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实现“从头到脚”的微创治疗

小创口治疗大疾病  介入治疗是名副其实的微创

介入治疗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它既扭转了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窘迫,也避免了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的伤害,可以说是应患者需求而生,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来说,介入治疗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皮肤或血管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自然腔道,在影像设备如血管造影机、CT、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因为不用开刀,只是几毫米的一个穿刺点,所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器官功能。“现代医学的发展就是要实现微创化,做到治疗过程中最小化地伤害、最大化地保留脏器功能,介入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小创口治疗大疾病的目的。”介入治疗经过3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已经形成了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成为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

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式武器,目前,介入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临床各学科。介入科通过新理念与新技术的有效叠加,治疗领域可谓“从头到脚”,特别是在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及某些良性疾病、急诊疾病的治疗上,治疗手段不仅全国领先,而且与国际主流接轨。

新理念加新技术 介入治疗血管性疾病优势突出

“对于动静脉的血管畸形,手术治疗无法切干净,而且容易复发。使用介入治疗,通过栓塞硬化,可以让瘤灶硬化毁损掉,不仅效果好而且不复发。”宋磊主任介绍,介入治疗在血管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介入已经成为诸多血管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接轨国际最新介入治疗理念,介入科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多项最新介入技术,如使用血栓抽吸及清除系统治疗糖尿病足、急性血管栓塞等下肢动脉血管闭塞;以斑块旋切系统治疗重度钙化血管,最大程度恢复管腔直径,以利于后续效果。“传统支架植入曾经是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下肢运动非常复杂,传统支架的折断风险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所以目前国际上一方面在研究开发仿生学支架、载药支架、可降解支架,另一方面也在寻找支架植入的替代治疗,以药涂球囊为代表的介入技术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药涂球囊的植入,不仅可以抑制内膜增生、防止血管不良重塑,而且可以减少传统支架的植入,避免传统支架治疗动脉栓塞引起的折断风险。

综合介入治疗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已非常成熟

实体肿瘤也是介入技术特色明显的治疗领域。介入治疗实体肿瘤的手段包括载药微球的植入;粒子植入技术及以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为代表的消融技术等,每一项技术都很有特点:通过载药微球,一方面可以实现血管栓塞,达到阻断血运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持续释放药物,实现治疗目的;粒子植入对于接受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肿瘤复发转移的肿瘤患者都是很好的选择。而且介入科目前已可以通过3D模板导引技术完成粒子植入,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了手术流程,而且手术效果更为精准、安全;以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为代表的消融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可以和外科手术相媲美的肿瘤根治手段,对于肺内小结节、早期肺癌、肾癌、小肝癌等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并被写入相应的治疗指南中,特别对于复发性肿瘤、转移癌、出现耐药细胞的肿瘤,消融技术都是非常好的治疗选择。

除了血管性疾病及实体肿瘤的治疗外,介入技术在前列腺增生、消化道疾病等良性疾病及急诊疾病的治疗上也颇具特色,全身性血管疾病及肿瘤的检查及治疗更为简化、精准,不仅令检查更为高效、准确,而且令介入手术更为简化、精准,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