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食俗大盘点,这些比粽子更有趣!

倒计时两天,盼了一年的端午节终于要来了!
在这个全世界都在为吃甜粽还是咸粽争吵的日子,台台决定远离“战火”,另辟蹊径!咱们一块儿扒一扒,全国人民除了粽子,端午还应该吃点儿啥~
(顺便做个预告:粽子还是要详细说的,端午当天不见不散!)

江浙 | 五黄、五白、十二红

江南地区的端午食俗大同小异,在江浙,历来有端午节吃“五黄”、“五白”、“十二红”的传统。
杭州人把农历五月叫“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五月初五端午节,照例要吃“五黄”。
“五黄”具体是哪“五黄”各地说法不一,江南多数派的说法是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
杭州则是去了黄鳝,添了用黄豆饭裹的粽子。绍兴人则去了黄鳝、咸鸭蛋,添了应季的枇杷跟黄梅子。
浙江枇杷
“五黄”中人气最高的要数咸鸭蛋。汪曾祺一篇《端午的鸭蛋》不知馋哭多少人的童年,而要得到一颗真正的高邮咸蛋并不容易。
美食台今年就跑去了汪曾祺的故乡高邮,去见证一颗咸蛋的诞生。“一戳一冒油”,别提多带劲了!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高邮鸭蛋的做法

也有把黄泥螺、黄豆等充作“五黄”的,只是比较小众。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名字里带“黄”,或是黄色的时令食物就好。

黄泥螺由于名中带“黄”,也被充作“五黄”

“五黄”不算完,端午当天还有吃“五白”的。一般的说法是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和茭白,总之也是些名字里带“白”的食物,但远没有“五黄”普及。
吃蒜头和茭白可以理解,白切肉、白斩鸡、白豆腐都算不上时令,有“硬凑”的嫌疑。

“五白”之一:白斩鸡

江浙端午有吃“红菜”的传统,但“十二红”的说法着实有些夸张,凑起来困难,较普遍的是“三红”或“五红”。
红苋菜和咸鸭蛋是一定上榜的,高邮当地还要加上油爆虾,也有用红皮萝卜、红烧黄鱼凑数的。
点击上方视频查看油爆虾做法
北京 | 五毒饼
老北京爱吃“饽饽”,也就是点心,端午这天除了吃粽子,还得吃端午饽饽。
管点心叫“饽饽”是受了满文化的影响。不光是酥饼、炸糕这类的甜点叫饽饽,馒头类的面食也一样:放了大枣的馒头叫“枣儿饽饽”,有馅儿的馒头叫“馅儿饽饽”,装点心的盒子叫“饽饽匣子”。

五毒饼,印有“五毒”纹样

北京的“端午饽饽”也叫“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早年是宫里头的精细点心,当时叫'内府玫瑰火饼'。玫瑰饼的馅儿是用玫瑰花跟蜂蜜拌的,外皮有酥皮、硬皮两种,包好了在锅上烙。
端午这天的玫瑰饼,要在饼上印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这“五毒”,摆在香案上供着,供完了拿下来吃,取驱邪避灾、五毒不侵的寓意。
但玫瑰饼价格很贵,只有富贵人家才供得起。
陕西 | 油糕
“麦稍黄,女看娘,一包点心二斤糖,你不看娘麦不黄”,这是陕西关中平原上流传的民谣。
端午前后,关中的麦子就黄了,按照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在这时候带上点心回娘家。带的是什么呢?油糕!

油糕

关中的油糕,功夫全在面上,需要用猪油、开水做烫面,再分次加入干面粉做成面团。馅料一般是红糖或白糖,讲究一些的还要放入果仁。
油糕进油锅一炸就膨起来,趁热吃,蓬松棉软,酥得掉渣!
浙江·嘉兴 | 蜘蛛煨蛋
端午吃蛋,这在全国都很常见,但在丰子恺的老家嘉兴桐乡,端午节的蛋就“奇葩”了,他们吃的是“蜘蛛煨蛋”。
早年各地都有端午“打蚊烟”的习俗。到药店买苍术、白芷回来,点着了拿到屋里去熏。也有在屋外点蒿子的,驱蚊有奇效。

