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57
清肺汤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麦冬9克,天冬9克,知母9克,贝母9克,甘草6克,橘红9克,黄芩9克,桑皮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化痰,润燥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咳痰不爽,舌苔黄腻。
【方解】:本方中贝母宣肺祛痰止咳,为主药;知母清泻肺热,滋阴润燥,为辅药;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祛痰止咳;麦冬、天冬养阴清肺;橘红宣降肺气,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清肺润燥,化痰止咳之功效。
【加减】:若痰多,加半夏;气喘,加杏仁;痰燥而难出,加瓜蒌子;胸隔气不快,加桔梗、枳壳;咳久且宜敛,则加五味子。
【按语】:本方以咳嗽痰黄、咳嗽不顺、舌苔黄脉腻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
【同名方】:1、《张氏医通》清肺汤,由桔梗、甘草、杏仁、麦门冬、款冬花、贝母、牛蒡子构成。功能清肺祛痰,止咳平喘。主治肺热痘疹,喘嗽吐痰。
2、《增补万病回春》清肺汤,由黄芩、栀子、枳实、杏仁、桑白皮、陈皮、苏子、茯苓、麦门冬、沉香、朱砂、贝母、竹沥构成。功能将其平喘,清肺化痰。主治火喘。
3、《三因极一病症》清肺汤,由薏苡仁、杏仁、防己、冬瓜仁、鸡子白皮、苇叶构成。功能清肺祛痰。主治肺壅、肺实热,汗出若露,喘逆,咳嗽,上气,咽中塞,如呕状,则短气客热,或唾脓血。
4、《杂病源流犀烛》清肺汤,由赤茯苓、陈皮、生地、当归、赤芍、天门冬、麦门冬、黄芩、紫菀、栀子、桑白皮、阿胶珠、甘草、大枣构成。功能滋阴补血,清肺祛痰。主治痰多咳嗽,痰中带血。
【附方】:1、清金保肺汤(《医醇剩义》),由天门冬、麦门冬、北沙参、南沙参、玉竹、杏仁、瓜蒌皮、海蛤粉、贝母、茜草根、茯苓、梨、石斛、藕构成。功能化痰止咳,清肺润燥。主治肺燥热,发热咳嗽,重则气喘失血。
2、清肺解毒汤(《杂病源流犀烛》),由黄芩、陈皮、贝母、麦门冬、赤茯苓、黄莲、甘草、炙桑白皮、蒲公英、大黄构成。功能宣肺解毒,祛痰止咳。主治疹出忽收,余毒入肺,咳嗽闷乱,胸胀喘急,胡言谵语,手足摇动。
3、宁嗽丸(《饲鹤亭集方》),由南沙参、桑叶、茯苓、杏仁、川贝、姜夏、前胡、苏子、薄荷、橘红、米仁、炙草、生谷芽、石斛构成。功能疏风解热,化痰止咳。主治痰多色黄,风热咳嗽,口干咽燥者。
贝母饮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贝母45克,百合45克,紫菀30克,桑白皮30克,桔梗30克,麦门冬45克,大黄22.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水煎服。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主治】:肺脏有热,咽喉及口干,咳嗽气促痰壅。
【方解】:方中贝母、桑白皮清肺泻热,祛痰止咳;桔梗、紫菀宣肺下气,祛痰止咳;麦冬、百合滋阴清肺;大黄泻热通便;炙甘草甘平和中,调和诸药。八味合用,共奏化痰止咳,清肺泻热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口干咽燥、咳嗽痰黄、大便秘结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等病症。若身热烦渴,加知母、石膏;痰液粘黄,加瓜蒌皮、黄芩、葶苈子;咳甚者,加款冬花、杏仁、百部;无便秘者,则可减去大黄。
【附方】:1、贝母丸(《太平圣惠方》),由贝母、桔梗、紫菀、炙甘草、杏仁构成。功能化痰平喘,宣肺止咳。主治伤寒后喘急暴嗽,欲成肺痿劳嗽者。
2、贝母散(《太平圣惠方》),由贝母、杏仁、百合、炙甘草、赤茯苓、麻黄、石膏、柴胡、生地、人参组成。功能宣肺平喘,清热祛痰。主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
3、贝母煎(《外台秘要》),由贝母、紫菀、百部、杏仁、五味子、炙甘草、生麦门冬汁、地黄汁、白蜜、好酥、生姜汁构成。功能化痰宣肺止咳。主治暴热咳嗽。
4、前胡散(《证治准绳》),由前胡、贝母、桑白皮、麦门冬、炙甘草、生姜、杏仁构成。功能宣肺化痰止咳。主治咳嗽流涕唾液黏稠,心胸不顺,时有烦热。
5、贝母汤(《御药院方》),由贝母、桑白皮、炙甘草、五味子、款冬花、知母、生姜、杏仁构成。功能化痰止咳。主治暴发咳嗽,久治不愈者。
芩部丹
【方源】:《方剂学》
【组成】:黄芩9克,百部18克,丹参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润肺,活血抗痨。
【主治】:肺痨,潮热,咳嗽。
【方解】:本方中百部润肺止咳抗痨,是治肺痨咳嗽的主药;黄芩清肺解热,辅助百部以祛邪;丹参活血化瘀。三药配伍,共奏清热润肺,杀虫抗痨,化瘀生新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潮热咳嗽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肺炎、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如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青蒿;肺阴虚,加沙参、玉竹、麦冬、百合;盗汗,加乌梅、煅龙骨、煅牡蛎、瘪桃干、浮小麦;痰中带血,加仙鹤草、白及、藕节、蛤粉炒阿胶;咳嗽痰黏或色黄量多,加马兜铃、桑白皮、鱼腥草。
