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芳:山村花鼓戏

山村花鼓戏

杨兰芳

我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候的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便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我们村的花鼓戏就是在那一段时间开始火热起来的。

那几年,每逢正月初八到元宵节这些天,年初的拜年活动基本结束,农业生产尚未开始,村民们都比较空闲,村上的热心人就商量着请戏班子来演花鼓戏。花鼓戏或者电影本来只能逢庆贺大寿或建房圆垛这类喜事时才有得看,但我们村那几年唱的花鼓戏纯属图个热闹,用我们当地的方言来说就是凑钱看把戏,由村里几户家境富裕的村民自发组织,他们负责出戏班子的费用,戏班子的吃住则由村民轮流义务招待,当然都是事先商量好,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就不要承担这份义务。

记得我家就招待过戏班子成员吃饭,我奶奶显得特别热情,把他们视为尊贵的客人,招待上往往倾囊以待。奶奶本来非常喜欢看花鼓戏,但她为了做那几顿饭,往往戏没看完就匆匆回家去准备,她从自家的菜地里摘回新鲜的白菜苔,从二楼的坛子里拿出油豆腐、年庚肉、猪血丸子,做出八到十道菜,另外还备了自家酿的米酒,恭恭敬敬地等待客人的到来,客人到之前绝对不允许我们先动筷子。等客人们来了,爷爷非常客气地请他们入座,我们小孩子只能站着吃,但我们心里还是挺高兴,因为来客了有好菜吃,而且哪怕做错了事也不会挨骂。一顿饭热热闹闹的,我明显地感觉到客人们对我们家的招待非常满意。

戏台很简单,就是一个村民家的平房顶,平房约一个人高,房顶是平整的水泥平台,再在平台上扎一个高高木棚子,棚顶上和侧面用竹簟遮盖。戏台后面连着住房,演员在那房间里化妆,出一道门就上了戏台。戏台后方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放着各种乐器,有唢呐、二胡等等,那些伴奏的人就坐在八仙桌旁或者戏台两侧。平房前面是一个空阔的禾场坪,那是观众区。

花鼓戏一般唱三到五天,每天上午、下午、晚上演三场,剧目有《刘海砍樵》、《五女拜寿》、《韩湘子化斋》等等。唱戏之前,锣、鼓、钹等响器先闹起来,当当嘣嘣咣,好像在催促观众,戏就要开始了,大家快过来,等观众陆陆续续落位,戏才开始上演。具体情节已不记得了,只影约记得个别剧中的人物形像,如头戴银冠的大花脸,眼睛似铜铃,后背插着许多面三角形的旗帜,像翅膀一样,样子挺吓人,说起话来声音大如雷,走起路来似一阵风;面容姣好的花旦舞动长袖,波浪一般,咿咿呀呀地唱着,情至浓处,声泪俱下,梨花带雨;丑角的鼻子上涂着一块白色的颜料,胡须往上卷翘,身穿马衣马裤,头戴小毡帽,举手投足往往惹得观众哄堂大笑。

最爱看花鼓戏的是中老年人,他们早早搬着长长短短的板凳,占据着戏台前面最好的位置,俗话说:“唱戏的是癫子,看戏的是懵子”。他们看得如痴如醉,当看到剧中人物落难时,一些观众也眼泪双流,不时撩起衣襟抹眼泪。散戏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还在热切地讨论不停。

戏场上的青年人总是衣着光鲜,他们往往醉翁之意不在戏,而在人。男青年往往在看哪个女青年长得更靓,女青年也在看哪个男青年长得更俊。有的不知不觉靠近了,悄悄地谈起了恋爱,这花鼓戏变成了成就他们姻缘的好平台,甚至有一些人打起了年轻演员的主意,记得当地锰矿厂一个小伙子看中了一个未婚女演员,便托媒婆牵线,他们第二次见面时,矿上一些男青年恶作剧,把他们俩锁在小伙子的宿舍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开门,结果这桩婚姻竟然成了。

小孩子们没有谁喜欢看那一句话唱得半天的花鼓戏,都围在戏场边追跑打闹。商贩们用箩筐挑着小商品在戏场里叫卖,主要是卖吃的,比如:瓜子、红薯片、烧饼、甘蔗等等,吸引着小孩子们围了一圈又一圈。一些小孩子跑到父母或爷爷奶奶身边去要钱,不给就哼哼唧唧的,没完没了,大人们心烦了,大多会从袋子里摸出三五角钱给小孩子,有的管你怎么闹也不给,拿了钱的小孩便飞似的跑到小商贩面前去买东西去了,要么买一个烧饼,要么买一截甘蔗,要么买一杯瓜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没有买的小孩子围在摊子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不断吞咽着口水,过一会又去纠缠着父母要钱,成功拿到钱后,就轮到他们眉飞色舞了。