丰子恺《打蚊烟》

端午这天,大人们清早起来开始逮蜘蛛,在鸡蛋上开个口子,把活蜘蛛塞进去用黄纸一封,就扔到蚊烟里烤。

熟了之后把蜘蛛摘去,蛋给家里的孩子吃,据说吃了能“百毒不侵、百邪莫近”。

用蜘蛛煮蛋,取的是“以毒攻毒”的意思(蜘蛛是“五毒”之一),据说这种吃法源于明朝,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河南 | 大蒜蛋
不管是国内的林正英还是国外的驱魔师,都认为大蒜能驱邪避凶,国产的僵尸和进口的吸血鬼,见蒜退散。
按照民间的说法,“端午吃蒜蛋,鬼从门前钻”,驱“鬼”只是说说而已,端午吃大蒜主要是因为大蒜气味强劲,能驱虫。

大蒜蛋

在河南,端午节早上要吃大蒜蛋。
但河南的大蒜蛋可不是用大蒜煮鸡蛋,而是把煮熟的鸡蛋捣碎,加蒜泥和盐一起拌匀,做成“蒜泥味儿的鸡蛋沙拉”。
当地人还会把大蒜蛋夹在烙油馍里吃,闻着味儿冲,吃着巨香!
吉林·延边 | 艾糕
朝鲜族人民喜爱吃打糕,到了端午节,打糕变艾糕。
采摘新鲜的艾叶,放在水中汆熟后捣成汁,放在石臼里,与蒸熟的糯米一起不断捶打成糕。

艾糕

当地还有一种艾蒿糖稀,也是端午特供的。用艾蒿汁和玉米粉,再加入少量的麦芽粉和生姜汁熬制。
甜甜的艾蒿糖稀丝毫没有艾蒿本身苦涩的口感,同时还保持着艾蒿特有的馨香,非常诱人。
甘肃 | 面扇子

在甘肃、宁夏一带,端午节要蒸“面扇子”,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最有特色的面扇子,在甘肃省民勤县。

甘肃人喜爱面食,图源@风味原产地

面扇子的制作其实与馒头、花卷儿类似,只不过要把发好的面团压成扇子的形状。为了增色增香,又做出5层叠起的样子,在每一层中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这才有了扇子的模样。

浙江·诸暨 | 麦花
在浙江诸暨,端午当天要吃“麦花”,顾名思义,就是用小麦和面做成花的形状。在当地,麦花还有个名字,叫“巧果”,取的是“心灵手巧”的寓意。
麦花的制作很像北方的“焦叶子”:和好的面擀成面皮,切成方形,再用剪刀剪出花来,放在油锅里炸。老一辈的做法是用红糖和面,炸出来的麦花酥脆香甜。

麦花

农村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麦花“七巧”的形状,当地人会在端午节前一家人凑在一起,炸一大锅,节日当天带上麦花串亲戚,希望吃了它就可以心灵手巧。
福建·沙县 | 花椒饼
在福建沙县,端午节要吃花椒饼。
花椒饼其实就是芝麻烧饼,里头并没有花椒,名字里的“花椒”其实是沙县方言“火照”的音变。沙县人的烧饼分两种,带芝麻的叫花椒饼,没有芝麻的叫光饼。
图源 @影食记
花椒饼不光可以白嘴吃,当地人还会在里面加上丰富的馅料,像是米粉肉、芋头粿、蛎饼、酸菜、粉蒸肉、红烧肉等等,花样繁多,是沙县本土的“三明治”。
云南 | 包子
在云南曲靖,端午节可以没有粽子,但必须有包子,据说这一传统是为了纪念诸葛亮与孟获结盟的。
云南当地吃的包子与我们平日见的不同,是用猪油和面制作酥皮,称为“破酥包”,做出来的包子面皮开酥,松软醇香。

点击上方视频查看破酥包的做法

破酥包的馅料也很有特色。当地人喜欢用豆沙与猪肉共同和馅。在猪肉馅中加入粘了白糖的豆沙,甜咸相宜。
看了这篇端午食俗,以后就不用把端午节叫“粽子节”了!
你的家乡端午吃什么?快在评论区battle交流一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