金水六君煎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6克,熟地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加生姜3~7片,水煎服。
【功效】: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阳虚,水泛为痰,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
【方解】:本方中当归、熟地黄养肺肾阴血,二陈汤化痰燥湿,二药合用,则燥湿而不致伤阴,滋阴而不助湿。二者配伍,共奏和胃健脾,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之功效,从而达到肺肾并调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肺肾阴虚,咳喘湿痰之症。
【加减】: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加山药、去当归;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阴寒盛而多嗽者,加细辛;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肺肾阴虚,湿痰咳喘之症。方用当归、熟地滋肺肾阴血以治本,二陈汤燥湿化痰以治标,标本兼治,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年迈阴虚、肺肾不足所致咳嗽呕恶、喘逆多痰,为其辩证要点。
临床如见咳喘甚者,加葶苈子、麻黄、杏仁;兼表虚者,加黄芪;咳痰黄稠者,加瓜蒌、黄芩;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
本方所用熟地黄药性滋腻,易滞脾伤胃,脾虚食少及大便溏薄者,应慎用,或配合健脾运化药同用。
产后关格闭塞,大小便不通
大黄丸
【处方】 大黄2两(锉,炒),芒消1两(别研),黄芩(去黑心)1两半,赤芍药1两半,杏仁1两半(去双仁皮尖,麸炒),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关格闭塞,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煎粟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产后风热,大便秘涩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3两,大麻仁(研如膏)3两,当归(切,焙)3两,生干地黄(焙)4两。
【制法】 上4味,捣罗3味为末,与麻仁膏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风热,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脚气,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大黄丸
【处方】 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脚气,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汲水煎服。
【摘录】 《直指》卷四
白及枇杷丸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白及30克,枇杷叶15克,藕节15克,蛤粉炒阿胶15克,生地30克。
【用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1日2~3次。亦可改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养阴清肺,止咳止血。
【证治】:咳嗽咯血,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方解】:本方中白及、藕节收敛止血,擅于治疗肺部出血;阿胶止血,润肺滋阴;枇杷叶清肺祛痰,利气止咳;生地养阴清热。诸药合用,共奏止咳止血,养阴清肺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肺热阴虚、咳嗽咯血、舌红、脉细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
保肺散
【方源】:《李聪甫医论》
【组成】:北沙参12克,云茯苓、宣百合、肥玉竹、黑芝麻、炙紫菀、蒸百部各9克,苦桔梗6克,广陈皮5克,粉甘草3克,薄荷叶2克。
【用法】:将黑芝麻洗净炒香,其他药味烤燥,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服3次,以米汁或白糖开水冲服。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虚痨(肺结核)。症见咳嗽吐血,或痰带血丝,头昏身倦,胸痛背胀,潮热自汗,喉燥咽干等。
【方解】:本方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湖南已故名医李聪甫教授创制,临床应用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咳血症以及肺结核等病症。