看戏的大部分都是本村人,外村来的人也不少,一些村民把自己的亲戚邀请来看戏,近一点的吃个中饭当天就回去了,远一点的直到把戏看完才回去,花鼓戏成了我们村里的盛会。那些日子,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走起路来脚底生风,孩子们成天呼朋引伴,陌生人川流不息,引得鸡鸣狗叫,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我读初中以后,村里的花鼓戏不知什么原因停了下来,直到现在再也没有上演过。每当我回到村里,望着当年的戏台,内心就会生发出无限的感慨,一种事物在它消失之前,我们并不觉得它怎么样,但当它真正消失以后,我们却非常想念它。

【作者简介】杨兰芳,男性公民,邵东市信访局干部,邵东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作品在《新湘评论》《邵阳日报》等报刊发表。

(0)

相关推荐

  • 我们村的露天电影

    本文作者:马少东 进了城后,我就再也没看过电影了.城里的电影院长啥样儿,我只能凭想象了,但我们村的露天电影,我是记忆犹新啊! 在过去大集体时期乌盟农村生活过的人们可能对自己村里放露天电影,都有着美好的 ...

  • 卖树叶带村人致富,这位日本人做别人不敢做的梦

    只要用心努力,废弃的树叶也能卖钱创造财富.--题记 或许很多人不会想到,在这个世界,还有一种赚钱的门道,叫卖树叶.卖树叶也能赚钱?嗯,对啊,卖树叶的确可以赚钱,短短的几十年便可以创造亿万财富神话,更让 ...

  • 十四年前大爷大妈泥泞中看戏,这样的镜头现在已经很难看到

    冬天是忙碌了三季的老百姓休息的时间,十四年前,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并不匮乏,因为周边乡镇.村庄会时不时地请戏班子唱上几场.那时,镇上和一些大点的村子都有戏台,戏班子一到,青壮劳力相帮着把幕布 ...

  • 山村怪事2:小村怪事频发,村民不是死就是伤,竟都在这怪亭周围

    山村怪事2:小村怪事频发,村民不是死就是伤,竟都在这怪亭周围

  • 7副水平不俗的戏台对联,戏曲有奥妙,对联有乾坤

    按照习俗,戏曲演出的戏台前一般都会悬挂对联,或雅或俗,给戏迷观众带去一种趣味.很多戏迷在戏曲没有开场的时候,都会去看看戏台对联,打发一下时间,感受一下对联中的哲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 ...

  • 杨兰芳:韶关丹霞山行记

    韶关丹霞山行记 杨兰芳 十二月下旬,邵东市作协组织会员到广东韶关丹霞风景区开展采风活动,历时三天.我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感到特别兴趣和激动.我们一行四十余人于十二月二十七日上午一点左右从邵东乘旅游大巴 ...

  • 杨兰芳:过年五题

    过年五题 杨兰芳 打豆腐 吃饱水的黄豆 肚皮透亮 被两块重石挤压 化身雪白瀑布飞流而下 火焠水煮 石膏的魔手 清水里洇出白色的花朵 细密的包袱放走了流水 抓住了白嫩的豆腐 干 塘 水放到塘涵以下 再由 ...

  • 杨兰芳:韶关丹霞游记

    韶关丹霞游记 杨兰芳 十二月下旬,邵东市作协组织会员到广东韶关丹霞风景区开展采风活动,历时三天,我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感到特别兴趣和激动.我们一行四十余人于二十七日中午从邵东乘旅游大巴出发,途经衡阳. ...

  • 杨兰芳: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2020年邵东市作协年会上的获奖感言 杨兰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领导和老师们能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我感到非常光荣,同时也感到些许 ...

  • 杨兰芳:每一天都有着矛盾的心理(外二首)

    每一天都有着矛盾的心理 杨兰芳 清晨的微光探身窗子 喊过三遍 儿子还赖在被窝里 两句狠话脱口而出 "由你迟到,我不送你" 儿子悻悻爬起来 洗脸,漱口,上学 担心他遇到坏人 我像特务 ...

  • 杨兰芳:稻 草 记

    稻 草 记 杨兰芳 秋阳下的田野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绒毯,一台收割机隆隆地吼着,在田野里来来回回地奔跑,张开一张大嘴,把一串串稻穗吞进肚里.收割机驶过后,留下成片高高的稻茬,这些稻茬像整 ...

  • 【颂党恩歌盛世应征作品选】杨兰芳:曾经不敢想的那些事(外三首)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曾经不敢想的那些事 (外三首) 杨兰芳 皇粮国税 是压在历代农民身上的一块巨石 取消农业税像是一股激流 ...

  • 杨兰芳:插 田

    插   田 杨兰芳 近日,在微信圈里看见朋友发的插田的视频或照片,自己已快廿年双脚不沾泥,这些视频和照片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插田的情景,依然是那样清晰. 由于父母过世的早,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七八岁的 ...

  • 杨兰芳:想起那一年,眼泪不禁流下来

    那一年 杨兰芳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当降央卓玛醇厚优美的歌声在我耳边响起,往事就如一张张陈年旧画逐次展现在我眼前.那是1990年,我第一次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