化和城际客运公交化。扩大西安公共服务辐射半径,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鼓励共享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场馆,推动公交卡等通用,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北部湾城市群
一、批复情况
二、运营情况
三、十四五规划
广西
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加快构建连接周边中心城市的高标准出省高铁客运通道,着力打造北部湾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实现高铁动车运营总里程达3000 公里。
建设高效的干线网。补强普速铁路网,打通瓶颈路段、提升既有路网质量、实现主要通道客货分线,形成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普速铁路网。
建设广泛的基础网。加快建设连通北部湾港、西江重要港口及重点园区的支专线铁路。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优先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有序推进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畅通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完善西南、中南地区连接北部湾出海口的主通道,加快建设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力争新开工南宁经桂林至衡阳高速铁路、黄桶至百色铁路、贵阳经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等一批干线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开展湘桂运河前期工作,形成南北贯通、出海出边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通道,重点推进南宁经玉林经岑溪至深圳高速铁路、柳州经梧州至广州铁路、南宁经玉林至珠海高速公路、南宁至梧州3000 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西联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东接粤港澳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专栏22 交通强区建设重大项目
铁路:建设南宁经桂林至衡阳、南宁至深圳高铁玉林至深圳段、合浦至湛江等高速铁路;建设黄桶至百色、柳州经梧州至广州、云桂沿边、岑溪至罗定等普速铁路;推动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线等既有线扩能改造;建设南宁市郊机场线和武鸣线等市域(郊)铁路;建设南宁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柳州城市轨道交通1 号线和2 号线。规划研究柳州经河池至百色、贺州经梧州至玉林、大塘至吴圩机场动车联线、怀化至桂林等铁路(高铁)。
重要枢纽:建设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南宁铁路枢纽五象站、南宁国际铁路港、柳州铁路港、桂林南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
共建北部湾城市群
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重点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发展,提高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促进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加快南宁都市圈、北钦防与玉林、崇左两翼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激发一体化发展活力。加快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完善粤桂琼三省(区)合作共建机制,探索在北部湾城市群推广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沿边地区开放的部分改革措施和政策,推动建立产业跨行政区转移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及跨行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将北部湾城市群打造成为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
广东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体系。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推进都市圈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湛江为中心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全方位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造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
广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专栏12 五大都市圈建设重点
5. 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两市。促进湛茂联动一体发展,重点强化都市圈内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升级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就业人口吸纳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北部湾城市群和我国西南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东连粤港澳大湾区、西接北部湾其他城市的门户和枢纽作用,为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共建链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