咳哮宁
【方源】:天津市第三中药厂
【组成】:旋覆花,紫菀各25千克,杏仁、野菊花各30千克,鹅不食草、细辛、五倍子各12.5克,黄芩35千克,花椒5千克,明矾10千克,麦冬20千克,猪牙皂角、甘草粉各7.5千克。
【用法】:以上药量共制成180000片,每服2~4片,日服3次。
【功效】:止咳平喘,祛痰利肺。
【主治】:咳喘症。
【方解】:方中旋覆花,紫菀可止咳平喘;杏仁、菊花、黄芩祛痰清热利肺。临床证实,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疗肺宁
【方源】:《结核病参考资料》
【组成】:穿心莲、山海螺、百部各9克,白及粉6克。
【用法】:共研细末,制成片剂。此为1日量,分3次服。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痨病。症见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颧红潮热等症。
【方解】:方中穿心莲百部可清热润肺;山海螺、白及粉化痰止咳,本方可用于治疗肺结核阴虚火旺者。
客热结塞不流利,服寒食散成痰澼水气,心痛,百节俱肿
大黄丸
【别名】 细丸
【处方】 大黄1合,葶苈1合,豉1合,杏仁30枚,巴豆30枚。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 客热结塞不流利,服寒食散成痰澼水气,心痛,百节俱肿。
【用法用量】 细丸(《千金》卷十六)。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千金翼》卷十五引靳邵方
温病不得大便,或宿食不消,飞尸遁尸,心腹胀满痛,疟疾;妇人产后血结,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小儿淋沥寒热,胪胀腹大,不欲食,食不生肌
大黄丸
【处方】 大黄1两(蒸之2斗米下),巴豆50枚(去心皮,熬),消石3分(熬,无者以芒消代之),桂心2分,干姜2分(炮)。
【制法】 上药别捣巴豆令如泥,余药研末,合和,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病不得大便,或宿食不消,飞尸遁尸,心腹胀满痛,疟疾;妇人产后血结,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小儿淋沥寒热,胪胀腹大,不欲食,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汤送下。但热在膈上当吐,在膈下当利,预作粥,如服他吐下丸法。服药两食顷不吐下,以热饮助之;若不得吐下,可更服1丸半,耐药壮人可2丸。此药优于他下药丸,故宜大小。下多,冷粥解之。若有疮,绵挺如指,蜜和1丸涂挺头,且纳疮中,不愈更作;温病不得大便,服之得下佳,宿食不消亦服之;飞尸遁尸,浆服半丸,每日1次,应须臾止;心腹胀满痛,服1丸;疟者依发日先宿勿食,清晨服1丸,丁壮人服2丸,得吐下,忍饥过发时乃食;妇人产后血结,中奔走起上下,或绝产无子,或月经不调,面目青黄,服半丸;小儿淋沥寒热,肿胀大腹,不欲食,食不生肌,3-4岁者如麻子服1丸,每日1次;6-7岁儿服2丸,比30日心腹诸病愈;儿小半之愈。
【注意】 忌野猪肉、芦笋、生葱。
【摘录】 《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
痢初起壮实者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切片,蜜蒸)1斤,白芍药(酒浸,切片,炒)6两,甘草(炙)3两,槟榔4两,木香(切片,不见火,为末)1两,枳壳(炒)4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同水煎木香,和捣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痢初起壮实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重者5钱,白莱菔汤送下。以行2-3次,腹中爽快为度。积滞重而元气虚者,以人参汤送下;孕妇,以人参缩砂汤送下。行后另用人参丸补之。
【注意】 胃弱者禁施。
【摘录】 《广笔记》卷一
疗肺宁
【方源】:《结核病参考资料》
【组成】:穿心莲、山海螺、百部各9克,白及粉6克。
【用法】:共研细末,制成片剂。此为1日量,分3次服。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痨病。症见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颧红潮热等症。
【方解】:方中穿心莲百部可清热润肺;山海螺、白及粉化痰止咳,本方可用于治疗肺结核阴虚火旺者。
葶苈大枣泻肺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子15克,大枣12枚。
【用法】: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不能平卧,或面目浮肿,小便短少。
【方解】:本方中葶苈子泻肺行水,化痰平喘,为主药;辅以大枣护正安中,减缓药方,从而使葶苈子泻肺二不伤正。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痰涎壅盛。方用葶苈子泻肺逐水,佐以大枣和中扶正,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痰涎壅肺、咳喘胸满、气急胸满、气急浮肿,苔腻脉滑,为其辩证要点。
