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持久的善良,就是“善待枕边人”
01
佛渡有缘人,人渡有情人。
人这一生,有没有人帮你,其实是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别人对你有情有义,你却待人无情无义,你还想着别人帮你,岂不是异想天开?
你之所以能够遇到贵人,得到善果,其实是你自己种下了善因,要不是如此,你就真的捡到馅饼了。
人生路上,陪伴你最久的人,不是父母,不是儿女,也不是亲戚朋友,而是枕边人。
如果你没有离婚的话,你和枕边人要相伴几十年之久。当父母老去,儿女成家立业了,去了异地谋生,在你的身边,最亲的人,就是“老伴”。
常常有人向我诉苦,说夫妻三观不合,活得 很难受,恨不得马上离婚,但是碍于孩子尚小、经济状况不佳等原因,只能一忍再忍,都快憋出病来了。
其实,大部分的“三观不合”,并不是真的合不来,而是你不够善良,有渡自己的能力,却没有渡人的能力和气度。
如果你以自己为中心,那么你永远都找不到“三观一致”的人,因为任何人都不会真正懂你,也难以同频共振。
比方说,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打开收音机的时候,哪怕是两个人选择了一个频道,听到的声音,也不会同步,并且声音的清晰度不一样。
寻找同频率的人,不过是一种幻想。树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世上没有两个真正灵魂相同的人。
因此,你要和枕边人同频率,你只能是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用宽大的胸怀,去接纳对方,用智慧去帮助对方成长。如果对方比你强势,你就要紧跟着他,不甘落后。
02
夫妻才是世上真正的“有缘人”。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所有的婚姻,都是因为爱情;所有的夫妻,都是因为互相吸引才走到一起的。不管你的婚姻质量如何,当初的两个人,都是互相欣赏的,都是期待婚姻天长地久。
你开始厌恶对方的时候,你就慢慢忘记了当初的承诺,然后你开始“弄丢幸福”。
真正有本事的人,学会了自渡,还学会了“渡人”。
渡人就是渡己。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善待别人,哪有不感动别人的道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你可以对孩子有无私的爱,却不能对枕边人有无私的爱,因为孩子降临之后,你的目标转移了。你总是看着孩子长大,孩子一天天长大,人生的希望也在长大。
而枕边人的人,在慢慢变老,似乎看不到希望了。
孩子、枕边人,都是有缘人。可是,孩子是来“索债”的,似乎你永远都欠他的,枕边人却是来帮你的人,似乎他永远都欠你的。
因为对家庭成员存在思想上的偏差,导致你越来越冷落枕边人,从而引发了很多的矛盾。
“看他不顺眼”是矛盾的根源。不管他多努力,只要看他不顺眼,就不会认可他的成绩,反而把他的成绩和别人比较。
人比人,气死人。永远是别人家更幸福,自己家的人,真的没有用。
其实,当孩子长大了,你就会发现,那个陪你吵了很久的人,不再那么碍眼了,哪怕继续吵,也要过下去。
你终究会发现,最持久的有缘人,就是枕边人。这段缘分,起码耗尽了大半生的时光。
03
善待枕边人,从“不责怪”开始。
为什么你把好的态度给了别人,却把坏的情绪带回了家?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烦恼,但是生活很现实,谁都不能活在真空里。你和别人接触的时候,你必须忍住脾气,甚至要低声下气求人。
为了生活,你真的费尽了心思,就差点下跪了。
在职场上,你被上司批评了,但是你不敢反驳,因为你害怕失业。想一想,要是自己没有了工作,家人吃什么,房贷车贷怎么办。
如果你自己创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一些刁钻的客户,让你很烦恼,但是你不能得罪客户。还有一些合伙人,也很势力,在利益面前,寸步不让。
当你在外面受尽委屈之后,你就回家了。憋了一天的怒火,就像夏天的雨一样,说来就来了。一点点不顺眼的东西,都可以让你情绪爆发。
比方说,桌子上有一碟变味的花生米,你尝了一口,顿时就会责怪家人太不心细了。
家里,任何矛盾,都可以变成争吵的导火索。
你终于把生活不如意的事实,责怪到了枕边人身上。如果你是女人,你会恨自己嫁错了人;如果你是男人,你会恨自己找错了“左膀右臂”。
如果你不责怪枕边人,而是 和他好好聊天,你会发现,你承受的委屈,其实是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的,对方也愿意听。
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需要的善良。
04
人生最持久的善良,就是“善待枕边人”。
恋爱的时候,你大声说“我爱你”,一点都不奇怪,也不觉得别扭。
结婚多年之后,你大声说“我爱你”,就很奇怪了。但是你说出来了,对方会很感动。
我们小时候,可以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可以说“妈,我想你了”。但是长大以后,你就说不出口了。当你出远门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母亲,告诉她“妈,我想你了”。也许在电话那一头,母亲会感动到流泪。
家人相处,善良不是需要你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你要学会包容和理解身边的人;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和家人一起承担痛苦,一起享受福气。
枕边人,陪你一起到老,你只要一直善待他,你就会得到最持久的善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果有人陪你一辈子,那是因为你爱了他一辈子。
但愿,你在渡己的时候,学会渡“枕边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