【同名方】:临床如见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加黄芩、黄莲、桑白皮;咳痰稀白、形寒肢冷,与苓桂术甘汤同用;胸痛明显。加丹参、赤芍、延胡索;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加甘遂末吞服,或加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厚朴、杏仁等;体弱正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
临床使用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附方】:1、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由桔梗、甘草节、贝母、薏苡、橘红、黄芪、白及、金银花、葶苈子、生姜构成。功能清热解毒,泻肺排脓。主治肺痈,咯脓血。
2、葶苈丸(《小儿药症直诀》),由葶苈子、黑牵牛子、杏仁、汉防己、枣肉构成。功能宣肺止喘行水。主治小儿咳嗽痰喘,乳食冲肺,面赤。
3、葶苈定喘丸(《医宗全鉴》),由苦葶苈子、大枣肉、苏子构成。功能降气平喘,泻肺行水。主治饮停止焦,气喘不得卧,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
4、葶苈清肺饮(《症因脉治》),由葶苈子、甘草、桑白皮、地骨皮、大腹皮、马兜铃构成。功能清热平喘,泻肺行水。主治水饮射肺,面肿喘逆,不能卧者。
桑白皮汤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桑白皮9克,半夏9克,苏子9克,杏仁9克,贝母9克,山栀9克,黄芩9克,黄莲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泻肺热,降气化痰。
【主治】:肺热痰盛,喘咳痰多。
【方解】:本方中桑白皮宣肺化痰,利气平喘,为君药;辅以黄芩、黄莲、栀子清热泻热;贝母、苏子、杏仁、半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诸药配伍,共奏降气化痰,清泻肺热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气喘咳嗽、痰多黏稠色黄、舌苔黄、脉滑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如热甚者,加石膏、知母;口干咽燥,加天花粉;痰多黏稠,加海蛤粉;喘不得卧,痰涌便秘,加大黄、葶苈子、风化硝;痰有腥味,加鱼腥草、冬瓜子、芦根、苡仁。
【同名方】:《审视瑶函》桑白皮汤、桑白皮、玄参、甘草、泽泻、麦门冬、黄芩、菊花、旋覆花、地骨皮、桔梗、茯苓构成。功能宣肺利湿。主治肺脾熏蒸湿热,眼睛昏矇涩痛。
【附方】:1、小儿止嗽金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由玄参、麦门冬、杏仁、桔梗、竹茹、胆南星、焦槟榔、桑白皮、天花粉、川贝母、瓜蒌仁、甘草、知母、苏叶、苏子构成。功能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主治伤风发烧,咳嗽痰黄,口干咽燥,久嗽痰盛,腹满便秘。
2、清咽宁肺汤(《证治准绳》),由桔梗、山栀、黄芩、甘草、桑白皮、前胡、贝母、知母构成。功能止咳消痰,清热利咽。主治肺热咳嗽,声哑咽痛。
三十六种风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1两,蔓荆实1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1两,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1两半,防己2两半,白附子(炮)2两半,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干)3两,雄黄(研)半两,空青(研)半两,腻粉(研)半钱,麝香(研)半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三十六种风。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服讫饮酒2-3盏,以衣覆出汗如桃胶。后每夜服7丸,49日愈。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
宽胸膈,消壅滞。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风气大肠涩结
大黄丸
【处方】 大黄1两(锉,炒),牵牛子3两(微炒),木香1分,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焙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宽胸膈,消壅滞。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风气大肠涩结。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临卧煎竹叶汤送下;生姜汤送下亦得。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赞 (0)